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刍议
【作者】 李为民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有效教学是新课标提倡的基本理念,也是师生教学双边活动所共同追寻的目的,它着重强调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呢?以其教学实践浅谈以下三点。
【关键词】 历史教学;有效性;学习兴趣;角色转变;学以致用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来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反之,学生对其教学感到枯燥无味,必然“厌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其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首先,设计启发性问题,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历史课,如果说有个好的开头,成功地导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种先声夺人的氛围,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教学效率。例如讲解“难忘九一八”课时,设计这样的情境:让同学们跟着齐唱《松花江上》这首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那衰老的爹娘……学生一边唱着悲壮之歌,一边看着日寇的滔天罪行,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老师再提问:这首歌反映了当时什么历史事件呢?学生回答:“九一八”事变,教师接着说:“这节课,我们就从九一八事变说起。”由此导入新课,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地激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本课教学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其次,寻找兴奋点,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化。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与视角规律,寻找“兴奋点”。教师一方面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做教学的准备工作,如广泛搜集教学用的各种素材性课程资源,如生动的文学、人物、史实科学故事,各种有趣的问题,发人深省的警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让学生“愿学”“乐学”。在历史教学中经常用时事热点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如在讲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就联系了2009年2月,圆明园被盗文物鼠首、兔首铜像以1800万欧元在法国被高价拍卖,联系讲解当前流落在海外的国宝情况。通过讲述,学生就自然而然地了解了火烧圆明园对中国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也就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实现师生角色转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合作者、策划者。历史教师不能仅仅当教材知识的搬运者、教参的执行者,而从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中转变过来,做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导航者。有效教学特别要注意摆正教师的角色地位,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紧紧围绕教学的中心内容,创设多样的历史情境,帮助学生讨论、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形成自主学习的活水源头。
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让沉闷的课堂兴奋起来,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我们可以通过演讲等形式来点评历史;可以通过教师播放的影视图片来感受历史;通过学生编演的历史情景剧再现历史;我们也可以通过参观名胜古迹等实地参观走进历史。如讲“西安事变”时,两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外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剪辑电影《两安事变》的几个片段: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宋美龄等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进而提问学生:蒋介石该不该杀?为什么不能杀?当时有哪几种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西安事变为何能得到和平解决?学生联系这几个片段,经过思考,就弄清了国内外各派政治力量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和目的,从而解决了教学难点。
三、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它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利用讲、练为手段,把学生推上主动者、创造者的地位,并在学生的创造性行为和关节点问题上扮演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学生思维和行为的发展方向,逐步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是讲练结合模式较高层次的体现,运用得当,会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发现式或指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会探索解决问题的方略,学会灵活运用和有效地组织信息,并养成灵活而执着地追求的态度,“自主而自动”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潮流中,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出发,用自己广博的知识、深刻的见地,积淀的信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探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驱动力,才能激活历史课,真正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打造有效、高效课堂的目的。
四、为学生学以致用提供良好条件
历史是一门知识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重点并不存在应用上,但是,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历史知识学以致用提供有利条件。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中将时事政治、国际热点与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园历史类刊物创办、校园板报、宣传窗等形式,开展主题鲜明、形5^多样的历史文化活动,引导学生以史为鉴,积极传播历史文化。当然,教师还可以借助申遗、校史编写、历史剧表演等机会,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进行资料搜集、交流心得体会,以达到学以致用、相互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玉兰.论历史教学的困境和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18年06期
[2]李彪.朔城区第七中学.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浅谈[N].朔州H报.2019年
[3]谢长智.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有利于学生成长[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04期
【关键词】 历史教学;有效性;学习兴趣;角色转变;学以致用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来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反之,学生对其教学感到枯燥无味,必然“厌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其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首先,设计启发性问题,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历史课,如果说有个好的开头,成功地导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种先声夺人的氛围,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教学效率。例如讲解“难忘九一八”课时,设计这样的情境:让同学们跟着齐唱《松花江上》这首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那衰老的爹娘……学生一边唱着悲壮之歌,一边看着日寇的滔天罪行,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老师再提问:这首歌反映了当时什么历史事件呢?学生回答:“九一八”事变,教师接着说:“这节课,我们就从九一八事变说起。”由此导入新课,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地激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本课教学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其次,寻找兴奋点,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化。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与视角规律,寻找“兴奋点”。教师一方面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做教学的准备工作,如广泛搜集教学用的各种素材性课程资源,如生动的文学、人物、史实科学故事,各种有趣的问题,发人深省的警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让学生“愿学”“乐学”。在历史教学中经常用时事热点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如在讲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就联系了2009年2月,圆明园被盗文物鼠首、兔首铜像以1800万欧元在法国被高价拍卖,联系讲解当前流落在海外的国宝情况。通过讲述,学生就自然而然地了解了火烧圆明园对中国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也就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实现师生角色转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合作者、策划者。历史教师不能仅仅当教材知识的搬运者、教参的执行者,而从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中转变过来,做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导航者。有效教学特别要注意摆正教师的角色地位,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紧紧围绕教学的中心内容,创设多样的历史情境,帮助学生讨论、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形成自主学习的活水源头。
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让沉闷的课堂兴奋起来,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我们可以通过演讲等形式来点评历史;可以通过教师播放的影视图片来感受历史;通过学生编演的历史情景剧再现历史;我们也可以通过参观名胜古迹等实地参观走进历史。如讲“西安事变”时,两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外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剪辑电影《两安事变》的几个片段: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宋美龄等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进而提问学生:蒋介石该不该杀?为什么不能杀?当时有哪几种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西安事变为何能得到和平解决?学生联系这几个片段,经过思考,就弄清了国内外各派政治力量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和目的,从而解决了教学难点。
三、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它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利用讲、练为手段,把学生推上主动者、创造者的地位,并在学生的创造性行为和关节点问题上扮演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学生思维和行为的发展方向,逐步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是讲练结合模式较高层次的体现,运用得当,会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发现式或指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会探索解决问题的方略,学会灵活运用和有效地组织信息,并养成灵活而执着地追求的态度,“自主而自动”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潮流中,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出发,用自己广博的知识、深刻的见地,积淀的信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探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驱动力,才能激活历史课,真正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打造有效、高效课堂的目的。
四、为学生学以致用提供良好条件
历史是一门知识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重点并不存在应用上,但是,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历史知识学以致用提供有利条件。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中将时事政治、国际热点与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园历史类刊物创办、校园板报、宣传窗等形式,开展主题鲜明、形5^多样的历史文化活动,引导学生以史为鉴,积极传播历史文化。当然,教师还可以借助申遗、校史编写、历史剧表演等机会,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进行资料搜集、交流心得体会,以达到学以致用、相互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玉兰.论历史教学的困境和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18年06期
[2]李彪.朔城区第七中学.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浅谈[N].朔州H报.2019年
[3]谢长智.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有利于学生成长[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