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引导自学——培养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策略研究

【作者】 马 刚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哈拉苏农场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各位名家的优秀作品,更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思维和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课后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习生活中的语文知识,逐步养成自主学习、从生活中学习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如何进一步地提升语文课程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一直是一个难题,教师要和家长一起对现有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深化改革。本文试着总结培养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自学能力;教学策略

  小学是学生第一次进入班集体中开展合作化学习,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书本教材上的纸质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激活对语文学习的内在动力,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生活性和专业性,只有让学生萌生了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够逐步从“要我学”、“让我学”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为“我要学”、“我想学”的创新自主语文学习模式。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以帮助学生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影响了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教师、家长对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太过看重,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多是语文习题的解题知识点和拿分技巧,而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关注的是课文内容是否纳入考试范围或是相应的考查形式。教师、学生都很少关注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得到激发以及相应的实践技能是否得到有效的培养。例如在进行写作练习时,学生关注的是如何能够打动阅卷人的心取得更高的分数,而没有去关注在写作过程中是否起到了“我手写我心”的教学效果。另一个问题是教师采用的语文教学模式太过单一,教师多是以逐字逐句讲解课文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很少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提出自我的意见建议,自然也就无法评估自我的语文学习情况和动态调整下一步的语文学习计划,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动力,教师就要从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出发,帮助学生能够轻松、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后,一方面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可以得到提升,同时学生也可以将自学能力迁移至其他科目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效率。
  二、引导自学——培养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策略研究
  (一)开展分层次的语文教学策略
  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都各不相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化情况开展独具特色的语文教学策略,既要践行因材施教、个体化的教育理念,同时又要帮助学生在保障正常语文学习任务的基础之上培养自学能力。教师要鼓励暂时处于低层次的学生继续夯实基础,在吃透课本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地拓展应用和自主学习,同时还要帮助学有余力的同学去应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基础组、普通组和拓展组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基础组的同学,教师要引导他们自主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建立起统一的语文学习知识体系;而对于普通组的同学,教师可以让他们结合自我的生活实践进行独立探究,研究生活中的语文问题;最后是对于拓展组的同学,教师可以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学习权利,让学生走出课堂校园,到广阔的社会天地中去进行实地考察、社会探究。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猴王出世》、《草船借箭》这几篇四大名著的节选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基础组的同学试着自主制作思维导图,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段落或人物形象进行游戏总结,如有的同学将“诸葛亮”的人生经历以图文形式进行了趣味总结;教师可以让普通组的同学在观看这些名著改编的影像视频后选择精彩片段进行课本剧改编,学生需要各司其职的完成剧本改编、道具准备和舞台表演;而对于拓展组的同学,教师可以让他们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综合实践活动,如“《红楼梦》中的服饰”、“《西游记中》的风俗文化”,让学生开展综合性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改变作业形式
  传统的语文作业布置形式多是以书面习题为主,学生在面对这些重复枯燥的语文作业时也多是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进行,无法起到检验学生语文学习情况、查漏补缺和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和双减政策全面推行后,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课后作业形式,布置更加具备主观性、开放性的语文课后作业来激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兴趣动力。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太阳》、《月球之谜》这两篇科普说明文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收集、总结资料对某种自然现象或物体进行科普说明,有的同学向大家分享了世界上体系最大的动物蓝鲸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惯;有的同学则向大家介绍了各种奇特的自然现象原理,如日全食、月全食背后的科学原理。通过改变课后作业的布置形式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后语文资源的学习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核心素养。
  (三)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许多学生对语文课程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便是觉得教师讲述的课堂知识与自我的生活实际距离太过遥远,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综合性实践活动来践行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选课题、收集资料,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让学生从自我的生活经历出发,有效地应用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学生可以从身边的校园生活出发进行实践探究,也可以到社会中去进行采访学习。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校园中阅读资源的学习应用”为题对学校中各类纸质书刊和电子学习资源的学习方式进行总结,如校园中的图书馆、线上学习网站论坛都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良好平台。通过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班级内互帮互助、积极主动地学习氛围形成。
  结束语: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展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并不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考试成绩分数,而是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学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分层次教学、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改变课后作业布置形式等策略来促进学生们自学能力的磨炼提高。
  参考文献:
  [1]高凌燕.探究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24:17.
  [2]孙淑红.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911: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