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探究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策略

【作者】 木合塔尔·阿布拉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梨香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作为一项有利于身心发展的课程,与小学教育教学密不可分,起着隐性与显性并存的教育作用。在体育运动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挑战自我,成为更好的自我,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培养良好品质入手。由此培养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的人。
  【关键词】 小学体育:体育精神;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逐渐普及,公众不只在传统应试教育中只对智力有很大要求,近年来,随着小学生的体质逐渐下降,大众对于体育的重视逐步提升。体育精神作为小学体育教育的内核代表了很多。体育精神作为一种能够培养小学生身心素质的优秀品质,事关国家未来的栋梁,影响未来的人才建设,所以我们要在小学教育中着重去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体育活动也是一种育人。
  1. 培养团队精神
  对于小学体育,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观念,通过更加有效地体育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于合作以及集体的意识。小学生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主体,天性爱玩,爱闹,对于团体合作没有清晰认知和基础,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做的是在课程中,正确的去引导学生,首先从言语上,我们需要先介绍团队合作的价值和好处,然后通过开展需要合作意识的相关运动,进一步去加强巩固。例如体育老师可以开展三人两足比赛,不仅仅只是竞争,而是让同学们在该项运动中对合作的概念有所体会,不仅仅只在意输赢的高低,要在细节中体会团体合作的精神。在比赛开始之前,提醒大家注意自身安全以及身边同学的安全,自己一个人的迅速不是全部,三人的合力齐心才是制胜的关键。比赛中学生们三人一组的一起喊着一二,一二,在身体上做到三人同步行动,比赛中当有学生不慎摔倒,作为后备队伍的学生及时去搀扶同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凝聚力,也是团队精神的一种体现。接着我们需要在平时去发掘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看到有能力去组织团体活动的同学,不吝啬对他的鼓励。在很多活动中都可以让学生们组织。
  2. 鼓励学生挑战自我
  学生在体育竞争中,很容易产生受挫情绪,在比赛中有赢就会有输,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去挑战自我,不畏困难。教师首先要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同学们各有所长,我们鼓励他们去发挥自己长处并且主动去挑战自己不擅长的运动,在挑战过程中,收获成长。也更加清楚每一份成功背后的努力。例如在体育课中,如果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八百米长跑很难坚持,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那老师可以采取开展具有趣味性的四百米折返跑,老师可以先以两百米折返跑为一组,对于体质差的学生也鼓励他们去尝试,对于体能好的学生,激励他们在四百米基础上更快更好地完成。同时也可以支持他们去挑战自己不擅长的项目,比赛之后悉心指导,木桶水的高度更多取决于自己的短板,将短处拔高是对于自己的一个挑战,但是克服之后,就会有会当凌绝顶之感。同时在体育锻炼中,适当设置障碍,比如在四百米折返中设置小木桩障碍,提升挑战难度。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只要老师加强引导,他们都能展现出自身超出平时的潜力,在挑战中,达到更高的层次。也愿意继续去成为更好的自己。在这一过程我们积极给予鼓励,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喜欢挑战。
  3. 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体育精神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品质,从体育活动中,学生自觉性,决断性都受到了提升。增长了意志品质的同时对于其他方面也有较强的牵引,从而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退缩,而是去思考如何破除壁垒;获得成功时不会恃宠而骄,而是谦虚谨慎,泰然面对赞美。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潜在性的隐性因素影响学生,在学校里张贴国内优秀运动员的著名事例,比如排球运动员朱婷,不惧困难的谷爱凌等。他们无不是十年如一日的训练,个个都是超强坚韧的运动员,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同时我们在体育运动前要积极去鼓励学生,给予它们心理暗示,在活动中也鼓励孩子们互相打气,用手势,语言,微笑和动作告诉同学们, “相信你们自己”,“你们很棒”。心理暗示的作用使得孩子们更可以一而再,再而三,一鼓作气。在运动后,强化同学们的意志力,新课程改革之后,对于每一节体育课后的评价非常重视。现在对于每一堂课后,教师都要给予合理的一对一的评价,专门化的评价让学生更加认识到体育给自身意志的成长所打下的基础,我们对于学生好成绩的肯定无形之中也会让孩子更愿意吃苦,对于那些能坚持上下来课程的孩子,给予肯定,坚持也是良好的品质。
  4. 建立积极乐观的自信心
  学生在文化课上的缺陷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去弥补的,在某方面有劣势的孩子,在体育运动中一旦展现优势,对于自信心的增长至关重要,有长处的孩子眼里会散发出光芒。同时,体育也可以互补其他四育,体育可以增强人的体魄,对智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间接的也可以去影响德育。例如我们对于体育有特长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受到老师的夸赞,同学们的赞许,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那这类学生会在自己的文化课上可能会更加努力,为了获得进步与他人肯定,在这过程中,学生自信心自然增长,也更加能明确未来的方向。在课堂中老师留意到这种情况后,对学生给予更多关心和鼓励。在教育学中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巨大,学生被激励之后更能帮助展现自己其他方面的技能,比如学生努力学习后可能发掘了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或者数学逻辑能力。学生们在室外接受大自然的锻炼之后,更加能有面对小挫折的信心,例如在小学体育课中,学习简单的篮球运球,我们可以让有基础的学生上前示范,再让其他学生观看,最后由老师评价并且给出最标准的动作,同时也给予学生鼓励,如此学生就更加能增长自信,在下一次的活动中也会更喜欢展示自己。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育中,我们可以增强学生们团结意识,提升意志品质,激发自身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提战自己,从而在体育精神中获得更大的思想力量。这些品质伴随学生们一生,在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由此而奠基,为了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全面的人才,促进德智体美劳的提升。建立起体育精神也是让学生可以长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小学体育课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是一种育人行为。
  参考文献:
  [1]曹士珍. 如何在小学体育中培养合作精神[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23(23):138-139.  
  [2]韦玉静. 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策略[J]. 情感读本,2021(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