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语文阅读的审美建构

【作者】 杨正花

【机构】 贵州省都匀市第十一完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长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完全重视学生的审美建构,侧重于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培养。实际上以阅读知识为媒介,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建构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汉字文化的感悟,还能促进学生对祖国文化的传承,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因此,以下从阅读教学出发,分析几种学生审美建构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建构

  一、调整教学语言,落实审美教育
  老师与学生都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所不同的是老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其中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造成重要的影响。所以,要想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教师就必须要对自身的教学语言进行调整,准确的进行措辞,用优美的语言传授给学生语法知识,以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学习阅读知识。为了更好的达到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可利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对学生进行引导,舒缓学生学习的紧张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学习,感悟阅读中的美感[1]。实际上,语文知识本身就包含了较多的美元素,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挖掘阅读知识中的美,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美,并将这种美传递出去。
  例如,在教授《望庐山瀑布》时,学生很明显发现这是一首写景的诗词,描写了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色。为了让小学生更简单的发现古诗词中的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庐山瀑布美丽的景色,并用优美的语言为学生介绍庐山瀑布的景色,并配有动听的音乐,让学生对诗词中优美的语句进行感悟,体会诗人李白对大好河山的赞颂以及超凡脱俗的广阔胸襟。
  二、应用导入语境,创设优美情境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是主要的教学环节,就是在教学之初以新奇的方式对新知识进行导入,快速的将学生引入到学习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应用导入语境,通过制定精彩的导入语,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到集中,产生对阅读知识学习的兴趣。最为主要的是利用导入语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可以为审美教育的开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对阅读知识中的美进行深切的体会,帮助学生建构审美体系[2]。
  例如,在阅读教学古诗词《题西林壁》的过程中,就设计了如下的导入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去了解一个旅游胜地,那就是我国著名的景点庐山,庐山常年缭绕着云雾,有很多珍惜的古木,飞腾的瀑布顺流而下,非常震撼我们的眼球。我们沿着山道走上去,就能看到诗词中所说的西林寺。而关于西林寺还有很多的典故,在900多年前宋朝时期有一位诗人苏轼来到路上玩耍,被这美丽的景色所吸引,并有感而发写出了这首流传后世的诗词。”学生听到老师的话并没有感觉到阅读学习的压力,反而对“西林寺”的典故感兴趣,对庐山的美景感兴趣。在教师所建构的美景中,学生脑海中形成了庐山的壮丽景观,让学生的情感基调被调动起来。
  三、重视朗读教学,品味意境美
  “说话”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很多人愿意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到文字之中,用文字记录出美丽的景色,用文字抒发自己的悲伤等。所以,任何一篇文章中都会蕴含着不同的情感,尤其是纳入小学部编教材中的文章,更蕴含了很多情感因素。重视朗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理解和情感与文章进行融合,当然朗读并不单单只是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复述,而是要与文章的情感产生共鸣,朗读时就能在脑海中想象出情境,朗读完成后可以细细的品味文章中的意境美[3]。在小学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高效朗读,实现身临其境的朗读效果。
  例如,在教授《海滨小城》这篇文章时,诵读文章的开头就能感受到震撼、壮观的景色,“天空中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踏。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渡上了一层金黄色。”在描写时作者没有直接描述军舰,而是用非常具有色彩的方式,给我们绘制了一副风景画。在对此篇文章进行朗读教学时,教师不必使用一些复杂的语言给学生进行解说,只引导学生在朗读文章的开头时用较为明快的语调来进行,学生会很自然的感受到美景,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身融入到美景中,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军舰之上。为了增加朗读的趣味性,教师在学生熟悉文章后,可组织学生展开“朗读竞赛”“朗读接力”等活动,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的品味文章中的意境美,并将其内化成为自身的素养。
  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建构,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有非常大的意义,更是促进学生情感发展,养成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一方面要对转变自己的语言,用优美的语言、美丽的情境来加深学生对美的感受。同时要通过导入、朗读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中的美,让学生在学习阅读知识的同时,审美素养得到发展。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还需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实现阅读审美的建构。
  参考文献:
  [1]付公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
  [2]俞安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J]. 少年写作, 2021(10):50.
  [3]张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J]. 东西南北:教育, 2021(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