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作者】 魏光碧
【机构】 四川省开江县永兴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数学概会是数学学科的基础。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将核心索养教育进行整合,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熟练的运用数学概念,从而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本文从利用直观教具演示进行基本概念教学、利用旧概念导出新概念、利用对比讲清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利用分析综合讲清概念的含义、利用手势帮助学生领会和理解、利用练习提升综合运用能力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策略
在二十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逐步认识到,要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基础知识中,概念是最基本的东西。我认为,搞好基本概念的教学,就把握住了数学教学的钥匙。所以,我力求在教学中给学生树立清晰、正确的概念,从而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运算法则、公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能力。这里,谈谈我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关于概念教学的一些尝试和点滴体会。
一、利用直观教具演示进行基本概念教学
数学上的概念,都是人类通过亿万次的实践,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从实际出发,力求将新概念的形成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使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实际意义。在几何知识教学时,使用合适的教具,就能使抽象的东西,在具体形象的教具演示下,成为容易理解的东西。例如介绍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就可利用学生常见的物件,如圆柱形的罐头筒,水杯、铅笔等和圆柱教具进行讲述的,在学生的头脑里直观地形成“直圆柱”的两头(就是两个底)是平行的、全等的圆形,它的高是垂直于上下底的垂线。
二、利用旧概念导出新概念
数学的系统性很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异常紧密。往往后一个概念是从前面的概念发展而来的,或者后一个概念和以前的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前后概念的推导中自然地获得新的概念。如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后,导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继而再导出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的。又如比的后项不能为零,是从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数、分数中的分母不能为零发展而来的。因此,在进行新课前,先给学生复习“为什么零不能作除数”、“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然后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比的前项、后项与除法中、分数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提问学生:“比的后项能不能为零?”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导出了新知。学生理解得较快,掌握得也较牢固。
三、利用对比讲清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数学中的每一基本概念不是孤立的,概念之间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所以,有些概念之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假若不仔细区别,学生就有可能对概念混淆不清,难于掌握和应用。所以,我在讲解这些概念时,紧紧抓住教材中概念间的密切相关性与概念间容易混滑的地方,有计划、有重点地引导学生去分析、对比,以便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体积和容积这两个概念,都有空间大小的含义,但“体积”是指物体所“占据”的空间的大小,而“容积”呢,则是指它所能“容纳”其它物体的体积的大小。从具体测量来看,“体积”是从物体的外部进行测量,而“容积”是从物体的里面进行测量。
四、利用分析综合讲清概念的含义
数学中有的概念是由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的。在教学中要重视分析教材,合理地处理教材、组织教材,先把复杂的概念按其本质分为若干个主要组成部分,再按其内在联系依一定的顺序进行逐讲解,最后用准确的词语把它连结起来,归纳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给予学生。例如,我在讲分数的意义时,就把组成这一概念的四个主要部份(一个整体、平均分、一份、几份),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分别讲清各个的含义。再把它们用“把”、“若干份”、“表示”、“其中的”、“或”、“的数”等词语有机地连结起来,就形成了“分数”的完整意义。对里面的“表示”、“其中的”这些重要词语,还紧扣分数的意义给学生讲解清楚。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准确地理解这一概念的含义了。
五、利用手势帮助学生领会和理解
如讲在同一圆(或等圆)内,直径是半径的二倍(或半轻是直径的二分之一)这一概念时,我先用一只手的食指表示一条半径,得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表示又一条半径,然后将两根食指的指尖连接成条线段,形象地说明“在同一圆内,直径是半径的二倍。”在讲圆的周长时,我用食指的指尖在黑板上画一圈,表示圆周,讲圆面积时,我用手掌在黑板上抹一圈表示圆面,这样,利用手势,把圆周和圆面两个概念介绍给学生,既可帮助学生理解,也可影响学生在无模型教具的情况下,随手使用身边的物件虑构图形帮助分析问题,同时还可帮助学生发展空间概念。
六、利用练习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最关键是实践和运用。新的概念获得后,还必须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概念,并在运用中进一步巩固、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以具体事物或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对抽象的概念才能逐渐地理解深透,真正系统地掌握。我在安排练习时,力求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使学生练在关键上,练在重点上,练在难点上。练习内容应做到有计划地安排,先练基本的,再练复杂的和富有思考性的。练习的方式要注意多样化。总之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来安排,以期达到巩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的目的。理解掌握概念的基本练习。掌握概念,不可能一次完成,它有一个从懂到会,由会到熟的认识过程。为了促使这个懂、会、熟的认识过程较快完成,我就抓住重点让学生反复练。如讲了分数的意义后,我就紧紧围绕这一概念,按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安排练习题反复练。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教师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概念,要引导学生树立建构概念的意识,并能够灵活运用相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西南师大版)。
[2]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谈。陕西教育报刊社,作者:刘晓萍。2021年10月19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策略
在二十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逐步认识到,要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基础知识中,概念是最基本的东西。我认为,搞好基本概念的教学,就把握住了数学教学的钥匙。所以,我力求在教学中给学生树立清晰、正确的概念,从而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运算法则、公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能力。这里,谈谈我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关于概念教学的一些尝试和点滴体会。
一、利用直观教具演示进行基本概念教学
数学上的概念,都是人类通过亿万次的实践,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从实际出发,力求将新概念的形成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使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实际意义。在几何知识教学时,使用合适的教具,就能使抽象的东西,在具体形象的教具演示下,成为容易理解的东西。例如介绍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就可利用学生常见的物件,如圆柱形的罐头筒,水杯、铅笔等和圆柱教具进行讲述的,在学生的头脑里直观地形成“直圆柱”的两头(就是两个底)是平行的、全等的圆形,它的高是垂直于上下底的垂线。
二、利用旧概念导出新概念
数学的系统性很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异常紧密。往往后一个概念是从前面的概念发展而来的,或者后一个概念和以前的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前后概念的推导中自然地获得新的概念。如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后,导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继而再导出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的。又如比的后项不能为零,是从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数、分数中的分母不能为零发展而来的。因此,在进行新课前,先给学生复习“为什么零不能作除数”、“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然后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比的前项、后项与除法中、分数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提问学生:“比的后项能不能为零?”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导出了新知。学生理解得较快,掌握得也较牢固。
三、利用对比讲清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数学中的每一基本概念不是孤立的,概念之间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所以,有些概念之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假若不仔细区别,学生就有可能对概念混淆不清,难于掌握和应用。所以,我在讲解这些概念时,紧紧抓住教材中概念间的密切相关性与概念间容易混滑的地方,有计划、有重点地引导学生去分析、对比,以便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体积和容积这两个概念,都有空间大小的含义,但“体积”是指物体所“占据”的空间的大小,而“容积”呢,则是指它所能“容纳”其它物体的体积的大小。从具体测量来看,“体积”是从物体的外部进行测量,而“容积”是从物体的里面进行测量。
四、利用分析综合讲清概念的含义
数学中有的概念是由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的。在教学中要重视分析教材,合理地处理教材、组织教材,先把复杂的概念按其本质分为若干个主要组成部分,再按其内在联系依一定的顺序进行逐讲解,最后用准确的词语把它连结起来,归纳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给予学生。例如,我在讲分数的意义时,就把组成这一概念的四个主要部份(一个整体、平均分、一份、几份),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分别讲清各个的含义。再把它们用“把”、“若干份”、“表示”、“其中的”、“或”、“的数”等词语有机地连结起来,就形成了“分数”的完整意义。对里面的“表示”、“其中的”这些重要词语,还紧扣分数的意义给学生讲解清楚。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准确地理解这一概念的含义了。
五、利用手势帮助学生领会和理解
如讲在同一圆(或等圆)内,直径是半径的二倍(或半轻是直径的二分之一)这一概念时,我先用一只手的食指表示一条半径,得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表示又一条半径,然后将两根食指的指尖连接成条线段,形象地说明“在同一圆内,直径是半径的二倍。”在讲圆的周长时,我用食指的指尖在黑板上画一圈,表示圆周,讲圆面积时,我用手掌在黑板上抹一圈表示圆面,这样,利用手势,把圆周和圆面两个概念介绍给学生,既可帮助学生理解,也可影响学生在无模型教具的情况下,随手使用身边的物件虑构图形帮助分析问题,同时还可帮助学生发展空间概念。
六、利用练习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最关键是实践和运用。新的概念获得后,还必须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概念,并在运用中进一步巩固、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以具体事物或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对抽象的概念才能逐渐地理解深透,真正系统地掌握。我在安排练习时,力求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使学生练在关键上,练在重点上,练在难点上。练习内容应做到有计划地安排,先练基本的,再练复杂的和富有思考性的。练习的方式要注意多样化。总之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来安排,以期达到巩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的目的。理解掌握概念的基本练习。掌握概念,不可能一次完成,它有一个从懂到会,由会到熟的认识过程。为了促使这个懂、会、熟的认识过程较快完成,我就抓住重点让学生反复练。如讲了分数的意义后,我就紧紧围绕这一概念,按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安排练习题反复练。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教师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概念,要引导学生树立建构概念的意识,并能够灵活运用相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西南师大版)。
[2]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谈。陕西教育报刊社,作者:刘晓萍。2021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