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探究学困生进行针对性数学辅导的策略
【作者】 张义娇
【机构】 贵州省都匀市第七完全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是从学生入学开始一直伴随着他的终身成长。这不仅是因为数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为学生的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促进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但数学又是一门相对困难的学科,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将它学懂。因此就有了学困生群体,学困生是每个班级都会存在的一部分群体。他们有的表现为学习态度较差、有的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有的则是反应迟钝等等,出现这些表现的原因有可能因为自身因素、教师因素、家庭因素等各个方面的原因造成学生无法理解数学教学内容。但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可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应该学习的权利。我们要辅导他们消除对数学学科的畏难情绪,提升他们的数学成绩。本篇文章就是从数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出发;再分析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因素;最后再谈小学数学学困生问题解决辅导策略。
【关键词】 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辅导;策略
一、前言
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让教育工作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特别是在数学这门学科中。我们在开展数学教育工作中也在不断反思学困生现象问题一直不能被消除的原因。这除了与部分学生不具备自控能力和认知不够全面的问题外,是否还与教师授课形式单一,教学方法老旧有重大关系。除此以外家庭因素也可能是导致学生数学成绩一直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原因。并且问题出现的原因可能远不止于此,但我们要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厌学情绪。就需要去发现造成学困生形成的具体原因然后具体解决。不过在解决学困生学习数学困难上一定需要教师给予数学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去结合学困生的产生原因再针对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的问题去解决。让学生能够重新对数学产生兴趣,并且能够通过学习数学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致力研究的教学方向。
二、数学的重要性
在学生心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必须要学习的重点科目。但如果你问他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很多学生的回答可能都说因为学习任务要求的,并没有理解到数学的重要性。实际上数学是自然学科中的基础学科。我们学习数学是因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通过数学计算后展现出来的。无论是高精度的仪器,还是自动化的设备都离不开数学的计算。如果没有数学我们的生活就无法进步。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反对数学的学生很多,他们并不认可数学的实用性。导致这类学生在学习数学一开始遇到困难时就想要放弃,认为诸多学科中放弃一门课程并不会影响太大。只有随着学习越来越深入,需要涉及的知识越来越多的时候,学生往往就会发现数学的重要性,但这个时候因为基础太差完全跟不上教学进度,最后学习成绩只能一落千丈。我们要知道数学也是一门主要课程,学好数学知识可以为今后的物理、化学等学科打好基础。因为这些学科都需要借助数学这一工具,但是很多小学生在小学阶段不了解数学而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学生遇到数学学习困难时要给他们做好普及工作,告诉他们数学的实用性和长远性。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打好基础在发展的道路上不被数学缚住拳脚。
三、造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教师教学理念问题。
虽然新课改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从分数去判断一个学生的高低。但是升学制的存在避免不了教师对于分数的追求。部分教师仍然沿袭传统教学法,过于注重升学率。在这种思想的固化下,在教学过程当中难免会有优劣评比。对于那些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自觉地倾注过多的情感和关注;而对于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忽视。在这种恶性循环当中我们会发现优等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即使后期教师关注到了这一问题,想要对学困生进行一定的补救,也会因为学困生的基础过于薄弱而无法补救。并且有可能学困生还会因为学习负担过重,觉得无法消化教师想要传授的知识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的教学理念如果出现问题不仅不能提升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还将事态往更严重的方向推动。
(二)学生学习能力不足。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区域。我们在教学时往往会发现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可能英语成绩特别好、语文成绩特别好但是数学却连及格线都达不到,这类学生就是我们数学学困生。像这类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数学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同时对数学兴趣也较为薄弱,很难建立起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对于这类学困生,想要帮助他们走出数学困境,难度也是最大的。毕竟他们是真的不能理解数学、课堂表现也可能有反应迟钝的特征。作为教师往往面对这类学困生是最难处理的,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一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那么他们的数学成绩一定无法得到提高。毕竟数学学科相较于其他门类学科难度相对要大很多,学生只有学习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答题、解题。而学生自身兴趣、动力都不足的情况下。是无法建立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法的,相对的数学成绩自然也无法得到提高。
(三)家校联动不足。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石,如果家长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那么学生的数学成绩有可能不会进步还会倒退。例如家长无法监督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或者帮助学生进行预习和复习等,这些行为时间一长自然会和其他有家庭辅佐的同学形成巨大差距。我们常说教育“五加二等于零”,这个说法就是因为如果学生只是单纯依靠在学校的五天学习,而家长在周末的时候不进行正面的、积极引导。那么这一周的学习实际上就是被浪费掉的时间,周末的贪玩会让学校所学知识都被挥发掉。除此以外部分学生的家长自身数学水平也不高。根本无法在课后对孩子进行相应的辅导,在孩子完成课后作业时,遇到困难也无法帮助其答疑解惑。最后可能会让孩子养成不求甚解的性格。小学阶段属于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期,能否在这个时候打下坚实的基础,会影响到这个人一生的发展。但往往学生时期也代表着思想不够成熟、自控能力较差等特点。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和学校不能适度的干预学生学习状态,那么他们的成长也可能受到阻碍。
四、针对数学学困生的具体辅导策略
(一)引导学生走出学习困境。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如果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往往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并且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教师的一味灌溉是无效的,要想让特困生走出数学学习困境,我们首先要引导他们建立自主学习的学习态度。在只能对于学困生的辅导策略上面我们可以由浅入深地选择一些数学问题引导他们重新点燃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明白,数学并不是一门完全无法学习的科目,但是需要自己有一个正面积极的学习的态度。并且告诉他们有时候数学成绩无法得到提升,跟自身的性格特征也有很大关系。引导他们敢于发问,敢于向同学求助。不过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要有不同的方法。例如有些学生不是不对数学感兴趣,反而很聪明,但一到考试的时候数学成绩却往往不如人意。这类学生可能性格上有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的缺点。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题目,先将题目当中的数理关系理解清楚。在养成对关键字做记号的习惯。只有理解题目的真正问题之后,再去进行解答,这样错误率就会降低很多。所以每个学困生的困境可能都不尽相同,需要我们发现他们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二)教师要采取多样化教学辅导。
小学数学学困生并不完全代表学生对数学完全不敏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贪玩好耍的性格导致学习成绩提不上去,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反应不够灵敏而被落下进度太多。作为教师,我们要分析每一位学困生出现的原因,要尽可能的转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首先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态度。部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因为学生一直不明白自己讲解的内容而产生烦躁的情绪。例如用词比较激烈、带有一定的羞辱意味。或者态度恶化表现较为明显。小学阶段的孩子对情感在意度非常高,一旦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情绪恶化,他们会为了迎合老师而假装自己已经学会了。所以为了得到学生的真实反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切忌对学生进行训斥、斥责。并且要努力地将学困生从课堂边缘化拉回来。这里可以运用到一些趣味小故事或者设立一些难度较低的学困生也能参与的问题抢答和知识竞赛吸引学生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上课的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辅导形式来有效地调动学困生的数学雷达,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
(三)加强家校联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学困生能够走出数学这个困境需要注重家庭力量和学校力量的结合。例如让实际生活与教学知识进行连接,便于学生理解其中的奥妙。数学之所以能够借用家庭的力量是因为数学学科知识是直接来源于生活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如我们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通常会用到“爸爸有一个苹果,妈妈有一个苹果,你自己有一个苹果,如果现在爸爸吃掉了苹果,那么现在还剩下几个苹果呢?”这样的小例子帮助孩子理解数学。实际上家长在这方面的教育功效还会大于教师,所以我们在课后与家长的沟通中,要积极与学困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告诉家长孩子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可能是理解力不够等问题,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用小例子去引导孩子,在他正确回答出答案的时候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如果回答错误则要引导他往正确答案上思考,直到他顺利回答出答案为止,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态度的包容。只有学校教师和家庭结合才能为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不在学习态度形成的关键期对数学产生抗学心理。
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重视对于学困生的教学辅导,让他们可以重新焕发对数学的热情,学好数学为了将来学习更多的知识打好基础。作为教师,应当尽可能地采取多样化的辅导方式帮助这些学困生,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在学习道路上越走越精彩,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辉煌。虽然目前针对学困生的辅导仍然有阻碍和困难,但是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就是永不言败,我们将致力于研究更多能够帮助学困生的辅导方法,争取帮助更多的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
参考文献:
[1]小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J].万学花.新课程(中).2019(05)
[2]如何激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J].郑新琴.当代家庭教育.2019(16)
注:本文为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教育规划课题基础教育一般课题《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性数学辅导的有效方法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B21。
【关键词】 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辅导;策略
一、前言
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让教育工作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特别是在数学这门学科中。我们在开展数学教育工作中也在不断反思学困生现象问题一直不能被消除的原因。这除了与部分学生不具备自控能力和认知不够全面的问题外,是否还与教师授课形式单一,教学方法老旧有重大关系。除此以外家庭因素也可能是导致学生数学成绩一直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原因。并且问题出现的原因可能远不止于此,但我们要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厌学情绪。就需要去发现造成学困生形成的具体原因然后具体解决。不过在解决学困生学习数学困难上一定需要教师给予数学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去结合学困生的产生原因再针对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的问题去解决。让学生能够重新对数学产生兴趣,并且能够通过学习数学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致力研究的教学方向。
二、数学的重要性
在学生心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必须要学习的重点科目。但如果你问他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很多学生的回答可能都说因为学习任务要求的,并没有理解到数学的重要性。实际上数学是自然学科中的基础学科。我们学习数学是因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通过数学计算后展现出来的。无论是高精度的仪器,还是自动化的设备都离不开数学的计算。如果没有数学我们的生活就无法进步。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反对数学的学生很多,他们并不认可数学的实用性。导致这类学生在学习数学一开始遇到困难时就想要放弃,认为诸多学科中放弃一门课程并不会影响太大。只有随着学习越来越深入,需要涉及的知识越来越多的时候,学生往往就会发现数学的重要性,但这个时候因为基础太差完全跟不上教学进度,最后学习成绩只能一落千丈。我们要知道数学也是一门主要课程,学好数学知识可以为今后的物理、化学等学科打好基础。因为这些学科都需要借助数学这一工具,但是很多小学生在小学阶段不了解数学而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学生遇到数学学习困难时要给他们做好普及工作,告诉他们数学的实用性和长远性。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打好基础在发展的道路上不被数学缚住拳脚。
三、造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教师教学理念问题。
虽然新课改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从分数去判断一个学生的高低。但是升学制的存在避免不了教师对于分数的追求。部分教师仍然沿袭传统教学法,过于注重升学率。在这种思想的固化下,在教学过程当中难免会有优劣评比。对于那些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自觉地倾注过多的情感和关注;而对于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忽视。在这种恶性循环当中我们会发现优等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即使后期教师关注到了这一问题,想要对学困生进行一定的补救,也会因为学困生的基础过于薄弱而无法补救。并且有可能学困生还会因为学习负担过重,觉得无法消化教师想要传授的知识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的教学理念如果出现问题不仅不能提升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还将事态往更严重的方向推动。
(二)学生学习能力不足。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区域。我们在教学时往往会发现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可能英语成绩特别好、语文成绩特别好但是数学却连及格线都达不到,这类学生就是我们数学学困生。像这类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数学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同时对数学兴趣也较为薄弱,很难建立起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对于这类学困生,想要帮助他们走出数学困境,难度也是最大的。毕竟他们是真的不能理解数学、课堂表现也可能有反应迟钝的特征。作为教师往往面对这类学困生是最难处理的,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一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那么他们的数学成绩一定无法得到提高。毕竟数学学科相较于其他门类学科难度相对要大很多,学生只有学习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答题、解题。而学生自身兴趣、动力都不足的情况下。是无法建立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法的,相对的数学成绩自然也无法得到提高。
(三)家校联动不足。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石,如果家长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那么学生的数学成绩有可能不会进步还会倒退。例如家长无法监督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或者帮助学生进行预习和复习等,这些行为时间一长自然会和其他有家庭辅佐的同学形成巨大差距。我们常说教育“五加二等于零”,这个说法就是因为如果学生只是单纯依靠在学校的五天学习,而家长在周末的时候不进行正面的、积极引导。那么这一周的学习实际上就是被浪费掉的时间,周末的贪玩会让学校所学知识都被挥发掉。除此以外部分学生的家长自身数学水平也不高。根本无法在课后对孩子进行相应的辅导,在孩子完成课后作业时,遇到困难也无法帮助其答疑解惑。最后可能会让孩子养成不求甚解的性格。小学阶段属于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期,能否在这个时候打下坚实的基础,会影响到这个人一生的发展。但往往学生时期也代表着思想不够成熟、自控能力较差等特点。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和学校不能适度的干预学生学习状态,那么他们的成长也可能受到阻碍。
四、针对数学学困生的具体辅导策略
(一)引导学生走出学习困境。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如果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往往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并且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教师的一味灌溉是无效的,要想让特困生走出数学学习困境,我们首先要引导他们建立自主学习的学习态度。在只能对于学困生的辅导策略上面我们可以由浅入深地选择一些数学问题引导他们重新点燃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明白,数学并不是一门完全无法学习的科目,但是需要自己有一个正面积极的学习的态度。并且告诉他们有时候数学成绩无法得到提升,跟自身的性格特征也有很大关系。引导他们敢于发问,敢于向同学求助。不过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要有不同的方法。例如有些学生不是不对数学感兴趣,反而很聪明,但一到考试的时候数学成绩却往往不如人意。这类学生可能性格上有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的缺点。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题目,先将题目当中的数理关系理解清楚。在养成对关键字做记号的习惯。只有理解题目的真正问题之后,再去进行解答,这样错误率就会降低很多。所以每个学困生的困境可能都不尽相同,需要我们发现他们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二)教师要采取多样化教学辅导。
小学数学学困生并不完全代表学生对数学完全不敏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贪玩好耍的性格导致学习成绩提不上去,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反应不够灵敏而被落下进度太多。作为教师,我们要分析每一位学困生出现的原因,要尽可能的转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首先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态度。部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因为学生一直不明白自己讲解的内容而产生烦躁的情绪。例如用词比较激烈、带有一定的羞辱意味。或者态度恶化表现较为明显。小学阶段的孩子对情感在意度非常高,一旦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情绪恶化,他们会为了迎合老师而假装自己已经学会了。所以为了得到学生的真实反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切忌对学生进行训斥、斥责。并且要努力地将学困生从课堂边缘化拉回来。这里可以运用到一些趣味小故事或者设立一些难度较低的学困生也能参与的问题抢答和知识竞赛吸引学生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上课的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辅导形式来有效地调动学困生的数学雷达,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
(三)加强家校联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学困生能够走出数学这个困境需要注重家庭力量和学校力量的结合。例如让实际生活与教学知识进行连接,便于学生理解其中的奥妙。数学之所以能够借用家庭的力量是因为数学学科知识是直接来源于生活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如我们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通常会用到“爸爸有一个苹果,妈妈有一个苹果,你自己有一个苹果,如果现在爸爸吃掉了苹果,那么现在还剩下几个苹果呢?”这样的小例子帮助孩子理解数学。实际上家长在这方面的教育功效还会大于教师,所以我们在课后与家长的沟通中,要积极与学困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告诉家长孩子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可能是理解力不够等问题,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用小例子去引导孩子,在他正确回答出答案的时候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如果回答错误则要引导他往正确答案上思考,直到他顺利回答出答案为止,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态度的包容。只有学校教师和家庭结合才能为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不在学习态度形成的关键期对数学产生抗学心理。
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重视对于学困生的教学辅导,让他们可以重新焕发对数学的热情,学好数学为了将来学习更多的知识打好基础。作为教师,应当尽可能地采取多样化的辅导方式帮助这些学困生,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在学习道路上越走越精彩,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辉煌。虽然目前针对学困生的辅导仍然有阻碍和困难,但是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就是永不言败,我们将致力于研究更多能够帮助学困生的辅导方法,争取帮助更多的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
参考文献:
[1]小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J].万学花.新课程(中).2019(05)
[2]如何激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J].郑新琴.当代家庭教育.2019(16)
注:本文为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教育规划课题基础教育一般课题《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性数学辅导的有效方法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B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