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萨拉麦提罕·亚力坤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普恰克其乡中学

【摘要】在数学课程中,教师应该指导数学生根据书本的知识点,进行对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并通过数学知识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具体现象加以解决,进而提高其对数学课程的认知能力。这便是人们常说的生活化教育。初中数学课程的生活化有助于调动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提升数学教育质量,促进初中生数学教育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堂;结合生活;策略探讨
【正文】

初中数学知识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许多学生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认为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并不大,许多数学教师也没有意识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能提供给他们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教师要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初中数学课堂中,利用生活化元素改善课堂教学模式,精心备课,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很好地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显着提高教学效果。

一、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开展意义

怎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学习方式,并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这也是现阶段众多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同时更能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帮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结合知识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简单而言,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关注自身实际生活,将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知识转化,从而在轻松的状态下解决问题,实现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着手,根据生活事物构建数学模型,以此在潜移默化间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二、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堂构建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比较低,数学的课堂教学呈现出低效化的特点。因此,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发掘出数学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学习知识。在教学时,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保证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平移以及平移的性质”这一课时,在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创设生活化的教学问题,比如:汽车在公路上的行驶过程,飞机在起飞前需要滑行。应用这些学生熟悉的画面,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充分理解“图形与平移”的相关知识,切实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在教学时,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进行结合,切实将整个的教学活动放在情境中进行理解,增加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度,让学生学会感受数学知识,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合理选择生活元素,使知识与生活有效融合

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关键是生活元素的选择,只有选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元素,通过这些生活元素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生活化教学方法的作用。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流程时,教师一是要深入分析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生活元素,二是在选择恰当的时机引入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生活元素中。合理地设计课程是课程取得理想效果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在设计课程阶段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度把握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核心要素,以此为前提有序地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从而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三)善于利用信息化教学进行数学教育,规范化教育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先进,数学教育要想再上一层楼需要与信息技术结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数学教育。信息化教育可以使传统繁琐的教学模式变得更简单明了,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学生们对于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热情也很高,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给学生们播放一些有关数学的视频,是学生们放松神经之余增加学生们的学习面,让同学们爱上数学。作为教师不能太过依赖信息化教学模式,要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提醒学生不能利用信息技术作弊,要靠自己的脑袋解决问题。

(四)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联系生活实际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不仅包括教师为学生模拟生活的情境,或者引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更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即让学生意识到一些数学知识除了存在于教师讲过的生活情境外,还可以应用到其他哪些生活情境中。反过来,如果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学学习后只能解答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过的生活问题,而对稍加变换的生活场景无从入手,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是失败的,学生无法在生活中将其灵活应用,更不用说融会贯通。因此,教师在为学生模拟出一种生活情境后,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这种数学知识或者解题思路还可以用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倡导学生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看谁说得好、说得全。

(五)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巩固教学成果

当学生能够积累一定的数学知识后,教师就可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起来,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真正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借此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当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后,其将会产生较强的成就感,自信心也会大大增强,也能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强烈欲望。例如,在完成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容后,教师就可开展相应的自主调查活动,要求学生去观察商店、工厂、农贸市场、邮局、银行等场所,也可采访自己身边的人,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更多的数据,分析并了解这些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教材中的例题,尝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也就是让学生将生活质量问题转变成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总结和汇报,关注和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全面、详细的评价。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高效、便捷,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明确生活化教学的好处,积极探究并挖掘生活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发现知识和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将自身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以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总而言之,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展示生活化教学的好处,为学生创设一处开放、有趣味且充满探究精神的学习乐土。

参考文献:

[1]赵鑫,张婷婷.探究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0):74-75.

[2]王德山.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