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作者】 玛依拉·阿布力米提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普恰克其乡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初中地理教师要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入生活案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效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作为当前时兴的教育方式之一,能有效丰富初中地理教育内容,完善固有的地理教学流程,进而为初中地理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地理教学;结合生活;策略探讨

  在教育的不断发展下,越来越丰富且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始逐渐地出现在了教育中,生活化教学法便是其中之一。在开展教学时,地理教师一定要具备足够的生活化教学理念,要不断创新教学思维与手段,使学生能在课余时间主动探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升地理学科综合素养。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方面对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法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助力教育的发展。
  一、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在过去的教学当中,大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上都是以讲解课程知识和学生能力的提升为主要内容,然而他们却很大程度上没有把所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一方面放在重要的地位,这就会使得地理课堂比较枯燥乏味。地理生活化教学这一理念主要可以把所学习的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当中的具体事物以及现象联系起来,可以很大程度上丰富地理课堂的内容,增加地理课堂的趣味性,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科学地看待生活当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增强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不断探索和理解之后也能够更好地深入学习接下来的地理知识。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在传统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没有太多的扩展性,只有局限与课本中的知识点中,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很难理解地理知识中较为宏观的内容。并且由于初中学科数量比较多,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比较紧张,很多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时,太过于注重教学成绩的提升,不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得学生缺乏对地理知识的应用。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不仅可以将课内地理知识,更加直观的展现到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趣味性。通过生活化地理教学,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知识代入感。生活化地理教学不仅可以将初中地理知识简化,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
  三、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习质量
  生活情境的创设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一项重要策略,也是达成生活化教学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依托生活情境,让学生处在一个真实的氛围当中学习地理知识,这有利于保证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让学生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在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到教学内容和生活情境的关联性,鼓励学生在生活情境当中思考和研究地理问题,把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二)结合生活实物,加深学生理解
  结合学生的兴趣所在,教师可组织一次“农业与生活”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为学生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农产品,比如,茄子、鸡蛋、鲤鱼等,而后将其摆放在讲台前,让学生对这些农产品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类。在此过程中,学生能从更深层次理解生活中所蕴涵的地理知识。在学生观察时,不仅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手触摸,这样能够让学生更为清晰地感受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观察,学生能够更为深入理解“农业不仅包含各类农作物,渔业、畜牧业也属于农业的一部分”这一重要的知识内容。
  (三)应用生活化的教学,加强初中地理理论教学
  教学资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资源通常从地理教材中获得,虽然地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但是,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中的初中学生来说,概括度极高的地理现象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此时,教师就要将视角放进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借助生活化的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依托下展开分析和学习,建立地理现象与理论知识的联系,为思维能力发展打好基础。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构建知识体系
  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若想学好地理,需要长期积累,这就需要教师在完成地理教学后,为学生科学地布置课后作业,以此帮助他们巩固所学地理知识,进而使其构建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对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思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学效率。在布置生活化作业前,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而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布置与其地理水平相对应的作业内容。
  (五)强化学生的生活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个性普遍突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思维比较活泼且跳跃。在心理上,初中生渴望探究和表现,对感兴趣的东西表现出超高的热情。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不仅在于其生活性强,其实践性也强。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不只在于学生记住了多少地理知识,而是在基于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能够有效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学科特点相结合,不仅注重知识的教学,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知识运用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这一理念获得了教师的肯定,同时,促进了地理教学方法的变化。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就满足了这一要求,不仅可以优化地理教学改革的效果,还能够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当中消化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接触到丰富多样的生活资源,走进生活,感悟地理的魅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清生活和地理之间的关系,并对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方案进行优化,完成地理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永红. 多元生活化策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方法分析[J]. 试题与研究:高考版,2021(11):2.
  [2]陈金旺. 巧借多元生活化教学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J]. 情感读本,2021(3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