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作者】 阙 攀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教育考试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以德服人,以德育人”是我国一直以来坚持的,在21世纪的今天,各类信息爆炸,层出不穷,只有坚定初心的人才更容易获得自己想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初中生是思想正在趋于成熟的一群学生,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观点,但是却对许多事情缺乏深思,思想比较片面,对于问题的认识还不足,这个时期的初中生,心理与生理上都成长迅速,对于新知识以及新思维模式的接受能力都非常强。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于初中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新要求,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初中政治的教学现状以及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改革。在全面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素质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而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能力培养板块,许多政治老师也开始注意起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效果却并不理想,许多教师依旧采用落后的“传授式”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意识逐渐降低,这样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思考接受的時间太短,而政治作为一门需要高度理解力的学科,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并掌握,还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政治教师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呢?下面将提出一些可行的举措。
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1、转变教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受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甚至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旧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被动地进行学习,这种方式不仅不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所需学习的政治知识,甚至可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压迫感,进而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这既不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吸收知识。其中的师生关系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支配的,而学生是消极、被动的。因此,在教学中,初中政治课教师要多采用“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以礼待人》这一框题的教学时,可以课前在互联网上找一些关于礼仪教学的视频,在正式授课时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放映这些短视频,并且在学生观看后,随机抽一到两名较为活泼的学生对视频中的场景进行模仿。教师通过转变课堂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新奇的学习感受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在进行初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的不能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实践运用,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运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走进法律》这一板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前给予学生十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先通过浏览课本的方式对这一板块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让学生在浏览的过程中将课本中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做标记。随后再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互相交流自己在初步浏览课本中的所得及存在的困惑,在教师正式授课时,教师再提前征集一下学生们讨论后仍旧不会的知识点,并在正式授课过程中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有目的性地讲解。教师通过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并引导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去探索发现学生的个体特点,帮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让学生能够对课本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还能在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3、调整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效能
在新课改的基础上,许多教育者提倡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能,习题作为教师课堂内容的一种有效补充,教师通过科学的调整习题的结构,并遵循政治学科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有效地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自学能力;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生在进行完成习题的任务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延续文化血脉》这一框题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针对这一框知识具有实际生活联系性大的特点,调整传统方式下的习题结构,在传统方式中只为学生布置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书面作业的基础上,再为学生添加一些其它内容,例:让学生利用电脑和互联网自己寻找一些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趣味视频进行观看,并在观看后将自己的观后感写成一篇小论文,同时以文字的形式阐述自己的看法。教师通过改变并调整习题的结构,使学生需要完成的练习更具挑战性,激发学生学习斗志的同时,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效率,进而让学生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4、使用情景教学模式,增进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情境教学也是初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师生之间》时,教师就可以以自己为例,与学生分享交流师生关系应该有的样子,良好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如何的,以及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类型。因为教师以自己为例,所以更为直观真切,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角度对课本知识进行理解,拓宽学生的思维角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5、合理使用提问技巧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在课堂上合理地使用提问技巧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提问技巧主要分为模糊提问、发散提问以及自主提问等[4]。例如,在进行《探问生命》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就可提问学生“生命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广泛讨论,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然后说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通过这样的问题,极大程度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顺应素质教育中“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有效培养”的理念,时刻注意对外界的信息进行接受,并通过转变自身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理利用习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
一、当前初中政治的教学现状以及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改革。在全面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素质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而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能力培养板块,许多政治老师也开始注意起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效果却并不理想,许多教师依旧采用落后的“传授式”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意识逐渐降低,这样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思考接受的時间太短,而政治作为一门需要高度理解力的学科,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并掌握,还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政治教师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呢?下面将提出一些可行的举措。
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1、转变教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受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甚至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旧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被动地进行学习,这种方式不仅不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所需学习的政治知识,甚至可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压迫感,进而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这既不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吸收知识。其中的师生关系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支配的,而学生是消极、被动的。因此,在教学中,初中政治课教师要多采用“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以礼待人》这一框题的教学时,可以课前在互联网上找一些关于礼仪教学的视频,在正式授课时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放映这些短视频,并且在学生观看后,随机抽一到两名较为活泼的学生对视频中的场景进行模仿。教师通过转变课堂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新奇的学习感受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在进行初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的不能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实践运用,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运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走进法律》这一板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前给予学生十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先通过浏览课本的方式对这一板块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让学生在浏览的过程中将课本中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做标记。随后再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互相交流自己在初步浏览课本中的所得及存在的困惑,在教师正式授课时,教师再提前征集一下学生们讨论后仍旧不会的知识点,并在正式授课过程中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有目的性地讲解。教师通过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并引导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去探索发现学生的个体特点,帮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让学生能够对课本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还能在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3、调整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效能
在新课改的基础上,许多教育者提倡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能,习题作为教师课堂内容的一种有效补充,教师通过科学的调整习题的结构,并遵循政治学科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有效地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自学能力;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生在进行完成习题的任务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延续文化血脉》这一框题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针对这一框知识具有实际生活联系性大的特点,调整传统方式下的习题结构,在传统方式中只为学生布置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书面作业的基础上,再为学生添加一些其它内容,例:让学生利用电脑和互联网自己寻找一些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趣味视频进行观看,并在观看后将自己的观后感写成一篇小论文,同时以文字的形式阐述自己的看法。教师通过改变并调整习题的结构,使学生需要完成的练习更具挑战性,激发学生学习斗志的同时,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效率,进而让学生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4、使用情景教学模式,增进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情境教学也是初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师生之间》时,教师就可以以自己为例,与学生分享交流师生关系应该有的样子,良好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如何的,以及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类型。因为教师以自己为例,所以更为直观真切,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角度对课本知识进行理解,拓宽学生的思维角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5、合理使用提问技巧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在课堂上合理地使用提问技巧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提问技巧主要分为模糊提问、发散提问以及自主提问等[4]。例如,在进行《探问生命》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就可提问学生“生命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广泛讨论,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然后说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通过这样的问题,极大程度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顺应素质教育中“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有效培养”的理念,时刻注意对外界的信息进行接受,并通过转变自身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理利用习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