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捕捉
【作者】 罗小英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翔凤学校
【摘要】【关键词】
【摘 要】 高效课堂源于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资源完美结合。生成性资源是教学展开推进中师生、生生对话互动而呈现出来的新的教学资源,是预料之外的新资源。这种资源如果能及时捕捉利用,就会快速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成性资源;捕捉;有效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无处不存在着大量的教育素材,不论是师生的奇思妙想还是个别学生的胡思乱想都可以产生新的资源,不论是乘风破浪顺水而行还是逆流而上都可以在过程中出现一些新的话资,这些实际上只要执教者抓住并利用,发挥其闪光点挖掘其导思培思作用,从而起到生成性资源应有的作用——或补充或拓展或导思。有时,他们会觉得这样的生成性资源作用很小,可能就放弃了。但有时也可抓不往而错失了。这都是对资源的一种轻视。在全面践行新课标以优教优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努力地捕捉那些有导思培思作用的生成性资源,通过进一步地挖掘开发、延伸拓展和生活运用,就可以使其为课堂提效提质服务。尤其是那些能够在课堂上产生超出老师思考范围的课堂资源,更是弥足珍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运用教学材料,细心地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要善于捕捉和放大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动态地生成性资源作为预设的有效补充,拓展教学宽度。
一、启发思考,促进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
生成性资源的出现大多是学生思维受到不同生活经验影响而出现的不确定方向的思维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把老师出现“卡壳”时所说的或做的观点或事件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探讨,这就是对其的利用和放大,从而达到启发思考的目的。实践中,在老师引导下,要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这一资源的发现者、探索化解者。而我们老师就要扮演好组织者、指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作用,为更好地促进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搭建平台和提供指导,让学生成为生成性资源的利用者。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地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教学反馈”——放大资源教学,在判断和利用中重组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在认知上、思维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与重构。实践证明,掌握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不失“杂念”、有更多想法,在新颖而又不失荒诞的环境中尽情地说出自己的见解,让教室充满生机,使对话更有生长点。如在执教《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对称轴,学生在对折过程中发现总存在一条直线能使图形的两半完全重合。这样的操作与发现,实际上就是他们在动手探究中的生成成果,而我们由此开头实施,实际上就是对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有效利用“生活性”资源,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数学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课上,许多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现实的关系是非常自然而紧密的。建构论认为,学生的参与并非是在无意识地状态下投入到课堂环境中的,而是积极而致。儿童和成人对于同一数学观念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别,基于不同体验和材料,观念具有不同的形式。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和以前的各种教育中,积累了相关的知识体验,他们对于一切事物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尽管他们从未涉及到某些复杂的社会问题。虽然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东西,但当问题摆在眼前的时候,他们还是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自己的思维来做出判断,并给出自己的猜测。老师要注重对不同的现象的认识,听取他们的观点,并把他们的思想来源作为依据;指导同学对自己的诠释进行充实和修改。例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认知从“斤”过渡到“千克”上来,我们就可利用生活性资源来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掂一掂”“称一称”等亲历的实践活动中去感知感受1千克物品的重量。如果将“千克”和他们日常使用的“斤”相关联,并要求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实,说出1公斤左右的重量,他们就会争相作答。在答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意见。这些意见本身就是一种良好资源,得到抓住和应用。
三、有效利用“错误”资源,激发学生思维发展
谁不考虑错误这种资源的应用,就将错失最富有成效的教育时刻。我们的老师应该把学生的错误或失误看作是学生的学习活动的一种不可避免的行为,既要容许学生犯的错误,又要把学生的过失当作促进学生情感和智力发展的一种有效的资源。教室是一个允许错误诞生的地方。学生会因“错误”的发现和探索变得更积极进取。在“出错”与“改错”的探索中,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就会逐渐的累积起来,从而使他们对所学的东西更加深刻和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因此,老师应该将学生的普遍的错误看作是一种生成性的教学材料来应用,而不是一味否定。如果老师能够善于捕捉和灵活地处理这些认识上的失误,并从新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并从新的角度促进学生再思考,就能使他们在出错、犯错和纠错中领悟到正确的知识和正确的实施方式。只有如此,才能使课堂教育更加深入、更加生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但要组织学生把课本知识完全消化,还要千方百计地诱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发展思维。让课堂上的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要充分运用对话中产生的“意外生成”的资源来为课堂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其次,老师还要更多地注意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效果,更多地注意他们的独到的感受,更多地注意到他们思维上出现的一些“新的观点”,要把课堂的生成资源充分发挥到助教优育的作用中来,尽可能提效提质。
参考文献:
[1]赖学平,小学数学生成性资源的利用策略[J].新课程,2019年。
[2]朱生权,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J].数学大世界,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