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 古丽克孜·艾合买提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科克铁热克乡第一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现阶段,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初中生应积极参与美术教学活动、音乐教学活动和体育教学活动,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当今的社会教育背景下有关初中美术的教育也在不断改变。不仅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还可以促进教育的全面进步,提高国民素质。这种融入存在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美术课堂;传统文化;策略探讨

  素质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阶段实行开来,初中美术课堂上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为了促进初中生全方位的发展,为初中生设置了大量的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渗透了大量除了美术知识教学之外的内容。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方面,实施全面的创新和调整工作,尽可能地将德育高效、系统且全面地融入美术教学实践中,促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可以受到道德层面与思想层面的引导性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合格青少年。
  一、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价值
  初中美术课堂以构建美、挖掘美、欣赏美为主要内容,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老师如何通过一些课堂实践或者课后实践来融入一定的传统文化,学生的三观确立将更加科学、完善,让他们学会热爱这个国家、热爱这个民族,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将这种表达美与感悟美能够进行融会贯通,推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拓展美术课堂的深度价值。传统文化会增强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深度与广度,让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底蕴的提升。久而久之,这一支充满青春与活力的队伍将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的代言人。这也是教育价值所在。如何能够让他们理解传统文化,并且用自己的所学、所感来将其进行发扬光大才是教书育人背后的深刻含义。因而可以说,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一种教育的延伸,精神的传承。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现状
  受传统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的中学对于美术的教学并不重视,艺术活动也少,甚至有的中学还干脆不设立了绘画这一教育课程,而老师也只会将原来的美术教学变成了自习课,久而久之,孩子对于绘画教学也就不怎么关注了,又如何把传统中国教育方式融合到中学的绘画课程中去呢?而在一些已经设立了绘画课程的中学,老师却更注重于美术方法的教授,而有的教室却只是不断地给孩子们提供关于绘画的教育课程,而忽视了孩子才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能一味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发扬以及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初中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加大传统文化教学的力度,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3]。比如教师除了课堂上的讲解,也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调研,或者让学生利用周末等课余时间自行去实地观察。通过对永春县纸织画艺术的实地观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人民高超的制作技术,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学校也可以将永春县纸织画文化引入到校园中,通过海报、黑板报等形式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不仅仅能够增加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以及文化底蕴,还能够在学生学习之余获取更加广阔的学习资源。
  (二)结合建筑艺术,领略传统建筑文化特色
  初中美术教学的开展不应局限在美术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在课堂的核心位置,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实现传统文化和美术教学的进一步融合。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引入文化情境当中,让学生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这样才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初中美术教学要帮助学生了解民族审美观念,让学生主动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这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设备,为学生展示特色建筑,可以是少数民族的民居吊脚楼、蒙古包等,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会惊叹工匠技艺的高超,也会对建筑艺术有更深层次的感悟,感受到其中隐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而在今后参与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
  (三)小组合作教学,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由于大多数初中生并不具备极强的文化涵养以及学科素养,一部分初中生在理解美术学科核心知识点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学习问题以及学科知识点方面的理解问题。在此前提之下,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在探讨的过程中合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及相关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与小组内部成员进行深层次研究与探讨,同时,由教师予以充分的帮助和指导,以便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的教育价值与重要作用。在学生学习中华优秀的文化或者是了解民族精神的过程中,也需要由美术教师适当进行合理衔接,鼓励学生从其他角度、其他方面选取教学内容,与小组成员进行广泛研究。
  (四)根据区域文化特点,开展建筑实地教学活动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文化项目中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术教师还应该能结合该教材内容去丰富校园美术课程教学及环境,并要根据各个地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特点,带领低年级学生一起参观各地不同文明时期留下的建筑传统的建筑物。让初中年级学生可通过各种实地景物或观察写生活动等深入学习了解中国建筑传统以及建筑群的主要结构特点、色彩特点和社会文化特点,同时,教师课后还将可以适时带领青年学生前往参观中外博物馆、美术馆建筑或一些国家文物及保护文物景观,让低年级学生通过结合中国相关古建筑历史文献资料去了解我国相关近现代建筑群的结构细节特点内容和具体建设使用目的,从而全面激发了学生自身的文化学习实践兴趣性和文明传承意识。
  (五)欣赏美术作品,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
  虽然初中生已掌握基本的美术学习技巧,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但在美术作品鉴赏方面依旧存在不足。传统美术教学过于注重学生对美术理论的掌握,没有关注传统文化传递的意义,造成美术课程出现片面化的问题,也影响到学生文化素养和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经典美术作品,了解不同时代创作者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帮助学生树立美术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学习内容设计鉴赏环节,引导学生感知美术课堂的人文底蕴,领悟传统艺术的精髓,拓展文化学习视野,进而深层次感知作品中的美。
  初中美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美术教学中,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初中美术教师应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从而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初中学生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意识。初中美术课堂也应该更好的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在符合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之下,合理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美术课堂中,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建兵. 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 2021(10):2.
  [2]朱毅. 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探究[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