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模式创设

【作者】 胡 杨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南荣路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语文新课改确定了以语文灵动教学为核心的基础理念。语文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语文品味、语文感知具有重要的作用,面对新课改的全新要求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际情况,如何更好的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成为了当前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开放式教学模式自出现以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思路。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实现小学生语文天性的放飞,为构建灵活、开放的多元语文课堂提供有效的支撑。
  一、开放思维程度,促进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力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情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适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创新的冲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导向。如《特殊的葬礼》课后质疑时,一个学生问:“老师,葬礼是在1986年举行的,那塞特凯达斯瀑布现在怎么样了呢?”问题一提出,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他们想象:“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瀑布会是怎样的呢?”学生经过思索之后,有的说瀑布可能永远消失了,它只能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有的却说葬礼唤醒了人们,人们积极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瀑布又恢复了昔日的生机与气势。续想环节,尽管学生的答案不一,但他们进入了文本的意境,进一步增强了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只有给学生自由想象,大胆表达的空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才会不断闪现,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和魅力。如果教师一味地把学生引到原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上去,那么反而禁锢学生的思维,扼杀他们的个性,让他们无所适从,举步维艰。
  二、开放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解,自己分析、自己研究。如《三袋麦子》课文学完后,我让孩子们分组讨论,想想谁的做法好,为什么?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有的说小猪的做法好,他知道消费;有的说小牛的做法好,他会勤俭节约;有的说小猴的做法不好,他太冒险了,如果遇到灾年颗粒不收,还不如像小猪一样把麦子吃了……一改过去都说小猴好的结语。显然,学生的回答违背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土地爷爷最喜欢谁的做法,你从哪里看出来?”学生再次进入文本,找到描写土地爷爷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明白了小猴的做法是最合适的。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读、议、说,真正理解了课文,训练了思维,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读书、编报,写心得,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使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三、开放作业设计,促进学生的运用能力
  學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我认为,开放的语文作业设计,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例如学习《恐龙》一文前,我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有关恐龙的资料,有文字,有图片,还有光盘,甚至还有同学带来自己心爱的恐龙玩具。上课时,说起恐龙,学生个个头头是道、兴趣盎然,老师都觉得自叹不如。
  四、开放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
  针对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和情感体验的特点,评价更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重视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来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成绩与进步。随着评价尺子的放宽,又鼓励冒尖、张扬个性。这对于形成理想、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促进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有着很大的作用。
  (1)鼓励答案的多样化。语文是一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科,对于有些问题的答案一般具有不唯一性,所以不宜用标准答案。同一个文本在不同的人眼里会有不同的理解,由于个体所处的角度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所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因此教师在对文本的价值取向、人文内涵有准确的把握和控制的前提下,允许并鼓励学生解放思想,以自己的眼光判断、分析、找出体现自己思考的答案。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问题要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作出不同形式或内容的解答。语文学科,有许多无法评价的答案与理解,作为教师必须有敏锐的鉴别能力,分辨出学生哪些是个性思维,哪些是错误思维。对于个性思维教师要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如课文分段,不同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的分法,答案要具有包容性。而对于字词的理解,就更无须盲从标准答案了,同一个字词不同的语言环境就会有不同的理解,是很常见的。我们要跳出禁锢思维的教参的束缚,更好地发展学生思维的丰富性。
  “开放式”教学,从根本上克服了语文教学的单一性、乏味性,教师要更新观念,突破现行教育的一致性、同步性、模式性,要把语文置身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立足课内,着眼课外,面向社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全新的发展动力,其灵活多变的形式、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内容吸引了小学生的关注力,同時激发了学生参与语文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享受语文的乐趣。放飞学生的语文天性,构建丰富多彩的灵动课堂,还需要教师发挥拓展思维,不断创新课程设计,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