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作者】 冯敏军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柏林沟镇小学
【摘要】数学学科是集推理和演算于一体的综合性逻辑学科,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内容较为复杂,已经逐渐摆脱小学数学的稚嫩特征,转化为思维逻辑性较强的知识探索学科。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逻辑能力尤为重要。文章以此作为突破点,主要分析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逻辑思维的创新举措,望为以后的数学教学提供良好的帮助。【关键词】初中课堂数学;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学策略;能力培养;探究
逻辑思维能力指的是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是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又有条理性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对学生而言,在初中阶段开展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专项训练,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顺应新课程教育标准、完善教师自我能力的最佳举措,与此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教学水平。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中学时期,通过空间想象、概念定理以及数学推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逻辑思维的主要教育方向,进而通过完善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逻辑思维概念阐述。逻辑思维是指将某种思维内容进行联结或组织在一起的方式或形式,是以概念为工具反映认识对象的过程,将概念和范畴以某种框架形式存留于人体大脑皮层当中,框架会将不同概念、范畴的组织内容联合到一起,从而形成相对完整的思想架构,借助分析和理解达到提升认知的目的。思维结构既是人体的认知结构,运用概念、范畴内容将客体能力得到深层改善,逻辑思维是人性的理性认知过程,运用判断、推理、概念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知。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逻辑思维的培养策略。
1、凝聚理论来源,带领学生探索教学内容与现实之间的必要联系。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实现帮助学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可通过日常生活中逻辑思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寻找与生活相关联的教育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融入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内容,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质量,可帮助学生打通逻辑思维的讲解盲区,构建完整的逻辑思维结构。通过数学理论的基础研究背景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刷新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知与理解,从学生角度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探索方向。设定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规划,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与推理完成问题的探索过程,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知识点讲解过程中,教师首先需通过数学理论使学生感知平行的概念后形成基础的认知,借助与现实生活的必要联系,将生活中所出现的平行线物体,运用多媒体智能设备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为学生演示,将课堂作为背景和铺垫、建议通过学生喜爱的游戏地图为教学案例,为学生播放地图的详细场景时,带领学生观察地图中山川桥梁或平地房屋中隐藏的平行线。利用与生活相关联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进而深度了解平行线的真实存在以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打破传统教学的思维盲区限制,加强学生对平行线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2、充分整合教学资源,挖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教育契机。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喜好所开展的教育改革举措,通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角度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以教材作为教育根本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将固有的知识进行详尽的讲解。善于阅读和钻研教材内容,为学生挖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教育契机,开展有目的、有意识的逻辑思维培养训练,以此提升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首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设定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案,在不偏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有的放矢地教育改革。为学生预留恰当的突破口,引导学生通过钻研和思考的方式探寻问题的答案,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的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问答的方式带领学生思考全等三角形的表现形式,完成对过往知识的有效衔接,在回顾全等三角形形态、概念、表示方法、符号与换算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全面感知。通过规范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过程为学生呈现具有逻辑探索特征的教学环境,教师可邀请A同学运用量角器、直尺和圆规画出第1个三角形,随后邀请B同学画出另外一种类型的三角形,根据三角形ABC点之间的距离算出相等的边与相等的角的度数,并根据所算出的数值判定所画出的三角形是否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定义。通过上述教学方式挖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教育契机,带领学生通过画图、讨论、验证的环节完成全等三角形的思维推理过程,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练习巩固,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教师在教授初中学生们课程后,要积极地给学生们准备练习题,培养学生们的逻辑判断能力。课后,教师要让学生们自己做总结,总结出这节课上的主要内容学了什么,其所要表达的逻辑是什么,并且反思之前自学时自己错误的问题发生在哪里,之后发一些练习题给学生做,让他们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也提高逻辑思考能力。但不能反复练习基础题目,要多加提高题、探究题,在锻炼学生逻辑能力的情况下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因此,课后教师要找一些有创新的练习题来巩固学生们的逻辑能力。我们不仅要学习数学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还要加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力。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智力是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初中阶段就是开发智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们越努力,他们以后的收获也会越多,就像逻辑能力一样,只要学生们对数学认真学习,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不会很差。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实现帮助学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教育目的,首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在此过程中加强理论知识与现实的有机融合,合理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挖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教育契机,从而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变得愈发严谨,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王贤永. 培养问题意识,强化逻辑思维能力 ——论初中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J]. 文渊(中学版),2020(6):722.
[2]薛东升. 自主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建设价值解读[J]. 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7(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