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在小学语文课堂培养阅读能力的诀窍
【作者】 袁桂花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大石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能力;培养
只要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找出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把“读”与“写”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就一定能做好阅读教学。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以满腔的热情面对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在任何场合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尤其在学生面前,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相当强,稍不注意,学生就会养成一些坏习惯。所以,教师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表率,树立榜样。是啊!其实在你关注学生的同时,学生也时时刻刻注意着你。记得又一次,我因为感冒精神不好,课没备到位,上课也没激情,所以那堂课上死气沉沉的,一堂课下来感觉自己好失败,心情极郁闷。我想:如果每堂课都这样,学生还会有阅读的兴趣吗?所以,有人说老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喜怒哀乐,这是千真万确的。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以满腔的热情面对学生,用特有的魅力去感染学生,用高尚的情操去陶冶学生,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的阅读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其中,硬环境就是创设良好的外在阅读条件,如提供图书阅览室,内藏足够的图书,配置较大容纳量的书桌,教室四壁张贴有关读书的标语。软环境则是指教师在与学生的阅读交流中建立的一种美好的情感氛围,如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赞同和肯定等。这样,就能使他们在阅读中产生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扩充自己的阅读量。
要教学生读书的方法。教师必须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自学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学贵自得”。他说:“君子深造之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则资之深;资学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帮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这都强调学生自学自得之意。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就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学生有了自学的能力,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形成了自学习惯,就可以无师自通,受用终生,这是教学的目的和归宿。
课堂教学中反复运用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地形成阅读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科学方法去阅读,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读前提出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将读书方法的指导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写进教案,并设计出实施步骤和方法等;读中相机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不懂的地方或文中的重点、难点给予适当的点拨、启发等,指导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读懂课文。读后归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读完某段或某篇后,应引导学生回想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读书方法。如引导学生说出一句话、一段话是如何读懂的,段落是怎样划分的,段意是如何概括的,中心思想是如何归纳的等等,并鼓励学生把学到的这些方法不断地运用于阅读实践,逐渐形成独立阅读能力。
一种阅读方法的习得,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必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逐步熟练,最终形成能力。
作为课堂教学来说,教材内容是固定的,师生都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那么,在学生的阅读方式上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充分的自由,以尊重其自己的意愿。在我的教学实践中,这种不干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预习任务中不强制要求阅读文本,一般对字词和作者背景提出要求。如果预习中阅读过课文,一些学生就不会愿意再次阅读。课堂上的研讨缺少对文本内容感性认识的支撑将无法开展。二是阅读之前一般不预设问题。不单纯将语文当作解读信息的工具,以保证轻松、自由的阅读状态,不破坏其自主体验、想象、积淀和感悟。三是让学生选择自己的阅读方式,以尊重其个体差异。在实践中学生一般对篇幅较长的文章选择默读,对篇幅较短的文章选择朗读。这种尊重自主意愿,不干预的阅读,使学生能沉浸于文本之中,获得个性化的认识感悟,为探究和讨论奠定基础。
教师还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抽出时间带学生到小图书室集体阅读、营造读书气氛。还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在班级中布置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引导学生逐渐走进知识的殿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提高语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