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怎样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作者】 吴国梅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大石小学

【摘要】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要求具有严密的逻辑能力,小学数学是培养数学运算能力的重要时期,是以后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新课程改革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掌握教材的知识点,提高数学水平。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活化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师缺乏生活化教学的意识,教学模式僵化抽象,未联系实际生活。教师针对这些问题,重视生活化教学,设置情景,围绕教材知识点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正文】

数学作为基础的实用性学科,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而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模式,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公式定理,并以此产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形成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水平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基于线下的数学教学遇到的问题,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和教学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理论联合实际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逻辑思维水平和能力,推动今后的学习和成长。

深入教材,联系实际。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认知薄弱、理解能力不高,所以教师要把教材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便于小学生的理解,提高小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力,促进创造意识的发展,充分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物品,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数学图形。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魔方、积木等玩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引入几何图形的数学知识。通过实物的近距离观察,比较物体之间的不同,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知识理解,为接下来的深入研究做铺垫。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所有课程的开发都要符合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但是,教科书是静态的,时代是快速发展的。基于课本的针对性在这个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将教材内容融入时代发展的新特点,也是当代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需要关注的内容。

强化认识,多样教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结合教学目标,倡导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制定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案,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彰显学生的自我。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一课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卡片,让学生根据形状找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吸引学生参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用不同形状的卡片做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风景或植物,评选最佳作品进行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即有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活跃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摆正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教师是领路人和参与者,要思考、领导他们所做的,宣传他们的长处,宣传他们的成就。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学生缺乏参与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热情,注意力也不易集中。对于年幼的小学生而言,教师不能不知变通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枯燥的进行知识点讲解,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

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情景教学综合了情感、认知和行为环境等因素,蕴含丰富生动的内容。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又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对于严谨的数学而言,枯燥的公式定理令小学生觉得晦涩难懂,自然很难提起学习的热情。创设情境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展示自我,有利于学生全面和个性的发展。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教师可以模拟超市购物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用100元以顾客的身份去超市进行购物,让学生在选购商品的过程中计算的价格,以免钱款不足以支付货款。向学生提问购物一共花费了多少钱,然后进行付款,在付款之后计算找零。通过生活化教学,既能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又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运用情境教学打破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缓解学生的压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实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现行的最佳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能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小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很亲切,感觉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形很接近,这样就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促进小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与此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钱爱红.“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19):81-83.

[2]俞振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2(28):99+101.

[3]周来光.“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8):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