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 向明瑶

【机构】 四川省开江县永兴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数学阅读技能的训练一直是小学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训练,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认识和运用,以促进其数学学习水平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 数学教学;阅读能力;策略探讨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学好数学能有效培养人的分析能力、提高人的思维品质。数学阅读从字面意思分析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强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把握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强学生对数学课本素材的理解,这是学生必备的一项学习技能,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还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一、数学阅读能力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数学学习需要逻辑性,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数学材料,学生没有办法第一时间就领会到数学材料中意义,常常找不到关键,理解不了文本的内容,其背后的原因就是学生不具备数学阅读的能力,使学生解决不了数学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率也跟不上。所以可以看出数学阅读能力的强弱对学生理解数学文本内容,以及对数学问题如何解决都有着直接影响,影响的不单单是当下小学数学的学习成绩,更是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小学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在学生当下及未来的数学学习中至关重要。
  二、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现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数学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但是由于数学知识的枯燥和复杂,就导致学生在课上学不会、听不懂,渐渐的学生就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数学中的题型和知识问题都有所变动,但是由于学生受以往的模式影响,依旧采用原有的思维去理解题目的意思,这就导致学生在此过程中不细心,难以达到理想的成绩,教师在此不注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反而更加注重学生最后的数学成绩,关心到了错误的地方,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动力。学生在进行习题训练中,往往在课上不注意听讲再加上自己的粗心,不认真进行理解题意,就不能够正确的进行习题训练的开展,使学生数学成绩得不到提升,学生抓不到数学知识的重点和题目的意思,导致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阅读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阅读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数学教师运用情境教育教学的方法,既可培养孩子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可增强学生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的关键,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创设阅读情境展开教学,通过带领其融入到情境当中,有效提高其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引导其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地情绪去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适当结合数学教材当中有趣的内容去创设阅读情境,帮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使其充分意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二)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保持热情
  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为载体,充分发挥数学教学课堂的实际职能,带领学生完成阅读学习活动,需要教师捕捉数学阅读教学的价值与优势,培育学生通过阅读养成积极思考、认真探究的好习惯。同时,教师也可以借由阅读活动为平台,为学生提供可供学生思考、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结合阅读捕捉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魅力,对启迪学生思维、巩固学生阅读热情均将带来辅助作用。
  (三)传授阅读方法,促进语言形式转换
  学生都有阅读经历,其学法积累也比较丰富,但这些认知大多带来学科特点,面对数学阅读学习,学生的方法应用比较贫乏。教师要对学生阅读存在问题做综合考评,找到其明显的短板,以便做出针对性指导。数学阅读不仅要强调细心,还要学会找等量关系,要建立逻辑思维意识,对教学信息素材做整合思考,以便形成对接、融合、关联认知,教师要在阅读思考角度选择、数理关系梳理等方向做出指导和方法传授,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学习品质。学生进入阅读环节后,教师需要对学生阅读情况做客观评估,以便做出方法指导。
  (四)布置学习任务,促使认真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以来重要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也会让小学生主动阅读教材内容,让其阅读能力得到良好锻炼。此外,每名小学生阅读能力都各不相同,学习、理解能力等也有所区别,教师在应用这一模式时,要注重小组结构,让每个小组中都包含阅读能力较强的小学生,带动整个小组深入、认真阅读,才会更利于促进其阅读能力提高。与此同时,也会让小学生自主学习质量良好改善。
  (五)教师加强对小学生的观察和引导,并积极评价学生的学习
  在小学教学中,因为小学生的性格和年龄因素,每个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尽相同,这就使得小学生在数学阅读中呈现出不同的理解能力和效率。因此,小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小学生数学阅读的观察,了解小学生数学阅读的困境,并对小学生在数学阅读中的错误理解及时纠正,确保小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向。同时,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引导其自主进行数学阅读的学习,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小学生数学阅读学习中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提升小学生的数学阅读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我国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在教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充分发掘教材,合理使用阅读资料,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独立读书的能力,创建了高效的数学教室。只要老师有意识的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中有机会读教材,并给出适当的指导,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就一定会增强。
  参考文献:
  [1]罗冰玲.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课堂指导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10):37+39.
  [2]王学金.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2022(0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