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一点思考
【作者】 李新春
【机构】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王营中心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双减”政策的出台,深刻地考验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既要使学生切实消化所学的知识,又要考虑作业量的问题,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我们更要追求有“深度、广度、可持续发展”的课堂。
【关键词】 双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双减”政策的出台,深刻地考验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既要使学生切实消化所学的知识,又要考虑作业量的问题,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我们更要追求有“深度、广度、可持续发展”的课堂。
一、课前:精准把握,给予学习支持
面对双减的形式,我们必须提高孩子在校内的学习效率,那么专心学习很重要。其实孩子可以比我们想象的更专心,只是他们需要恰当的学习动力支持。如果你可以引导他、帮助他做好课.前预习,先熟悉一下学习材料、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有一个初步了解,那么他在课内就可以很投入、很轻松地去接触新的学习,否则由于他一无所知,或者所知甚少,所知有偏差,就有可能导致他上课不专心。因此,教师要在每堂课前给孩子提供恰当的学习支持,如预学单、微课微视频、情境模拟实践作业等,为新知讲授做好润物细无声的铺垫。
二、课中:精心设计,搞好教学环节
“双减”课堂40分钟里,教师更要带领学生穿越千年回归知识原点,经历创造与统一;让学生欣喜与先贤智慧的“不谋而合”,感受到知识的温度。那么,教师就要摒弃传统的“一堂言”教学,而是聚焦“让学引思”一一让学生做、让学生思、让学生说,从而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和自
觉迁移!探究单一小学数学课堂“减负提质”的关键,它是指引学生独立学习的中介,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媒介物。一份高效的探究单,能在整堂课中推进学生“导学引思”的深度、拓展学生“建构融思”的广度,使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三、课后:有的放矢,进行作业改革
“双减”,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要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在课后作业的留存上,教师也需创新做法,达到既减负又高效的效果。我们学校也出台了新政策——各年级组自编作业。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层次分类布置作业,在考虑“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分梯度设计作业难题:考查基础知识占比较大的“模仿性作业”,考查一定知识再加工能力的“理解性作业”,考查综合性和灵活性较强的“探究性作业”。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差异化实施,既解决了学生作业“快和慢”的问题,又从根本上改变了学困生“吃不消”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的现状。
“双减”背景下,提高课堂效率,推动作业改革,减轻学生负担,既是一种教育常识的回归,也是一种教育姿态的舒展,更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份呵护。未来,在教育的路上,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思考,提升理念,努力实现“减负”与“提质”的双赢,让教育走向“润物细无声”的深处。
参考文献:
[1]江秀敏.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教育学,2022-06.
[2]曹蜀燕.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研究.教育学,2022-01.
[3]陈国彩.“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教育学,2022-04.
【关键词】 双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双减”政策的出台,深刻地考验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既要使学生切实消化所学的知识,又要考虑作业量的问题,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我们更要追求有“深度、广度、可持续发展”的课堂。
一、课前:精准把握,给予学习支持
面对双减的形式,我们必须提高孩子在校内的学习效率,那么专心学习很重要。其实孩子可以比我们想象的更专心,只是他们需要恰当的学习动力支持。如果你可以引导他、帮助他做好课.前预习,先熟悉一下学习材料、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有一个初步了解,那么他在课内就可以很投入、很轻松地去接触新的学习,否则由于他一无所知,或者所知甚少,所知有偏差,就有可能导致他上课不专心。因此,教师要在每堂课前给孩子提供恰当的学习支持,如预学单、微课微视频、情境模拟实践作业等,为新知讲授做好润物细无声的铺垫。
二、课中:精心设计,搞好教学环节
“双减”课堂40分钟里,教师更要带领学生穿越千年回归知识原点,经历创造与统一;让学生欣喜与先贤智慧的“不谋而合”,感受到知识的温度。那么,教师就要摒弃传统的“一堂言”教学,而是聚焦“让学引思”一一让学生做、让学生思、让学生说,从而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和自
觉迁移!探究单一小学数学课堂“减负提质”的关键,它是指引学生独立学习的中介,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媒介物。一份高效的探究单,能在整堂课中推进学生“导学引思”的深度、拓展学生“建构融思”的广度,使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三、课后:有的放矢,进行作业改革
“双减”,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要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在课后作业的留存上,教师也需创新做法,达到既减负又高效的效果。我们学校也出台了新政策——各年级组自编作业。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层次分类布置作业,在考虑“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分梯度设计作业难题:考查基础知识占比较大的“模仿性作业”,考查一定知识再加工能力的“理解性作业”,考查综合性和灵活性较强的“探究性作业”。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差异化实施,既解决了学生作业“快和慢”的问题,又从根本上改变了学困生“吃不消”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的现状。
“双减”背景下,提高课堂效率,推动作业改革,减轻学生负担,既是一种教育常识的回归,也是一种教育姿态的舒展,更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份呵护。未来,在教育的路上,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思考,提升理念,努力实现“减负”与“提质”的双赢,让教育走向“润物细无声”的深处。
参考文献:
[1]江秀敏.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教育学,2022-06.
[2]曹蜀燕.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研究.教育学,2022-01.
[3]陈国彩.“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教育学,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