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作者】 朱庆华
【机构】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平台,我们不仅应重视,更应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有效策略中获得有效锻炼,能快速提升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有效策略
传统英语教学,大多注重“教以应试”,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显然重视度不够,特别是在阅读能力方面,认为这应是初中、高中才承担的责任。其实,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也有此要求:在小学高段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目标为: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如何把这些要求落实到实践教学中去,就成为我们应着力探究的课题。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英语教学,谈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精心选材,开发丰富课程资源
阅读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较其他能力的提升,更需要大量的阅读实践。分析目前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读得少,没有配套的实用阅读教材,仅凭课内故事和配图短文的英语阅读内容,对于小学生英语阅读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所以,在小学阶段进行英语阅读教学,需要我们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搜集适合不同年龄特征学生阅读的英语读物。首先要充分发掘利用课程资源。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但须达到一定的输入量,才能保证更好的输出,而大量的阅读正是语言输入转为输出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大量阅读材料源于教师的发掘。比如针对低年级词汇量小,可引导学生通过书店、图书馆寻找一些配图的英语连环画或者找一些学生熟知的经典小故事,如小马过河、小红帽等内容读物,让学生阅读;针对中高年级,利用网上资源,找一些小段文让学生阅读,要求他们带着一定问题去思考,完成类似判断对错、给图排序、复述等练习,提高理解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丰富课程资源时,一定要尽量与教材的主题教学相结合,注意形式与内容的搭配,逐步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授予技巧,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是有方法可循的,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他们掌握阅读实践策略,还要让他们把这些策略与方法用之于实践,使方法真正能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会更有信心带着方法去阅读。
(一)教给略读法。略读法,又称速读法,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它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阅读,这就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在小学阶段,我们不能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自己独立阅读故事或短文,因为小学生还没有具备阅读技巧和能力。一旦遇到生词和不认识的短语,学生就会感觉到困难重重,就可能丧失信心,没了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开始阅读训练时,我们可降低要求,要求学生出声读,速度不宜过快,在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和不理解的句子时,让学生跳过去,只要求读懂大意。例如,在教学《unit2 Big cat》一课时,由于四年级的小学生刚刚接触短文阅读,根据学生情况,短文中描述狮子的生活习性的简短的三句话,出现的生词比较多,可是在学生读完后,学生只能认识的几个单词,通过略读的方法就捕捉到了内容大概,所以学生这样说:“我知道了狮子爸爸睡觉,狮子妈妈出去扑食物。”在这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到了运用,感受到了阅读短文带来了学以致用的乐趣,自然信心大增。
(二)教给寻读法。寻读法,又称查读法,这种方法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是直奔问题解决的关键去查答案的,比如从资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项具体事实或某一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寻读既有速度,又准确,在寻读时阅读者可以把整段整段的文字直接映入大脑,不必字字句句过目,眼光要自上而下、一目十行地寻找与问题内容相关的词句,一旦发现有关的内容,就稍做停留,将它标注或记下,无关的内容则很快掠过。运用这种方法,阅读者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掠过尽可能多的阅读内容,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当回答有关who,when,where等文章细节问题和是非判断题的时候,用此方法一般都可很快找到答案,可以说“一查即得”,很有成就感,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会对这样的阅读感兴趣。
三、培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阅读能力的保证。因为习惯自觉才能促使学生去主动阅读,才能给阅读实践输送更多动力。而习惯的培养,又需要学生较强的兴趣支撑。所以,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应强化习惯培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爱因斯坦曾经告诉我们说:“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我认为这种东西,就应该是习惯和兴趣。实践也表明,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中加强习惯和兴趣培养,是很有效果的。针对阅读中的习惯培养,我们可分课内的、课外的习惯培养,课堂上主要是听课的、记录的、动手操作的、听说读写的等习惯培养,课外的主要是合理利用时间、读写结合、选择读物等习惯。而在兴趣培养方面,我们不仅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还要通过情境法、故事法、操作法、幽默法等趣味教学策略去加以培养提高。
总之,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必须作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英语的规律,灵活的运用各种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技巧,做到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做到注重课内的学习与课外的阅读相结合,学生就会扩大知识面和提高阅读速度,就会摒弃逐词、逐句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任小林,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探寻[J].课堂内外,2019年。
[2]李春燕,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探究[J].教育探索,2018年。
【关键词】 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有效策略
传统英语教学,大多注重“教以应试”,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显然重视度不够,特别是在阅读能力方面,认为这应是初中、高中才承担的责任。其实,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也有此要求:在小学高段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目标为: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如何把这些要求落实到实践教学中去,就成为我们应着力探究的课题。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英语教学,谈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精心选材,开发丰富课程资源
阅读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较其他能力的提升,更需要大量的阅读实践。分析目前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读得少,没有配套的实用阅读教材,仅凭课内故事和配图短文的英语阅读内容,对于小学生英语阅读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所以,在小学阶段进行英语阅读教学,需要我们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搜集适合不同年龄特征学生阅读的英语读物。首先要充分发掘利用课程资源。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但须达到一定的输入量,才能保证更好的输出,而大量的阅读正是语言输入转为输出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大量阅读材料源于教师的发掘。比如针对低年级词汇量小,可引导学生通过书店、图书馆寻找一些配图的英语连环画或者找一些学生熟知的经典小故事,如小马过河、小红帽等内容读物,让学生阅读;针对中高年级,利用网上资源,找一些小段文让学生阅读,要求他们带着一定问题去思考,完成类似判断对错、给图排序、复述等练习,提高理解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丰富课程资源时,一定要尽量与教材的主题教学相结合,注意形式与内容的搭配,逐步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授予技巧,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是有方法可循的,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他们掌握阅读实践策略,还要让他们把这些策略与方法用之于实践,使方法真正能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会更有信心带着方法去阅读。
(一)教给略读法。略读法,又称速读法,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它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阅读,这就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在小学阶段,我们不能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自己独立阅读故事或短文,因为小学生还没有具备阅读技巧和能力。一旦遇到生词和不认识的短语,学生就会感觉到困难重重,就可能丧失信心,没了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开始阅读训练时,我们可降低要求,要求学生出声读,速度不宜过快,在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和不理解的句子时,让学生跳过去,只要求读懂大意。例如,在教学《unit2 Big cat》一课时,由于四年级的小学生刚刚接触短文阅读,根据学生情况,短文中描述狮子的生活习性的简短的三句话,出现的生词比较多,可是在学生读完后,学生只能认识的几个单词,通过略读的方法就捕捉到了内容大概,所以学生这样说:“我知道了狮子爸爸睡觉,狮子妈妈出去扑食物。”在这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到了运用,感受到了阅读短文带来了学以致用的乐趣,自然信心大增。
(二)教给寻读法。寻读法,又称查读法,这种方法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是直奔问题解决的关键去查答案的,比如从资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项具体事实或某一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寻读既有速度,又准确,在寻读时阅读者可以把整段整段的文字直接映入大脑,不必字字句句过目,眼光要自上而下、一目十行地寻找与问题内容相关的词句,一旦发现有关的内容,就稍做停留,将它标注或记下,无关的内容则很快掠过。运用这种方法,阅读者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掠过尽可能多的阅读内容,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当回答有关who,when,where等文章细节问题和是非判断题的时候,用此方法一般都可很快找到答案,可以说“一查即得”,很有成就感,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会对这样的阅读感兴趣。
三、培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阅读能力的保证。因为习惯自觉才能促使学生去主动阅读,才能给阅读实践输送更多动力。而习惯的培养,又需要学生较强的兴趣支撑。所以,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应强化习惯培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爱因斯坦曾经告诉我们说:“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我认为这种东西,就应该是习惯和兴趣。实践也表明,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中加强习惯和兴趣培养,是很有效果的。针对阅读中的习惯培养,我们可分课内的、课外的习惯培养,课堂上主要是听课的、记录的、动手操作的、听说读写的等习惯培养,课外的主要是合理利用时间、读写结合、选择读物等习惯。而在兴趣培养方面,我们不仅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还要通过情境法、故事法、操作法、幽默法等趣味教学策略去加以培养提高。
总之,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必须作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英语的规律,灵活的运用各种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技巧,做到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做到注重课内的学习与课外的阅读相结合,学生就会扩大知识面和提高阅读速度,就会摒弃逐词、逐句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任小林,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探寻[J].课堂内外,2019年。
[2]李春燕,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探究[J].教育探索,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