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语文阅读提质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 胡春容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旧县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要实现提质教学效果就必须从分析现状出地寻找提效提质策略,才能使我们阅读教学从低效中转变成高效育人。本文在分析学生阅读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读法丰富和重视课外延展三项对策。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质;现状;对策

  阅读,语文学习最频繁的实践方式,也是学生在学校学语文中最常接受到的锻炼。加强语文阅读教学,要实现提质效果实际上就是使学生在经历阅读实践中有更多的收获和能力培养机会,能真正在向新课标(2022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靠近并成为现实。在这几年“双减”推进中,为了使学生在参与政策落实过程中获得更多语文学习实惠我们就要想方设法以提质。但是,过去“分析风”影响过深,很多教师还是走不出满堂分析讲解做法的泥沼,即使“三活课堂”理念一再冲洗头脑,但为了班平成绩提高还是采取了自认为很有保证的“满堂灌”做法,导致新课标落实在一定程度上还差强人意。如今,“双减”提质号角扬起,需要我们教师从现状突围寻径,真正使语文阅读提质教学成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的有效培养平台。下面,我从现状出发去探寻提质之径。
  一、影响语文阅读提质教学的现状分析
  影响提质教学形成的因素大多都是多年实施“满堂灌”所带来的“硬伤”,导致我们课堂主体在知识、方法、情感、习惯、思考创新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应有的“落后”培养,不能达到该年级的应有语文阅读水平。
  (一)不能将阅读知识转化为阅读能力。学生的读书过程,既是对课文的表层含义的阐释,也是对课文的基本思想意蕴的鉴赏实践,同时也要求对文本深层含义加以理解和吸收。而小学阶段由于受知识和人生阅历不丰的影响,在新的阅读实践中往往会出现知识不能及时转换成运用能力的问题,导致在新的阅读过程中收获不大,即使阅读一次又一次,还是嘴上停留多,收获不大。而且仅限于“点”,而不能向“面”延伸。基于这一点,阅读教学起点低,培养目标就不敢增多,故而恶性循环。
  (二)没有深入文本,想象受限。语文的魅力就在于能促进学生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和培养。正所谓“百个哈姆雷特”现象就是如此。每位读者由于经历的不同都可以在一篇文章中发现一些令人动容的亮点。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实施时拥有广阔的思想和广阔的想象力,珍视学生阅读体验。然而,即使小学生想象力再强,如果我们不能引导他们深入文本去思考,想象仍然得到有效培养,提质仍只能停留在口头,没有实际效果。而且,新的阅读实践仍然会使想象力受限。
  二、解决影响语文阅读提质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提质的阅读教学重导,讲究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实施。作为一线教师,不要认为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完生字后简单说几句就实现了任务完成,也不能认为句句理清析透才算用尽了心思。高度的敬业意识应使学生全体都参与了其中并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不论是新接触时的生字学习和初读感知,都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方法去实践,而不是包办代替。也就是说,提质的阅读教学不是看教师是否讲深析完,而是看学生是否有方法并能不能解决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说,加强学法指导是实现这种效果最好的做法,有了良好方法支撑,学生不仅学习能力增强而且学有方法、用有门径,能很好地进行语文实践。这样就可让学生拥有良好阅读能力得到内驱动力的保证。
  (二)注重读法丰富,强化积累意识培养。
  “书读百遍其自见”是古人学习之总结,告诫我们语文是读懂的。因此,对于阅读教学,我们必须强化朗读,让学生读出效果来。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应创新朗读教学样式,让学生经历初读、细读、再读等朗读实践。在初读文章时,重视整体感知文中内容;细读文章时,重视抓住细节深入理解;再读文章时,学习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思维,变成自己的知识。而且,“读”的范围是很广泛的,不能局限于阅读材料,还包括许多的课外读本。阅读别人的智慧,形成自己的睿智。而且,学生“读”多了,知识面广了,理解就多了,积累就多了,情感体验就丰富了,就能达到厚积而薄发,熟能生巧,“读”得也就更加顺畅了,就能把阅读知识有效地转化为阅读能力了。
  (三)重视课外延展,倡导内外结合。
  现行语文教材,大多册数都不足30篇课文,要让这么少的文本接触就想担当起学生拓展阅读面、知识面的巨大重任,显然达不到见多才识广的效果。今年出版的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小学十二个学期中要实现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和背诵诗文160篇,这样巨大的“量”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方法和习惯就难以达成。所以,在课内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就要重视课外延展这样的理念实践,倡导课内外结合做法,将课堂转为引起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和方法授予的主攻台,这样学生就有动力和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实践了,而且还可能形成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倡导课内外结合还不能仅在阅读课上进行,还可以专门为此搭建阅读成果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其展示中提升信心时又受到课外阅读督促,不得不去进行课外实践。这样我们就达到利用外力和内力驱动学生课外阅读这样的效果了。
  总之,要实现阅读提质教学,我们就必须从现状分析出发找突破,利用有效的方法使课外课内都成为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实践平台,这样丰富的语文阅读实践就可真正为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许丽艳,基于新课程下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黑河教育,2021年。
  [2]张春瑜,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课堂内外,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