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议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作者】 杨猛春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云雾山镇小学
【摘要】【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堂的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需要我们老师认真研究教学的策略,更新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把握救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革课堂教学评价的办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如何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凸显教学效益?下面我浅谈一下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一、 改革备课思路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众所周知,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而传统的备课重点是备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是从教师讲的角度,而不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备课。这也是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用的重要原因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种理念给我们老师上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备课理清思路,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 教师怎样教”,更要备“学生怎样学”,要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去备课。备课时首先要考虑这节课准备安排几个学生的活动,每个活动怎么安排:其次要考虑在活动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其次要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或遇到哪些问题,老师怎样进行调控,怎样评价等:然后把以上安排写出来,作为教师课堂上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一个基础准备。即使如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还会遇到这样成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在进行补充备课,写出自己执教的体会和疏漏失误,记下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或困感。这样的备课才是我们倡导的,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二、有效的教学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授课时应有明确的目标,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教学活动,一定是低效率的教学。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做到三点:一是创设有效的情境,使学生不由自主的进入学习气氛中。二是创设有效的课堂提问。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问题设计能力,主要包括问题的难度、数量、切入点控制等方面。教师设计时要把握设计原则,精心谋划,做到问题精当,难度适中,思维量高,切入点准,让不同层次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三是把握发问时机。当学生在新旧知识发生冲突,受原先经验影响无法实现知识迁移,即为发问时机。发问时机和教学需要吻合,如教学达到教材关键处、 矛盾处、深奥处、精华处、转折创新处都是发问的好时机。
三、突出重点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上去,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对于课本中相对次要或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的效率。
四、引导学生投入探究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积极思考、 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没有学生的参与, 就没有成功的教学。如:我在教授《买文具》时,创设了这样情境:三个小朋友去商场买东西,柜 台上标有1角、2角、5角、1元的物品, 他们分别拿出自己手中的这些 人民币和大家一起认识,接下来我没有让这些小朋友拿这些面值人民币买文具,而是设计了拿1元人民币能有几种付款方法,学生们来劲了,积极讨论,气氛热烈,有的能说出几种付款方法,说不出的学生在小组交流探究的气氛中,受到启发,积极动脑也达到能说出几种付款方法,最后汇报讨论结果。有10个1角,2个5角,5个2角等多种付款方法。在探索交流过程中不但认识了人民币,还解决了人民币之间的换算问题,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总之,有效的数学教学能够诱发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潜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这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研究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反思,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最终实现有效教学在数学课堂上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