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体育教学扛起创新能力培养重任的有效策略

【作者】 谭 芳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沿口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能扛起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任的体育教学仍然有很多学科优势和有效策略。本文探讨了创设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创新课堂教学实施方式和呵护学生好奇天性等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中的实践做法。
  【关键词】 初中体育;创新能力;培养;重任;扛起;有效

  扛起创新能力培养重任是学校教育实施中任何学科都不可推脱的,特别是竞争越发凸显的当前一段时间我们更要看到科技创新在现实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作为未来社会合格建设者的培养者的我们来说,力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担当。体育教学虽然以育体育心育能为追求,但也不乏培养创新能力培养所需要的内容载体、平台和机会,甚至还有许多学科不具备的课程优势。因此,作为一线体育老师我们就要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任有信心地扛起来,让他们在我们组织实施的体育教学中真正得到切实有效的培养惠及。
  一、创设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
  创新的源头是自由的空气。没有愉悦自由的环境作支持学生不可能获得思维的解放。要扛起创新能力培养重任就必须把教学环境的愉悦民主构建起来,确保心理自由、思维不受约束。现实中,我们很多教师虽然经历多轮课改理念更新,但还是被“师道尊严”统治着教学行为,课堂上仍然是“我讲你听”的“满堂言”模式。事实上,不改变支配和被支配的教与学状态就不是愉悦民主的教学环境,就不能实现平等对话。故而我们在体育教育中一定要放下师者架子而创设愉悦民主环境,改变那种管得多、管得死、整得严、“少杂音”的环境做法,尽可能和颜悦色地为学生服务。不论是在新知新技能教学中还是在健康理论的讲座中都要以和谐氛围营造为首要追求,以促进学生最大限度释放主体能动性为目标,让学生活跃地学知识长技能。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敢于思维创新提供必备土壤。其实现方法有赏识法、故事法、游戏法、语言诙谐法等。
  二、创新课堂教学实施方式
  见多才可识广。学生目之所及,大多都是教师的知、情、意、行。如果我们教师都是“满堂灌”或者都是固定的“热身+动作示范+自主练习”实践模式,那就容易固化学生认知,“见少”的学生因受视觉局限思维也受到了限制。因此,要扛起培养重任作为教师就要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施方式,转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以操场为中心的纯知识或技能的教学观念和固定套路。要知道,采用单一的灌输式的授课形式是早就证明了不能扛起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任的做法。故而,要走上课堂创新之路。实践中我以“三活课堂”为导向进行教学创新,比如用生活化来呈现情境、用实体物来展示场景、用图画、录像、多媒体来再现情境、用音乐来表现情境、用展示表演来引导学生体验情境等等。这样新颖有变换的情境除了能使课堂增趣不少外还可以让学生视觉受到冲击兴奋和见多识广。除了在教学方式上创新外我们还要在体育内容上进行创新,比如,组织我们学生参与各类体育节、单项运动会、球类比赛等,这样丰富多样的形式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绪,加深他们对课本的了解,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在这种轻松、自然、愉快的环境中,就可发很轻松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增强他们创新的意志力和情绪。
  三、呵护学生好奇天性
  创新源自好奇,没有好奇提供的动力人们就不会向科学的顶端产生攀登的欲望。好奇虽然是学生的天性,但天性也是可扼制泯灭的,我们不经意的几句话或许就成为了学生天性泯灭的“罪魁祸首”。但是,只要我们有呵护学生好奇天性的意识就不会随口说出过多的责备和无情的怨言,学生好奇的天性就可得到呵护和保持。作为一线教师在面对学生好奇心和突发奇想所提出的问题要耐心作出解释和引导,对那些被问得稀奇古怪的问题,不要用责备、嘲笑或不屑的方式来处理,要大力开展“引导式谈话”,要主动地维护甚至迎合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正确地解答他们的疑惑,抓住他们的问题分析找突破口,抓住启发诱思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同时适时地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使他们能够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和新的知识。培养同学在发现后敢于发问、敢于发问的创新品质,培养“不惟书,不惟上”的求知态度。而要实现这些效果,作为一线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以启发思考,促进学生探究。例如,在体操、韵律操和武术项目教学中我们在问题情境基础上引导学生应从容易到难系统地掌握新课标所要求的技术动作。当然也可以补充教科书中未编排但与学生认知规律一致、易学易掌握的技术动作,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丰富我们要着重讲解的体操、武术成套动作的实用技巧。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主动性来唤醒学生主体性,让他们自己组织和创造相和谐的动作。这样学生就可以得到认知的拓展和思维的创新培养。久而久之,这种认知与创新就可以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创新提供必备知识和能力基础了。另外,我们要扛起学生创新能力还有积极创造一个和谐的诱思教学情境,使我们的学生能主动思考。特别是在新授动作技能时,而非盲目地解释新课程的内容和进行动作示范,关键性技能训练时要结合“教有疑”策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边看示范边分析问题,通过图像直观强化学生右脑发展。
  当然,能扛起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任的有效策略体育课堂上也远不止这么几条,但灵活地做到了“三活”就必然能扛起培养重任。随着新课标出台,核心素养成为了“三维目标”的替代说法。在这追求达成过程中我们要将这份重任常态化,不图一蹴而就,而作细火烘培,让学生创新能力随着必备能力发展而慢慢提升。
  参考文献:
  [1]郑高校,论初中体育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年。
  [2]龙之荣,试述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体育函授通讯,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