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幼儿语言的培养策略
【作者】 陈曼莉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国酒城第一幼儿园第二分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应该以言语教育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灵活、随机地引导幼儿的语言活动。使他们乐意地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他们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技能,进而使幼儿在品德和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幼儿期的语言学习与发展,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才能表达思想,吸收知识,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幼儿园语言教育改革研究有不少突破性的进展,但在现实中,语言教学的低效益现象仍然较普遍。如何改变现状,变苦干为巧干,努力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益,这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说,幼儿语言教育问题,是现在和今后一段时期幼儿教育中的重要问题。
一、创设和谐的语言心理环境
和谐的语言心理环境指的是一种充满安全感,温馨、愉快,可以自主活动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对于3岁~6岁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让幼儿找到家的感觉,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发展语言能力。《指南》把语言内容分为听与说、阅读与书写两大块。围绕幼儿听说、阅读发展目标,在教育建议中提到:“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流的机会。”“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真地倾听并给以积极的回应。”“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往,相互讲述见闻、趣事等。”字里行间都折射出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师幼、幼儿间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幼儿没有压力,心情舒畅,有话敢说。由此,我感悟到要创设和谐的语言心理环境,必须要做到“三关注”。
1、关注个体交流。
幼儿的语言发展尚处于不完善阶段,许多幼儿不敢在集体面前大声表达,这时要注重与幼儿一对一交流。教师在了解幼儿兴趣的基础上,善于捕捉与幼儿个别交流的机会。如游戏时,教师做幼儿的玩伴,和幼儿一起交谈;户外散步时,可以见事论事,聊些平常自然的话题;看节目或阅读时.也可以就节目或书本的内容简单地交流,还可以提些问题让幼儿思考。只要教师对每个幼儿都抱有积极鼓励的态度,幼儿自信的话语就会由心田汩汩涌出。
2、关注个体差异。
《指南》对3岁~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在语言方面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合理的期望不代表在具体实施时要一刀切,它间接提示教师还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就语言领域来说,对那些语言水平发展迟缓的幼儿,教师要抽更多的时间与他进行交流,多鼓励、多表扬,并有意识地多创造机会让他与同伴交流,或在集体面前表述,慢慢地让幼儿树立自信,有话敢说。
二、借助有趣的游戏情境
1、在角色游戏中自然交流。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能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愉快地与同伴交流。作为交流的工具,语言始终伴随着幼儿游戏的过程,而角色游戏是幼儿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最佳途径之一。有一次,在娃娃家游戏中,扮演“妈妈”的幼儿对来做客的幼儿态度不好,“客人”进门后,“妈妈”没有让“客人”坐下,而是说:“你就在这儿站着,别乱动。”“客人”马上大声提出抗议:“没有像你这样的妈妈,待人要有礼貌。”“我知道,因为你进来没有跟我说妈妈好。”“那我现在说可以吗?”扮演“妈妈”的幼儿很得意:“除非你说我是个好妈妈。”“好的,那你一定要和我玩,你是个好妈妈。”就这样,两人开心地玩了起来。整个过程我都在旁边静静地观察,让幼儿尽情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幼儿通过争辩、沟通,解决了矛盾,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实际锻炼和运用。
2、在表演游戏中乐于表达。
表演游戏是一种创造性较强的游戏,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可以借助语言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我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设立表演角,为幼儿编排了“小兔吃青草”“小乌龟爬山坡”“小鸡过河”“化装舞会”等表演游戏,并投放大量的动物头饰、大幅的背景图、各种道具等,供幼儿自由选择,幼儿在表演中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和方式表达情感,无拘无束地与同伴交流;二是设计桌面表演游戏,如“谁来了”“两只老虎”“小狗抬花轿”“森林音乐会”等,让幼儿边操作边表演故事,在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主观感觉、愿望表达以及动手操作等互动表演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获得了发展。
三、扩展多彩的语言生活环境
利用周围环境来扩展幼儿的词汇量,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学习语言始终是伴随着具体事物的形象进行的,他们对具体事物感兴趣,易理解形象,记忆力较强。因此,应注意在幼儿整个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去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幼儿对自己生活的环境,具有愿意表达的情感。然而在以往的活动中,幼儿只有在上课时才能举手发言,一些活动中都不允许幼儿随便说话。孩子们互相交谈议论、练习说话的机会,无形中被剥夺了,这就限制了幼儿语言的正常发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多给幼儿交谈的时间,有意识地引导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思想愿望。相互交谈,议论,使幼儿口语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对此,教师可以让孩子多观察,给孩子提供相互交谈、议论的机会。如:某一天,孩子离园时下起了大雪,教师可以布置孩子在回家的路上看一看雪是什么样?看见了什么等问题,第二天孩子们一定会争先恐后地告诉老师……。有寄宿的幼儿园,教师可以在早晨整理床铺时,教给孩子相应的词汇。如:“劳动、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不慌不忙”等。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周围环境,边看边说。如:秋天到了,幼儿园内的各种树木发生了变化,在户外自由活动时,让孩子仔细看一看,找一找幼儿园有什么变化。让幼儿在观察中议论、想象,及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在观察过程中,很自然地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幼儿语言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去观察、引导孩子,抓住一切教育契机,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手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的得到发展。
一、创设和谐的语言心理环境
和谐的语言心理环境指的是一种充满安全感,温馨、愉快,可以自主活动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对于3岁~6岁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让幼儿找到家的感觉,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发展语言能力。《指南》把语言内容分为听与说、阅读与书写两大块。围绕幼儿听说、阅读发展目标,在教育建议中提到:“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流的机会。”“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真地倾听并给以积极的回应。”“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往,相互讲述见闻、趣事等。”字里行间都折射出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师幼、幼儿间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幼儿没有压力,心情舒畅,有话敢说。由此,我感悟到要创设和谐的语言心理环境,必须要做到“三关注”。
1、关注个体交流。
幼儿的语言发展尚处于不完善阶段,许多幼儿不敢在集体面前大声表达,这时要注重与幼儿一对一交流。教师在了解幼儿兴趣的基础上,善于捕捉与幼儿个别交流的机会。如游戏时,教师做幼儿的玩伴,和幼儿一起交谈;户外散步时,可以见事论事,聊些平常自然的话题;看节目或阅读时.也可以就节目或书本的内容简单地交流,还可以提些问题让幼儿思考。只要教师对每个幼儿都抱有积极鼓励的态度,幼儿自信的话语就会由心田汩汩涌出。
2、关注个体差异。
《指南》对3岁~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在语言方面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合理的期望不代表在具体实施时要一刀切,它间接提示教师还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就语言领域来说,对那些语言水平发展迟缓的幼儿,教师要抽更多的时间与他进行交流,多鼓励、多表扬,并有意识地多创造机会让他与同伴交流,或在集体面前表述,慢慢地让幼儿树立自信,有话敢说。
二、借助有趣的游戏情境
1、在角色游戏中自然交流。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能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愉快地与同伴交流。作为交流的工具,语言始终伴随着幼儿游戏的过程,而角色游戏是幼儿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最佳途径之一。有一次,在娃娃家游戏中,扮演“妈妈”的幼儿对来做客的幼儿态度不好,“客人”进门后,“妈妈”没有让“客人”坐下,而是说:“你就在这儿站着,别乱动。”“客人”马上大声提出抗议:“没有像你这样的妈妈,待人要有礼貌。”“我知道,因为你进来没有跟我说妈妈好。”“那我现在说可以吗?”扮演“妈妈”的幼儿很得意:“除非你说我是个好妈妈。”“好的,那你一定要和我玩,你是个好妈妈。”就这样,两人开心地玩了起来。整个过程我都在旁边静静地观察,让幼儿尽情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幼儿通过争辩、沟通,解决了矛盾,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实际锻炼和运用。
2、在表演游戏中乐于表达。
表演游戏是一种创造性较强的游戏,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可以借助语言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我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设立表演角,为幼儿编排了“小兔吃青草”“小乌龟爬山坡”“小鸡过河”“化装舞会”等表演游戏,并投放大量的动物头饰、大幅的背景图、各种道具等,供幼儿自由选择,幼儿在表演中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和方式表达情感,无拘无束地与同伴交流;二是设计桌面表演游戏,如“谁来了”“两只老虎”“小狗抬花轿”“森林音乐会”等,让幼儿边操作边表演故事,在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主观感觉、愿望表达以及动手操作等互动表演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获得了发展。
三、扩展多彩的语言生活环境
利用周围环境来扩展幼儿的词汇量,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学习语言始终是伴随着具体事物的形象进行的,他们对具体事物感兴趣,易理解形象,记忆力较强。因此,应注意在幼儿整个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去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幼儿对自己生活的环境,具有愿意表达的情感。然而在以往的活动中,幼儿只有在上课时才能举手发言,一些活动中都不允许幼儿随便说话。孩子们互相交谈议论、练习说话的机会,无形中被剥夺了,这就限制了幼儿语言的正常发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多给幼儿交谈的时间,有意识地引导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思想愿望。相互交谈,议论,使幼儿口语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对此,教师可以让孩子多观察,给孩子提供相互交谈、议论的机会。如:某一天,孩子离园时下起了大雪,教师可以布置孩子在回家的路上看一看雪是什么样?看见了什么等问题,第二天孩子们一定会争先恐后地告诉老师……。有寄宿的幼儿园,教师可以在早晨整理床铺时,教给孩子相应的词汇。如:“劳动、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不慌不忙”等。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周围环境,边看边说。如:秋天到了,幼儿园内的各种树木发生了变化,在户外自由活动时,让孩子仔细看一看,找一找幼儿园有什么变化。让幼儿在观察中议论、想象,及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在观察过程中,很自然地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幼儿语言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去观察、引导孩子,抓住一切教育契机,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手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的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