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高段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策略

【作者】 陈晓艳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作为奠基教育平台的高段语文教学,我们应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我们可从培养兴趣出发,教会方法,搭建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实践。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段;自学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知识多元化和周期性变短的现实出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新时期的奠基教育工作,小学语文教学应高度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能让学生有良好的自学兴趣和习惯,能主动的,有方法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下面,我结合多年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主体乐于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乐于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和保障。因此,作为奠基的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我们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应从兴趣培养开始,增强学生自学动力,使他们在兴趣内驱下成为自觉学习者。这几年实践告诉我们,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运用成功体验来促进兴趣生成就是其中重要的方法。教学中,我们应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是快乐教学法。实施这种方法,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因人而异,采用分层式教学,根据学生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摘到成功的果子。其次,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做出激励性的评价,这就是激励教学法。实施这种激趣策略,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捕捉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每一个进步,取得的每一项成绩,哪怕微乎其微,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再次,要为学生搭建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的平台,这就是活动教学法。落实到实践中,我们除了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外,还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制作手抄报,编作文集,举办故事会、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这个方法是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乐于语文学习的重要策略,是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由“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语文学科特有的教学方法,效果非常明显。
  二、创设自学模式,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要实现“不教”效果,就需要根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去做,“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特别是对于学法还少,能力还差的小学生来说,就显得更加必要。在新课改推进中,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教学的实质是教会学生学习,而教会学生学习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所谓学习方法,就是人们学习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以及采用的程序、方式、手段。一般的学习方法适用范围广,包括预习的方法、复习方法、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方法、使用工具书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强调学法指导。比如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预习中学生能独立运用学习方法学习新的知识,或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又能发现更多新问题,激起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如仔细阅读,制订阅读提纲,认真圈划,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如何利用旧知识迁移等。针对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并注重学法指导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要学生懂得了如何学习,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才能兑现落实。
  三、创设和谐氛围,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实践发现,“10”后小学生学习自主性越来越差,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还自卑感强,自暴自弃,学习方单一,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做作业,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要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就必须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从思想上解放学生,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畏惧恐难情绪,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一张嘴揽课堂”的传统教学观念,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主人,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建构过程的喜悦。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倡精讲,精到妙处,讲到实处,多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点拔,诱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创设“放”“扶”空间,成就自主学习习惯
  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体现就是要发扬民主制下的学习模式作用。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感悟”。教学实践也证明,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提高他们学习能力,我们就必须想方设法使小学语文课堂成为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沃土。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就要创设“放”“扶”空间,就要教师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自觉学习并完成任务。因此要培养学生强烈的自学竞争意识,对于新事物、新问题,具有不等不靠的思想,能主动通过查资料,上网学习等自觉行为加以解决。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一些必备知识作基础能力(如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外,还要教会学生一些自学方法(如查字典、上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有这种习惯,敢于自学,乐于自学,有自学的信心和“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决心。把自学看着是每天的必修课,把自学看着是成才的光明通道,形成这样一种自学人生。因此教师要放手,信任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知识,获得能力,形成习惯。  
  总之,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使之成为一个有自学意愿,兴趣和习惯的乐意者,更要成为有方法、有能力的实践者。这样他们才能学得主动,学得有效果。
  参考文献:
  [1]米云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引领学生自主学习[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
  [2]李昌学,“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