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

【作者】 吴明江

【机构】 四川省开江县永兴镇中兴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双减”政策已经逐步的落地到各个小学校园中,而“双减”的理念也渐渐的深入人心,每一位老师都在探寻新的教学模式,以求能够抓住双减的机遇,提高自己的课堂质量。在双减教育政策下,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教学延伸,促进学生能够有更加灵活自主发展的思维和积极主动探索的学习意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探索观念进行有效培养,为学生以后探索新奇事物与知识奠定基础。
  关键词:双减;数学教学;结合生活
  “双减”减的是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生活化教学来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提高教学质量。生活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便可以促进这种良好局面的形成,用生活中具体的物体或现象,将数学知识以通俗易懂并生动的方式讲解出来,使学生不再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倍感压力,达到培养他们数学思维的目的,为其日后学习更加深层次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数学学科几乎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无论是在升学考试中还是在实际生活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数学的许多概念和知识点往往没有明确的指向性,一旦不理解很难掌握并且运用,所以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不小的挑战。在双减的环境下,应带领学生回归到生活中,根据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来探索数学规律。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能将抽象化为具体,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主动探索数学奥秘,对数学概念理解力的加强有着积极意义。
  二、双减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小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小学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应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注重学生全方位教育和发展。但目前,我国多数小学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虽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但部分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无法充分发挥出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价值,进而无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无法提供学生参与数学生活化中学习的积极性。
  三、双减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一)结合生活教学情境,促进数学知识理解
  我们“双减”政策下,很多学生的课外辅导都减免了,学生系统的学习数学知识的渠道,都来源于我们的数学课堂。许多老师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第一大难关,就是对数学理论知识的不理解。很多老师觉得,多读几遍,背下来就理解了,这是非常错误的。我们现阶段小学数学学科虽然在逐渐的“具体化”但是还没达到一读就懂的地步。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在对一些理论知识的教学中。一定要循序渐进,结合学生的思维,结合我们日常生活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老师也要考虑小学阶段学生思维的特性,杜绝一切“揠苗助长”的教学。
  (二)合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通过数学知识来解答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这不仅能反映出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还能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调动学生去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答生活难题,就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和生活的关联,在学生通过数学来解答生活中问题的过程中,去完成教学目标,也让学生意识到要从不一样角度来进行思考。教师要重视去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公位置,要引导学生去自主的研究数学知识,让其了解到现实世界中的数学事件,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发现能力,还能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探索数学知识之中,从而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压力。
  (三)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帮助知识吸收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升学生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兴趣。为最大程度发挥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教师可以设计互动课堂的教学环节,通过生活中的小事为例子,教育学生,让生活和教学联系起来。学生通过与其他同学互动,共同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共同克服难题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参与互动课堂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也得到提升。
  (四)生活化讲解,达到课堂知识内化的要求
  虽然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对于家长来说,仍然存在着很多疑问,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老师也应该从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帮助学生家长正确地解读双减政策,也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课堂质量,只有真正做出成绩,才可以减轻学生家长的焦虑情绪。所以,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开展,需要老师积极探索生活化的讲解方式,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进行讲解,达到课堂知识内化的效果。
  (五)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现代化的教学策略
  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现代化的教学策略是保障生活情境教学稳步落实的关键。比如,在小学数学计算的“算理”与“算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学生作为计算内容,通过组别划分,让学生通过组数计算班级人数,或者通过班级人数与组数,计算一组内共可能有多少同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是生活情境教学稳步落实的关键,对于学生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新鲜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有效提升。
  (六)加强家校合作,打好数学基础
  数学教师生活开展情境的教学的基础是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活动,学生有相关的经历能够融入到教师设置的生活情境中。双减政策的实施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课外时间,所以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做好沟通,能够利用课外时间丰富生活经验,以此推动生活情境教学更好的实施。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带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学生在上课时能够更快地融入到教师设置的生活情境之中。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的薄弱点告知家长,使家长在放学后带领学生真实地了解数学知识的运用,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在双减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应积极运用“生活元素”开展授课,并利用现代化手段展示生活与数学的关系,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还要利用活动化与情境自主化手段全面锻炼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使小学生可以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点。
  参考文献:
  [1]李芳芳.“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探究[J].教师,2022(09):51-53.
  [2]韩芬.小学数学生活化作业设计的有效方法探讨[J].求知导刊,2021(2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