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
【作者】 邓洪兵
【机构】 四川省开江县任市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下发,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主题发生了变化,从原本的单纯的对课堂知识的巩固练习转变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与质量。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即是要求要初中化学应在“减轻负担”的情况下,还能“提高质量”,这便是减负增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科学的方法,从多个方面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并提升其学习效率。【关键词】“双减”;化学作业;策略探讨
双减政策的推行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旨在回归教育初心,使偏离的教育观重新摆正。以往大量的笔试作业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造成极大的阻碍,影响学生个性化成长。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需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初中化学作业的布置,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改变以往题海战术的教学理念,遵循适度性的原则,布置具有层次性的化学作业,并且还要丰富作业布置的形式,增强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多方位地检验自身的学习成果。
一、初中化学课堂作业设计现状
课堂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效课堂构建的要求。在课堂中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去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能够及时将遇到的问题反馈到老师,教师在学生的反馈下会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出调整,进而更好的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在现阶段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作业并不能当堂完成当堂反馈。为了给学生灌输更多的新知识,很多教师会把课堂作业变成是课外作业,不仅占用了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给学生带来了负担,教师还要抽时间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这种将作业延迟于课下的方式,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率,还会事倍功半,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在素质教育下,教师为了响应新课改要求,也会在课堂中给学生布置作业,但由于缺乏经验或流于形式,导致作业设计没有针对性,或设计不合理,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占用教学时间太多,教师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就导致延误了教学进度,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基于双减的初中化学教学优化路径
(一)运用提问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双减”背景下在初中化学多样教学中,除了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提问氛围外,教师还应该给学生机会学习如何提高提问的水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对化学知识的内容有一个总体了解,这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化学主题的问题。“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化学内容的深入研究上。因此,要提出更具体的问题,教师应帮助学生将化学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以整体上把握化学教学的内容,否则他们将无法对化学教学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并提出问题,针对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讲解,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化学相关知识,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例如,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时,教师可以借醋、石灰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探究型实验,加深学生的认识,提高了学生提问问题的水平,让学生通过比较学会了思考,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达到良好的多样教学效果。
(二)设计分层作业时,教师应紧贴学生现实生活
很多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现象有着紧密联系,教师紧贴学生现实生活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日常问题,学生能在无形中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双减”政策下的化学作业设计是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探索,因此,以学生为本,注重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有效融合是作业设计的重要内容。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中,应提高生活实践的课题比例,教师应布置一些具备实践性、操作性的化学作业,鼓励学习进行自主探究。如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巧借现实生活化学反应,制造能让气球成功飘起的气体”的课后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后会思考“运用哪些气体才能让气球成功飘起?哪些物质相互反应能产生这种气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找到这些物质原料?制作出的气体该如何进入气球中?为何运用此类气体能让气球成功飘起?”在这个思考过程中,学生会认真回顾课堂所学化学知识,完整梳理化学知识结构,深化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
(三)布置化学探究实验,设计小组协同作业
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化学作业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兴趣点,并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深入探究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化学探究实验,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自带的趣味性,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完成化学作业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实验去验证自身的化学猜想。教师还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完成的化学实验作业,不仅有效提高学生在小组内部的协同合作能力,还引导学生学习他人如何进行实验操作,促进了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操作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对于后续化学实验课堂的学习热情。
(四)加强课后反思,提高化学专业能力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老师与父母更重视学生的测试结果,同时,老师对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有限的教学,导致了学生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处于消极的学习环境中,从而导致了对化学教学的抗拒和厌恶,这不但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不利,而且对他们的学习也会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使他们的学业成绩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为了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应该采取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强化课堂后的反省,并从课堂上发现问题,并从中寻找出相应的对策。另外,还要指导他们进行自我反省,在进行自我反省时,对思维混乱、解题错误等现象进行了剖析,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员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使其学会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养成较好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调节的习惯,提高其学习的水平。在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老师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组建班级群,在班级里对同学们进行及时的讲解,指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借助信息科技,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的教学要求,随时随地进行问题的思考,增强他们的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双减”背景下的化学教学中,做作业依然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作业设计进行优化,在减少作业数量的同时,丰富作业的形式,提高作业的整体质量,从而在有效降低学生作业压力的同时,保证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并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冬.双减形势下初中化学教学新方法应用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26):107-109.
[2]陆茜.浅谈初中化学开放性作业的编写[J].化学教与学,2022(13):24-2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