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作者】 郭小梅

【机构】 四川省开江县开江中学实验学校

【摘要】德育是学生形成积极价值观的重要保障。随着新课程的深化,德育不再是政治教学的任务,而是中学阶段所有教师应承担的责任。在英语教学中,德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将教学从知识传授水平提高到素质教育水平。
【关键词】英语课堂;德育教育;策略探讨
【正文】

德育是初中阶段的教学重点,但是德育教育并非只是政治教师需要承担的任务,而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肩负的责任。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时,教师要精准剖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找准德育教育的切入点,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避免单纯使用口头宣教、理论教育,而是要将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求有效开展英语德育教育。

一、德育教育在初中英语当中渗透的必要性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并且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非常快,在这个阶段当中也是学生学习英语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个时期当中为学生渗透相关的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学生能够不断形成良好的性格,并且德育教育的渗透能够让学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社交能力。在英语教学当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能够学习优秀的外国文化,让学生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眼界,但另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地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让学生能够通过英语的相关学习去了解到各个文化的特色,去增强对于我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也是德育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渗透的必要性,让学生能够通过两种文化的学习,增强对于自己国家文化的认知。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融合路径

(一)深入研究教材,有意识地挖掘德育教育素材

英语教材是教师设计英语教学计划,进行英语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德育教育的原始参照物。只有对英语教材内容了解得非常透彻,科学把握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德育元素,并寻找到合适的时机和路径,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才能高质量地完成英语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认真仔细地研究英语教材,明确教材所要教授的重点内容,明确单元教学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并从英语教材中筛选出适合作为德育教育素材的内容,进行整合过滤,有计划地将德育教育渗透于课堂。

(二)树立德育意识,深挖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因素

作为初中英语教师,要认识到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教学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自身的教学任务不局限于传递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同时还需要认识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德育的重要性,树立起德育意识,深挖英语教学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并且,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和德育有机结合在一起,避免德育的融入流于表面,成为空泛之谈。当代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在家长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成长,导致一些学生不懂得保护和关心他人。初中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当代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英语教学中有目的性地融入德育,一方面,对学生的道德情感进行熏陶;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进行激发。

(三)从教师本身转变思想,重视德育教育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作为主导授课的一方,更加秉承“分数至上”的理念,过往的教学行为更多依赖于教材上的内容,讲解句式、语法等,而不会借助教材内容向学生传授其中的德育知识,不会要求学生去理解、思考课本中人物的行为。而新课程改革下,对德育教育的重视,首先要求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常见的学科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将德育意识逐步进行渗透。初中时期学生善于模仿,正出于对世界充满探索欲,并且乐于付诸实践的时期,当下所处环境接触到的人、事、物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认知,因此在这样的关键阶段,作为学生生涯中接触最多的人物,教师本身也要做到“言传身教”,不应将德育教育局限在课堂中,还要与实际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维,培养出良好的素养和德行。

(四)利用我国传统节日,促使学生产生民族认同感

通过对初中英语教材的研究发现,其中存在有很多有关西方国家节日的内容。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开始崇尚庆祝西方国家的节日,像情人节、万圣节、平安夜、圣诞节等。为此,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时,可以借助教材中有关西方文化的内容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与民族精神融入其中,在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碰撞中,促使学生产生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例如,在讲解有关平安夜方面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其与我国传统的小年做对比,将西方国家的圣诞节与我国的大年除夕相对比,并让学生大胆地讲述一些两者之间的差异。在我国有着浓郁的年文化,每逢春节家人们会欢聚一堂,张贴春联、包饺子、看春晚等,十分热闹。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年”的由来,以此促使学生感受到“年”的神秘色彩,进一步促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五)提高教师自身道德素养,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入,各类知识也在不断更新,这对于教师来说更具挑战性。要教好当代学生,教师必须不停地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要保证在给学生一杯水的前提下自己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所以作为教师,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递知识。然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师除了教授学生知识外,也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在初中阶段,教师自身所表现出来的素养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先为范,后为师。

在中学教育教学中,德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课堂教学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作用。英语作为初中阶段的必修科目,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任。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有效利用英语教材, 坚持教材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学生做好榜样,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将德育高效地融入初中英语教学中。同时,还要注重英语教学中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完善教学评价中的德育评价,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国法.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英语画刊(高级版),2020(20):57.

[2]朱春花.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元素的有效渗透[J].英语画刊(高级版),2020(19):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