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实施策略
【作者】 孟辉辉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木吉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幼儿时期是儿童发展的黄金阶段,幼儿教育是引领幼儿正向发展的重要力量。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家园共育教学模式是指监护人和幼儿园在教学孩子的过程中共同努力,共同完成的教学。要全面培养孩子的个性和知识系统,教师必须理解和尊重监护人,与监护人建立平等的关系,采取相关战略,优化幼儿园多元化家园共育模式。
【关键词】 幼儿教育;家园共育;策略探讨
3~6周岁是幼儿进入幼儿园的年龄段,从幼儿身心发育规律来看,这一阶段是幼儿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的黄金时期。家园共育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家长与幼儿园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从而完成对幼儿所开展的教育工作,这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因此虽然这一教学模式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因为其运用是时间比较短,所以在运用该教育模式开展幼儿园教育工作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此,文章将以幼儿园教育中家园共育模式为主要内容,对其实施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阐述之后,能够让幼儿园教育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
一、科学搭建家园互动平台,建立一致的教育目标
家园共育需要幼儿园与家长深度合作,共同辅助儿童科学活动的开展。在这个关系中,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幼儿园应积极响应号召,将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密切联系起来,加强科学管理,有针对性、有组织地为家长以及社区服务,办好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活动以及学习辅导活动,利用家长开放日、家教橱窗、家长园地等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养方法,而对他们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则召集大家共同解决、研讨,及时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使每一个家长都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幼儿园育人活动中。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家长,学校了解儿童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便后续构建科学、合理的活动计划。
二、创新实践活动,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
如今,很多幼儿园每年都会开展大量丰富的亲子活动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表面上看,绝大部分的家长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园所活动中,实现了家园共育,但实际上,家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仅仅只是停留在了表面,只是间接且被动地接受了活动邀请,对其所开展的活动内容与意义缺乏深刻了解,因此也就难以深入感受各项活动对幼儿成长与发展所取得的各种作用,长此以往,家长对这种家园共育的实践活动就会缺乏热情与动力,也就导致效果甚微。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幼儿园应不断优化与革新本园内的实践活动形式,丰富实践活动内容,通过激发家长参与活动的主体自觉性,共同助力幼儿快乐成长。
三、开发家园共育环境,拓展家园共育空间
将家园共育教学模式合理应用到幼儿园教育中,需要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积极开辟全新的教育空间,提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效性,从而促使幼儿更好地成长。幼儿园可以通过合理地采用传统文化故事元素和传统文化卡通动画元素来装饰黑板画、墙壁等,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充分激发幼儿探索传统文化内容的兴趣。在家庭教育空间中,家长可以为幼儿播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音乐节目或者是悬挂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挂画,开展传统文化亲子阅读,有效拓展家园共育的空间,从而促使幼儿逐步形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确保家园共育模式能够发挥出最大程度的作用,也确保幼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教师个人的素质水平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个人素质水平是处理好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关键钥匙,只有具备较高素质以及具备专业水平的教师才能够及时的为家长传输正确的教育理念,让家长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来教导幼儿。因此,幼儿园应当加强对教师的素质教育,使教师的素质水平得以提升,从而让教育效果能够令人满意。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相关培训,让所有的幼儿教师加入培训当中来,从而让幼儿教师在培训的过程当中,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丰富眼界,提高素质,让其了解更多幼儿教育的方法。除了开展相关培训之外,幼儿园也可以让教师定期观看一些教育理论的书籍或者是视频,了解到国内外的教育发展情况,以及了解到最新的教育政策,这样幼儿教师在观看的过程当中,能够获得相应的经验,然后再运用所学习到的方法与家长进行配合来教导幼儿,让幼儿能够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之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五、建立家园相互信赖关系,推动共育模式
家园共育工作必须建立在家长和教师平等互信的基础上。只有充分发挥家长作为家园共育模式领导的作用,提高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能动性,才能促进两者平等和谐,推动家园共育模式的发展和进步。幼儿园通过实地家庭访问深入家庭,明确孩子的家庭教学,与监护人建立良好的平等互信感,增进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对话和相互作用,消除误解和矛盾,对孩子进行正确教学进一步营造优良家园共育氛围,实现教学的共识。另外,幼儿园定期对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激发监护人的主体意识,让监护人对幼儿园教学进行评价,提出合理的见解和建议,帮助幼儿园根据监护人问卷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整可以进一步推动多元化的共育模式发展。
六、注重教育反馈,不断推进家园共育环境的完善
幼儿园应根据家庭教育与幼儿园工作教育的融合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即根据幼儿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判断家庭教育在辅助、配合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根据家长的反馈,对教师推进家园共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幼儿的教育培养效果进行分析;根据幼儿园关于家园共育的工作规划目标落实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全面、客观的教育反馈信息,通过家长委员会进行公布,并针对其中问题探究家园共育的新路径。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幼儿教育发展形势下,家园共育将成了未来主要的趋势与方向。完善的教育体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教育经验,探索适宜幼儿发展的共育模式。所以创新将成为决定性因素,幼儿教师与家长要展开积极的探索,结合时代发展特点与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探寻创新点,渗透创新元素,整合教育资源,推动资源共享,以此促进家园共育体系完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振华.微信在幼儿园家园共育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21(20):53-55.
[2]吴赋宁.多元互动合作构建家园共育新模式[J].名师在线,2022(7):25-27.
【关键词】 幼儿教育;家园共育;策略探讨
3~6周岁是幼儿进入幼儿园的年龄段,从幼儿身心发育规律来看,这一阶段是幼儿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的黄金时期。家园共育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家长与幼儿园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从而完成对幼儿所开展的教育工作,这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因此虽然这一教学模式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因为其运用是时间比较短,所以在运用该教育模式开展幼儿园教育工作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此,文章将以幼儿园教育中家园共育模式为主要内容,对其实施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阐述之后,能够让幼儿园教育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
一、科学搭建家园互动平台,建立一致的教育目标
家园共育需要幼儿园与家长深度合作,共同辅助儿童科学活动的开展。在这个关系中,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幼儿园应积极响应号召,将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密切联系起来,加强科学管理,有针对性、有组织地为家长以及社区服务,办好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活动以及学习辅导活动,利用家长开放日、家教橱窗、家长园地等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养方法,而对他们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则召集大家共同解决、研讨,及时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使每一个家长都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幼儿园育人活动中。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家长,学校了解儿童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便后续构建科学、合理的活动计划。
二、创新实践活动,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
如今,很多幼儿园每年都会开展大量丰富的亲子活动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表面上看,绝大部分的家长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园所活动中,实现了家园共育,但实际上,家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仅仅只是停留在了表面,只是间接且被动地接受了活动邀请,对其所开展的活动内容与意义缺乏深刻了解,因此也就难以深入感受各项活动对幼儿成长与发展所取得的各种作用,长此以往,家长对这种家园共育的实践活动就会缺乏热情与动力,也就导致效果甚微。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幼儿园应不断优化与革新本园内的实践活动形式,丰富实践活动内容,通过激发家长参与活动的主体自觉性,共同助力幼儿快乐成长。
三、开发家园共育环境,拓展家园共育空间
将家园共育教学模式合理应用到幼儿园教育中,需要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积极开辟全新的教育空间,提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效性,从而促使幼儿更好地成长。幼儿园可以通过合理地采用传统文化故事元素和传统文化卡通动画元素来装饰黑板画、墙壁等,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充分激发幼儿探索传统文化内容的兴趣。在家庭教育空间中,家长可以为幼儿播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音乐节目或者是悬挂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挂画,开展传统文化亲子阅读,有效拓展家园共育的空间,从而促使幼儿逐步形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确保家园共育模式能够发挥出最大程度的作用,也确保幼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教师个人的素质水平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个人素质水平是处理好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关键钥匙,只有具备较高素质以及具备专业水平的教师才能够及时的为家长传输正确的教育理念,让家长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来教导幼儿。因此,幼儿园应当加强对教师的素质教育,使教师的素质水平得以提升,从而让教育效果能够令人满意。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相关培训,让所有的幼儿教师加入培训当中来,从而让幼儿教师在培训的过程当中,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丰富眼界,提高素质,让其了解更多幼儿教育的方法。除了开展相关培训之外,幼儿园也可以让教师定期观看一些教育理论的书籍或者是视频,了解到国内外的教育发展情况,以及了解到最新的教育政策,这样幼儿教师在观看的过程当中,能够获得相应的经验,然后再运用所学习到的方法与家长进行配合来教导幼儿,让幼儿能够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之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五、建立家园相互信赖关系,推动共育模式
家园共育工作必须建立在家长和教师平等互信的基础上。只有充分发挥家长作为家园共育模式领导的作用,提高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能动性,才能促进两者平等和谐,推动家园共育模式的发展和进步。幼儿园通过实地家庭访问深入家庭,明确孩子的家庭教学,与监护人建立良好的平等互信感,增进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对话和相互作用,消除误解和矛盾,对孩子进行正确教学进一步营造优良家园共育氛围,实现教学的共识。另外,幼儿园定期对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激发监护人的主体意识,让监护人对幼儿园教学进行评价,提出合理的见解和建议,帮助幼儿园根据监护人问卷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整可以进一步推动多元化的共育模式发展。
六、注重教育反馈,不断推进家园共育环境的完善
幼儿园应根据家庭教育与幼儿园工作教育的融合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即根据幼儿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判断家庭教育在辅助、配合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根据家长的反馈,对教师推进家园共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幼儿的教育培养效果进行分析;根据幼儿园关于家园共育的工作规划目标落实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全面、客观的教育反馈信息,通过家长委员会进行公布,并针对其中问题探究家园共育的新路径。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幼儿教育发展形势下,家园共育将成了未来主要的趋势与方向。完善的教育体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教育经验,探索适宜幼儿发展的共育模式。所以创新将成为决定性因素,幼儿教师与家长要展开积极的探索,结合时代发展特点与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探寻创新点,渗透创新元素,整合教育资源,推动资源共享,以此促进家园共育体系完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振华.微信在幼儿园家园共育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21(20):53-55.
[2]吴赋宁.多元互动合作构建家园共育新模式[J].名师在线,2022(7):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