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与反思
【作者】 张 勇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卫子镇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与反思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以及学生缺乏实践等。其次,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提出了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的具体措施。最后,总结了教学实践的成果和经验,为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学实践;反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小学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道德与法治教育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教学实践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反思和解决。本文将从教学现状、反思、改进措施三个方面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单一。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多以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主,内容较为单一,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方法陈旧。许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解、知识灌输为主,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也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学生缺乏实践。道德与法治知识需要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实践和运用。然而,当前的教学中往往缺乏实践活动,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反思
1.反思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教师应注重拓展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学习和体验道德与法治知识。同时,还可以引入时事热点、典型案例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反思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作用。例如,在讲解法律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等角色,模拟案件审判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法律知识。
3.反思教学实践。针对学生缺乏实践的问题,教师应积极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道德与法治知识。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法律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实践能力、提高法治意识。同时,还应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引导家长在家庭中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意识培养。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实践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平台。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环节,这容易导致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内化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效果的关键。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内外通过活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亲身感受、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意识。以下是几点建议,有助于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加强实践教学:a、引入生活情境,注重体验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引入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例如,在讲解“尊重他人”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的故事,让学生在自己的经验中寻找答案,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尊重他人的行为。b、利用角色扮演,加深学生的理解。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诚实守信”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请学生表演一个因为不守信用而遭受惩罚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深入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树立自己的道德与法治观念。c、借助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在讲解“公平正义”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请学生分析一些社会上的真实案例,如老人摔倒扶不扶等热门事件,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理解公平正义的真正含义,从而更好地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d、开展实践活动,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实践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还要延伸到课外。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力量。例如,在讲解“关爱他人”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孤儿院或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感受到关爱他人的快乐和意义,从而更好地树立自己的道德观念。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引入生活情境、利用角色扮演、借助案例分析、开展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2.完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例如,可以采用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方式进行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3.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加强教师培训和进修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同时,还应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结束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改进和完善。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完善教学评价和提高教师素质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法治意识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俊梅.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考试周刊, 2018(6):14-16.
[2]陈婷婷.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J].教育研究, 2019(6):40-42.
[3]张小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反思与实践[J].中国教育报, 2020(10):15-17.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学实践;反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小学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道德与法治教育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教学实践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反思和解决。本文将从教学现状、反思、改进措施三个方面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单一。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多以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主,内容较为单一,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方法陈旧。许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解、知识灌输为主,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也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学生缺乏实践。道德与法治知识需要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实践和运用。然而,当前的教学中往往缺乏实践活动,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反思
1.反思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教师应注重拓展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学习和体验道德与法治知识。同时,还可以引入时事热点、典型案例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反思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作用。例如,在讲解法律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等角色,模拟案件审判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法律知识。
3.反思教学实践。针对学生缺乏实践的问题,教师应积极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道德与法治知识。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法律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实践能力、提高法治意识。同时,还应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引导家长在家庭中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意识培养。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实践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平台。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环节,这容易导致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内化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效果的关键。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内外通过活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亲身感受、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意识。以下是几点建议,有助于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加强实践教学:a、引入生活情境,注重体验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引入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例如,在讲解“尊重他人”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的故事,让学生在自己的经验中寻找答案,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尊重他人的行为。b、利用角色扮演,加深学生的理解。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诚实守信”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请学生表演一个因为不守信用而遭受惩罚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深入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树立自己的道德与法治观念。c、借助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在讲解“公平正义”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请学生分析一些社会上的真实案例,如老人摔倒扶不扶等热门事件,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理解公平正义的真正含义,从而更好地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d、开展实践活动,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实践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还要延伸到课外。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力量。例如,在讲解“关爱他人”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孤儿院或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感受到关爱他人的快乐和意义,从而更好地树立自己的道德观念。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引入生活情境、利用角色扮演、借助案例分析、开展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2.完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例如,可以采用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方式进行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3.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加强教师培训和进修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同时,还应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结束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改进和完善。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完善教学评价和提高教师素质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法治意识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俊梅.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考试周刊, 2018(6):14-16.
[2]陈婷婷.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J].教育研究, 2019(6):40-42.
[3]张小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反思与实践[J].中国教育报, 2020(1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