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作者】 王绍芬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万达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策略。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影响因素,阐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了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注重朗读、培养语感、精读文本、深度解读以及拓展阅读等有效的教学策略,强调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最后,总结了这些策略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教学策略;学生主体性;探究性;实践性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和实践性。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影响因素和教学策略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视,教师们也在积极探索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机械、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等。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认识,完善教学方式和内容,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影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因素
1.学生因素。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等因素都会影响阅读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教师因素。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教育观念、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素养,积极探索和实践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
三、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情境,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2.注重朗读,培养语感。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朗读环节,通过示范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3.精读文本,深度解读。精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在精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中的重点字、词、句、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的深层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拓展阅读,开阔视野。拓展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同时,还可以组织读书分享会、读书笔记展示等活动,鼓励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和体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
四、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1、教学理念。首先,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需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和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其次,需要注意阅读教学的探究性和实践性。探究性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和总结等方式,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性则是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首先,教学内容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符合学生年龄段和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其次,教学内容应该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获得实际的帮助和提高;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需要注重情境的创设。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的背景和内涵,更好地把握文本的主旨和情感。其次,需要注重朗读和语感的培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朗读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朗读的运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本。另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精读和深度解读。在精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文本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知识储备;4、教学评价。最后,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需要注意教学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应该注重评价的多样化和客观性。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实践能力,以及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评价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和方法。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和探索。只有在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
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积极探索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注重朗读、培养语感、精读文本、深度解读以及拓展阅读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荣.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及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教育在线平台,2022(14):60-61.
[2]张宏.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2021(4):33-34.
[3]陈英.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J].小学教育,2020(6):43-44.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教学策略;学生主体性;探究性;实践性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和实践性。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影响因素和教学策略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视,教师们也在积极探索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机械、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等。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认识,完善教学方式和内容,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影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因素
1.学生因素。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等因素都会影响阅读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教师因素。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教育观念、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素养,积极探索和实践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
三、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情境,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2.注重朗读,培养语感。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朗读环节,通过示范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3.精读文本,深度解读。精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在精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中的重点字、词、句、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的深层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拓展阅读,开阔视野。拓展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同时,还可以组织读书分享会、读书笔记展示等活动,鼓励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和体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
四、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1、教学理念。首先,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需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和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其次,需要注意阅读教学的探究性和实践性。探究性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和总结等方式,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性则是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首先,教学内容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符合学生年龄段和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其次,教学内容应该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获得实际的帮助和提高;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需要注重情境的创设。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的背景和内涵,更好地把握文本的主旨和情感。其次,需要注重朗读和语感的培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朗读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朗读的运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本。另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精读和深度解读。在精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文本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知识储备;4、教学评价。最后,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需要注意教学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应该注重评价的多样化和客观性。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实践能力,以及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评价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和方法。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和探索。只有在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
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积极探索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注重朗读、培养语感、精读文本、深度解读以及拓展阅读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荣.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及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教育在线平台,2022(14):60-61.
[2]张宏.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2021(4):33-34.
[3]陈英.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J].小学教育,2020(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