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数学教学优化:意义、现状与途径
【作者】 沈正生
【机构】 福建省诏安县仙塘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双减”新形势下的今天,我们初中数学教学更要力争减负增效。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化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如教学过程满堂灌,教学内容过于注重记忆与应用,传统教学方式单一等。为了优化数学教学,可以采取多媒体、问题情境、小组合作等途径。通过这些探究途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文章有助于在“双减”新形势下实现减负增效,为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提供启发与借鉴。
【关键词】 初中数学;优化教学;意义分析;现状分析;有效途径
在“双减”要求的时代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定位发生了变化,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应形成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以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因此,在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进行教学优化,全面转变教学的思想、教学的角色、教学的方式和教学活动,以确保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充分进行知识的探索、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成为学生实践的平台,从而真正实现学生数学成绩以及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基于此,下文将分析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有效途径。
一、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化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优化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双减”要求的大背景下,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体现在教与学两大层面: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心理发育与认知能力等均不够成熟,在学习中也表现出自制力、自我管理能力均不足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类问题,使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甚至已经达到了十分吃力的学习困境。而通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让学生愿意主动进入课堂学习中,这对于学生知识的全面掌握,成绩的提升,以及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均十分有帮助。如对于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学生一般比较厌倦数学计算,就可以设计数学运算抢答,或者设计“三八二十四”点游戏,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对于几何推理证明,一些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些开放性的探究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体验到发现新结论的快乐和喜悦。对于教师来说,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就等于结合“双减”的要求,力争通过教学创新实现减负增效,将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引入教学中,这样教师在不断积累优质的教学经验之后,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会大大提高。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现状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教学内容过于注重记忆与应用,缺乏足够的探究、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互动和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高。此外,教学资源不足、评价方式单一等也影响了数学教学的优化。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当下,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还是瞄准提高学生成绩,提升学生的升学率。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效益的要求,也是一切都往“分数”看,没有一个好的“分数”,就是说教学质量上不去,难以达成教育的社会效益。“双减”是针对当前教学中严重“内卷”提出来的,目的是希望减负增效。大部分数学教师依然觉得,“减负”往往很难“增效”,因此,他们依然会让学生在做题上进行强化训练。一些数学教师依然不放心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喜欢大讲特讲,搞“满堂灌”。在班班通等多媒体便捷的现代社会,一些数学老师喜欢做上大量的PPT,把原本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多媒体,当作是提高课堂容量,大量翻阅PPT的便捷工具。学生的思考时间被庞杂的学习内容挤占,得不偿失。新课改倡导的情境创设与小组合作探究,也被一些教师滥用误用。如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使课堂失去了“数学味”,没有教会学生数学的实质。一些数学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却做着表面文章,没有真正的数学思维参与,没有体现数学课程的特点。小组合作探究也流于形式,走过场,没有达成学生讨论探究的目的。凡此种种,都是当下数学课堂亟须整改和提升的方面,需要通过优化数学教学来进行“纠偏”,以实现“双减”要求下的减负增效。
三、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通过以下一些途径,可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1.利用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
班班通多媒体能够以更加直观、形象、具体的方式进行教学,这将能够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动性和活跃性。因此,数学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让数学课堂由原来的静态向动态转变,让学生在更加鲜明、生动和灵活的学习中,真正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效果和思维效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三角形全等”的复习课上,我通过课件展示大小两个正三角形,它们有一个顶点是重合的,即有大等边△ABC与小等边△CDE,顶点C重合。随后,我连接AD和BE。让学生寻找全等三角形,并看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这时候,要允许学生讨论。很快,学生发现△ACD≌△BCE,从而有AD=BE。随后,我通过小等边△CDE绕点C旋转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这样动态的观察,让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通过探究分析,发现不管怎么旋转,始终有△ACD≌△BCE,从而有AD=BE。我接着把等边三角形改成正方形,学生发现对应的那两条线段不仅相等,而且还相互垂直。在改变为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变式训练中,学生依然对此乐此不疲。这样,这节课就实现了一题多练、一题多变的目的,学生掌握了大量的变式,却依然是一道题,实现了减负增效的目标。
因此,在多媒体与教学融合时,要做到少而精,使数学教学的过程得到了简化,但教学的质量却大大提高,保证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
2.利用问题情境优化数学课堂
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习积极性是促进他们深层次学习的重要力量,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力度,其中问题情境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且该教学模式的使用下,学生的数学知识会得到积累,数学思维会得到发展,大大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教师要求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准备好一张纸,并告诉学生这是一种厚度达不到零点一毫米的纸。先对这张纸进行三次对折,在学生操作之后,让学生思考这张纸现在的厚底达到了多少,在学生给出一毫米的答案之后,教师继续要求学生将这一张纸进行三十次对折,思考现在这张纸的厚度是多少?在思考片刻之后,学生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还有的学生认为答案是一米,有的学生认为答案是十五米等,不一而足。此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是厚于十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听到这个答案,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此时教师就将学生带入了渴望的知识学习状态中,他们迫不及待地投入验证。
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不仅保证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还让学生意识到了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大大提高了学生日后学习的兴趣。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优化数学课堂
初中生无论是在未来的学习中,还是在未来的生活以及工作中,都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基于这一点的考虑,以及数学课程思维性、抽象性等特点的考虑,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此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促进学生能力素养的提高。
如在学习“轴对称”时,教师在完成课堂知识的讲解之后,学生已经对轴对称有了一定的理解,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效果,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实践任务,即生活中存在哪些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存在的价值有哪些?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各小组结合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积极讨论与展示观点。如,有的学生喜欢寻找汉字中的“轴对称”,也有的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然后画一条直线,写出其对称的名字,就像活字印刷的“印模”,这些活动在小组探究下很是活跃,拓展了课堂空间。教师则根据各组观点点评与完善,全面提升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双减”新形势下,减负增效是我们数学教师的必然选择,数学教师应努力结合最新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的更多可行路径,逐渐实现优化数学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云凤.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64.
[2]罗成宝.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探析[J].文渊(中学版),2020(05):951-952.
[3]张艳萍.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探析[J].考试周刊,2020(57):89-90.
[4]刘鑫山.探析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21(01):35-36.
[5]刘东.探寻教学优化良计,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4(19):22-23.
[6]李学英.探析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2021(37):175.
【关键词】 初中数学;优化教学;意义分析;现状分析;有效途径
在“双减”要求的时代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定位发生了变化,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应形成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以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因此,在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进行教学优化,全面转变教学的思想、教学的角色、教学的方式和教学活动,以确保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充分进行知识的探索、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成为学生实践的平台,从而真正实现学生数学成绩以及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基于此,下文将分析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有效途径。
一、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化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优化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双减”要求的大背景下,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体现在教与学两大层面: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心理发育与认知能力等均不够成熟,在学习中也表现出自制力、自我管理能力均不足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类问题,使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甚至已经达到了十分吃力的学习困境。而通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让学生愿意主动进入课堂学习中,这对于学生知识的全面掌握,成绩的提升,以及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均十分有帮助。如对于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学生一般比较厌倦数学计算,就可以设计数学运算抢答,或者设计“三八二十四”点游戏,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对于几何推理证明,一些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些开放性的探究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体验到发现新结论的快乐和喜悦。对于教师来说,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就等于结合“双减”的要求,力争通过教学创新实现减负增效,将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引入教学中,这样教师在不断积累优质的教学经验之后,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会大大提高。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现状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教学内容过于注重记忆与应用,缺乏足够的探究、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互动和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高。此外,教学资源不足、评价方式单一等也影响了数学教学的优化。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当下,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还是瞄准提高学生成绩,提升学生的升学率。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效益的要求,也是一切都往“分数”看,没有一个好的“分数”,就是说教学质量上不去,难以达成教育的社会效益。“双减”是针对当前教学中严重“内卷”提出来的,目的是希望减负增效。大部分数学教师依然觉得,“减负”往往很难“增效”,因此,他们依然会让学生在做题上进行强化训练。一些数学教师依然不放心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喜欢大讲特讲,搞“满堂灌”。在班班通等多媒体便捷的现代社会,一些数学老师喜欢做上大量的PPT,把原本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多媒体,当作是提高课堂容量,大量翻阅PPT的便捷工具。学生的思考时间被庞杂的学习内容挤占,得不偿失。新课改倡导的情境创设与小组合作探究,也被一些教师滥用误用。如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使课堂失去了“数学味”,没有教会学生数学的实质。一些数学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却做着表面文章,没有真正的数学思维参与,没有体现数学课程的特点。小组合作探究也流于形式,走过场,没有达成学生讨论探究的目的。凡此种种,都是当下数学课堂亟须整改和提升的方面,需要通过优化数学教学来进行“纠偏”,以实现“双减”要求下的减负增效。
三、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通过以下一些途径,可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1.利用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
班班通多媒体能够以更加直观、形象、具体的方式进行教学,这将能够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动性和活跃性。因此,数学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让数学课堂由原来的静态向动态转变,让学生在更加鲜明、生动和灵活的学习中,真正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效果和思维效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三角形全等”的复习课上,我通过课件展示大小两个正三角形,它们有一个顶点是重合的,即有大等边△ABC与小等边△CDE,顶点C重合。随后,我连接AD和BE。让学生寻找全等三角形,并看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这时候,要允许学生讨论。很快,学生发现△ACD≌△BCE,从而有AD=BE。随后,我通过小等边△CDE绕点C旋转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这样动态的观察,让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通过探究分析,发现不管怎么旋转,始终有△ACD≌△BCE,从而有AD=BE。我接着把等边三角形改成正方形,学生发现对应的那两条线段不仅相等,而且还相互垂直。在改变为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变式训练中,学生依然对此乐此不疲。这样,这节课就实现了一题多练、一题多变的目的,学生掌握了大量的变式,却依然是一道题,实现了减负增效的目标。
因此,在多媒体与教学融合时,要做到少而精,使数学教学的过程得到了简化,但教学的质量却大大提高,保证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
2.利用问题情境优化数学课堂
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习积极性是促进他们深层次学习的重要力量,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力度,其中问题情境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且该教学模式的使用下,学生的数学知识会得到积累,数学思维会得到发展,大大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教师要求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准备好一张纸,并告诉学生这是一种厚度达不到零点一毫米的纸。先对这张纸进行三次对折,在学生操作之后,让学生思考这张纸现在的厚底达到了多少,在学生给出一毫米的答案之后,教师继续要求学生将这一张纸进行三十次对折,思考现在这张纸的厚度是多少?在思考片刻之后,学生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还有的学生认为答案是一米,有的学生认为答案是十五米等,不一而足。此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是厚于十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听到这个答案,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此时教师就将学生带入了渴望的知识学习状态中,他们迫不及待地投入验证。
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不仅保证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还让学生意识到了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大大提高了学生日后学习的兴趣。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优化数学课堂
初中生无论是在未来的学习中,还是在未来的生活以及工作中,都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基于这一点的考虑,以及数学课程思维性、抽象性等特点的考虑,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此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促进学生能力素养的提高。
如在学习“轴对称”时,教师在完成课堂知识的讲解之后,学生已经对轴对称有了一定的理解,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效果,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实践任务,即生活中存在哪些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存在的价值有哪些?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各小组结合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积极讨论与展示观点。如,有的学生喜欢寻找汉字中的“轴对称”,也有的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然后画一条直线,写出其对称的名字,就像活字印刷的“印模”,这些活动在小组探究下很是活跃,拓展了课堂空间。教师则根据各组观点点评与完善,全面提升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双减”新形势下,减负增效是我们数学教师的必然选择,数学教师应努力结合最新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的更多可行路径,逐渐实现优化数学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云凤.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64.
[2]罗成宝.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探析[J].文渊(中学版),2020(05):951-952.
[3]张艳萍.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探析[J].考试周刊,2020(57):89-90.
[4]刘鑫山.探析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21(01):35-36.
[5]刘东.探寻教学优化良计,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4(19):22-23.
[6]李学英.探析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2021(3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