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双减视域下探究小学美术多样教学策略

【作者】 陈丽思

【机构】 浙江省苍南县金乡镇第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教育的培养模式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双减”政策的实施,为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在“双减”的影响下,小学美术教育也为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教师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的学习、艺术和审美能力得以充分的发展。本文根据“双减”的方针,结合小学美术教育,探讨在减压、减负的背景下,进行多样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双减;小学美术;多样教学

  小学美术课是对其它学科课程的一个重要补充,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情操。在“双减”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也要更加突出,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单调的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美术教学体现出更大的意义和价值。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内涵
  (一)双减的含义
  课外作业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既能巩固课堂上的知识,又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然而,若是过量、高负荷的作业则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不仅不会起到正面的作用,反而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所以,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则要同时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中小学教育问题的政策,目的在于缓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和负担,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双减政策对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
  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审美、艺术观念,同时还要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心智得以健全。与传统的美术教育相比较,基于“双减”的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依据教材的内容,创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活动,既能促进学生的美术学习,又能促进学生的美术修养。
  第一,“双减”下的美术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净化心灵是有益的。小学美术教育有别于其它文化知识的传授,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美术教育来丰富学生的艺术思维,使他们能够发掘美、感知美和创造美。“双减”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压力,减轻课后作业的负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美术学习中,提升审美意识和创作灵感。
  第二,在“双减”的背景下,美术教育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自己的主人。在课堂上,老师需要灵活应用指导思想、意境和技巧,而不是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传输,这种方法可以使他们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师生互动,提高艺术水平和审美水平。
  第三,在“双减”的基础上,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益的。在小学美术课上,老师们把“减负”作为教学的基础,不但可以改变原有教学模式的机械化和理论化,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信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在课堂上,老师要多鼓励学生,让他们从实际中认识到艺术的存在,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艺术,为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双减视域下小学美术多样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创新教学活动
  为了使“双减”下的小学美术教育能够更好地得以进行,教师要积极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创新。首先,大部分小学生的学习都是由兴趣决定的,老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来选择他们所喜爱的美术题材,创造相应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地互动,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其次,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方式,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使教学效果更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互动的教学活动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模式,比如:在课堂上组织同学参加绘画竞赛,对学生的绘画基本功进行考核,并对成绩进行评分,获奖的同学或团体将被授予“绘画达人”的称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开展生活化的教学
  艺术源于生活,同时也是生活的升华。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只有与现实紧密联系,才能使学生创作出与大众审美相适应的美术作品。由于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都处于发展的初期,所以他们对于意境、情感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挖掘生活中的美术素材,从周围的物体、人物中发现美,从而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在课堂上,老师还可以运用美术工具,引导学生进行笔筒、书签等日常用品的制作,从而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老师也可以把身边的事物作为参照,使美术教学活动更加真实,给予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和平台。比如在《美丽的花》这一课时的教学中,老师需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准备各种花卉供学生进行观看,并请他们说出花朵的外形特点,在让学生对花卉形成基础的认知之后,再进行技法的教学,这样也更加有利于学生领会其中的内涵。
  (三)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的天赋和知识基础是存在明显的差距的,所以教师也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样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整体的进步。比如在《我设计的自行车》这一课时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为不同基础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如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老师可以为他们布置添加颜色等方面的任务。如果对于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还需要应用多媒体设备对自行车的结构进行演示和解析,在保证学生对自行车形成足够的认知基础之上,再为他们布置绘画任务。
  总之,在“双减”的影响下,要想在小学美术教育获得最佳的效果,教师则必须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创新,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同时注重美术教育与生活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感知美学元素。而且还要做好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探究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的几点体会[A]. 卢晓云.第六届《新课改教育理论探究》研讨会,2021
  [2]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优化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研究[A]. 刘彦舒.2021教学改革成果交流暨专业发展战略研讨会,2021
  [3] 简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A]. 尚珊珊.2021教学改革成果交流暨专业发展战略研讨会,2021
  [4] 基于美术课程标准学习领域的小学美术微课开发与应用[A]. 王强.2021教学改革成果交流暨专业发展战略研讨会,2021
  [5] 立足“双减”政策,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A]. 张弋萍.对接京津——新的时代 基础教育,2022
  [6] 试析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方法[A]. 罗岚.对接京津——新的时代 基础教育,2022
  [7] 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研究[A]. 陈佳虹.对接京津——新的时代 基础教育,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