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科学课堂中让学生敢于提问的方法探究

【作者】 段 庆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街子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作为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的科学教学,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实践中,我们要创新策略,鼓励,引导学生敢问,能问,会问。
  【关键词】 小学科学;提问;敢于;实践方法

  行成于思,思成于惑。疑问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原始动力。只有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强调课堂教学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问题,没有留下“问题”的课不能算是成功的课,提倡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因此说,科学课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让学生学会提问。可是我们的学生却缺乏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就是缺乏问题意识。课堂上出现无疑可问,不敢问,不会问,没有机会问的现象。这样就必然影响科学课程的实施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敢问,会问,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那么科学课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下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营造良好气氛,让学生有敢于发问的勇气
  根据现代教育学理论,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增强勇气,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敢想敢问。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敢于发问的勇气,这就要求教师的教态要自然亲切,师生关系要和谐融洽,教师既要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又要做好学生探究的合作伙伴,要把微笑、激励和尊重带进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面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疑可问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情境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人们对此的研究也日渐深入,用途也越来越广泛,被用到了各个环节。而科学课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也有多样,其作用也各不相同,在促进学生生疑发问过程中的意义也是非常大的。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生疑。学生根据录像上罕见的现象,很容易产生疑问。例如,在上《地震与火山喷发》这一节课时,采用多媒体播放地震与火山喷发的现场录象,学生通过观看录象能提出不少问题,如地震和火山喷发是怎么形成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时为什么大地会震动,同时还发出声音?火山喷发时为什么喷出来的物体是火红的?地下的东西为什么会喷出地面来?而且会喷得那么高?这样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探究的欲望油然而生。
  (二)根据材料创设情境,让学生生疑。科学教学中应准备许多材料,材料本身蕴含着一系列的问题。学生通过对材料的观察,可以提出问题。例如《磁铁的性质》一课的教学,当学生看到各种各样的磁铁就能提出问题,如磁铁除了能吸铁还有哪些性质?磁铁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用途等。
  (三)根据演示结果创设情境,让学生生疑。如教学《彩虹的秘密》一课,教师演示彩虹形成的模拟实验,学生就会提出彩虹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有那么多颜色?形状为什么是弧形的?我们为什么不能经常看到彩虹?什么时候才能形成彩虹?彩虹的形成是不是与水有关系?还与哪些条件有关系?这样一连串的问题,唤起了学生想象,引起了学生大胆的猜想,激发了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提供成功体验,使学生乐于问有信心
  根据心理学理论,成功体验是学生克服自身障碍、激发兴趣的一种精神动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从而使学生乐于提问有信心。 
  (一)采用各种方式热情鼓励,提供成功体验。教师对于学生提问的积极评价方式很多。最常见的也最能产生即时积极效应的就是老师在课堂里充满激情的真诚的赞扬。教师在提出表扬时,不仅要充分体现语言的情感性,还应伴有赏识的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让学生充分感受一份成功的自豪感和愉悦感。
  (二)正确处理学生的各种提问,是对学生的最好激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让每个学生乐于提问的关键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处理。学生尝试提问时,提出的问题往往层次不一,教师要正确对待,作出不同的处理,以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如有的学生提问只停留在表面现象甚至是很幼稚的,教师千万不能有丝毫的不悦表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和一闪即逝的眼神。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情感和想法,并对这个问题进行肯定,然后逐步引导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的问题教师事先没有准备不能解决的,要实事求是的告诉学生并存疑,让师生课后共同查阅资料解决。
  四、留给提问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问
  在积极评价的同时,教师应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预习时把问题写在练习本上,开始上课时让学生提问,上课过程中鼓励学生随时提问,课后留一段时间让学生提问,这样课前、课中、课后均能留给学生一定的提问时间,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提问的机会,有疑而问,尤其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尝试解决而不能解决的问题,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总之,在科学课教学中,只要我们不断实践,努力探索,就一定能发现更多、更好的使学生有疑可问,敢问,会问的教学策略。经过反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有效培养,学生就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敢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之人。
  参考文献:
  [1]陈晓军,小学科学课教学问题的关注及处理对策研究[J].剑南文学,2019年。
  [2]敬良孜,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黑河教育,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