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运用信息技术微能力点,深化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 吴巍巍
【机构】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教育思维、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随着国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走进课堂的培训与探究,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微能力点为音乐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逐渐深化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关键词】 信息技术微能力点;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有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随着教育思维、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随着国家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走进课堂的培训与探究,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微能力点为音乐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逐渐深化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以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国乐飘香欣赏课《雨打芭蕉》为例,运用信息技术微能力点深化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在授课之前,教师通过网络信息,再一次对我国民族器乐发展和民族器乐作品进行学习了解,感慨我国民族艺术文化就是一块瑰宝,需要我们一代代传承和弘扬!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本课设计从实际出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弘扬民族音乐,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空间,并且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完成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堂课也是地理、文学、音乐、绘画等知识的有机结合。
一、运用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进行情境导入
传统教学模式中本课的导入环节通常用时都很短,由教师简单明了的介绍导入课程. 现实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对于中国民族音乐聆听的少,了解的少,所以对于本节欣赏课兴趣不足,不能对教学活动给予应有的足够的注意,此时,教师如果直接开始讲授新课,学生的接受效果必是不理想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将要受到影响。
随着教学信息技术2.0的深入开展,教师越来越认识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的重要性,如果教师选择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进行情境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效果,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不仅提升学习兴趣,还能为新知探究完美的铺路架桥。很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进入新课的学习,努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借助信息技术改进课堂导入环节是非常必要的。
主题一:情境导入
一、介绍第五单元主题《国乐飘香》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主题,谁能给老师讲讲你理解的了解的国乐是什么?
师:教师介绍中国民族器乐与中国文学艺术共同的美学追求和内在的统一性,以及了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追求、注重、推崇和喜好。
二、引出新课广东音乐《雨打芭蕉》
思考:1.广东地理位置、民俗风情
2.什么是广东音乐?
3.芭蕉长什么样子?与香蕉有什么不同
所选A5技术支持及使用目的:
在百度下载图片,放在ppt课件里,教师通过介绍中国民族器乐艺术和民族器乐作品美学的要求,建立学生对民族器乐艺术的审美追求,提高审美意识和能力,通过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吸引孩子对新知识的关注,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内容,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二、运用A2数字教育资源的获取与评价进行新知探究
在教学主题新知探究中,为了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提升感官认知,为了让学生对广东音乐五架头的音响、试听效果更清晰明了,为了让学生感知到雨打在芭蕉叶子上水珠晶莹剔透的舞动起来的灵动场景,为了让学生在分段聆听、哼唱主题中,感受体验广东音乐风格,我利用数字资源下载或录屏,做成课件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逐渐感受中国民族器乐之美,
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主题二:新知探究
完整聆听广东音乐《雨打芭蕉》
(一)思考:1.广东音乐的特点:
时而优雅柔和时而轻松活泼
2.乐队特点:小型乐队演奏
3.演奏风格:精致细腻
4.特色主奏乐器:高胡、笛子、二胡、阮
扬琴、琵琶
1.一起聆听雨打芭蕉的声音
2.在本节课新知探究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与老师共同探究,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欣赏讲解时,使学生记忆深刻,了解作品背景,随着信息化教育理念逐渐转变,掌握更快捷的网络资源获取与应用,让音乐课堂更加鲜活有生气!
3.在教学过程新知探究中,通过运用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的应用,进行小组探究、分段聆听、谈感受、哼唱主题片段讲授人音版八年级上册欣赏课国乐飘香《雨打芭蕉》。
所选A2技术支持及使用目的:
在百度下载图片、在哔哩哔哩、抖音下载、录屏视频,放在PPT课件里,欣赏讲解时,使学生记忆深刻,了解作品背景,初步聆听作品,完整感受歌曲的意境,把握乐曲风格,体会乐曲的意境,找出乐曲中认为有特点的有印象的乐句,解决重难点,让学生用发现的眼光看世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总结的能力,不断提升民族器乐欣赏审美能力,锻炼学生音乐记忆能力和乐曲的储备能力。
主题三:知识拓展
1.《雨打芭蕉》与诗歌赏析
2.《雨打芭蕉》与音诗画
要求:在《雨打芭蕉》背景音乐下,同桌为小组,共同完成芭蕉叶子的创作,与大家一起分享艺术创作、小组合作的快乐
主题四:收获总结
学生结合PPT教学过程,回顾本节课教学内容
所选A2技术支持及使用目的:
在百度下载图片、在哔哩哔哩、抖音下载、录屏视频,放在ppt课件里,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与老师共同探究,带学生拓展音乐与姊妹艺术的关系,主要是引领学生学以致用,下载欣赏诗歌,了解文学作品的最高境界是诗歌,他用精炼的语言,可以描绘大千世界,字里行间寓意深刻,表达作者的情感。最后音诗画的拓展,能从文化的角度理解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引领孩子们了解不同特点艺术之间在编排创作上是可以多元化,展现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和创意,在实践中增强交流与合作能力,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可以科学的整合,使整体效果更加紧凑而升华。与大家一起分享艺术创作、小组合作的快乐。
三、运用A6技术支持的课堂教授
通过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感官认知能力,学生不仅感受到我国民族乐器、民族乐曲的魅力之所在,还感受到需要代代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器乐文化艺术,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多民族文化,陶冶性情,树立民族自豪感,拓宽艺术修养!
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的蓬勃发展,信息技术更加有助于丰富课堂讲授内容以及讲授形式,满足学生的不同认知风格和起点差异,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学习新知,让音乐课堂活力满满!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021年度《教育信息化2.0形势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JJB1422025)研究成果
【关键词】 信息技术微能力点;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有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随着教育思维、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随着国家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走进课堂的培训与探究,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微能力点为音乐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逐渐深化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以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国乐飘香欣赏课《雨打芭蕉》为例,运用信息技术微能力点深化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在授课之前,教师通过网络信息,再一次对我国民族器乐发展和民族器乐作品进行学习了解,感慨我国民族艺术文化就是一块瑰宝,需要我们一代代传承和弘扬!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本课设计从实际出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弘扬民族音乐,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空间,并且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完成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堂课也是地理、文学、音乐、绘画等知识的有机结合。
一、运用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进行情境导入
传统教学模式中本课的导入环节通常用时都很短,由教师简单明了的介绍导入课程. 现实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对于中国民族音乐聆听的少,了解的少,所以对于本节欣赏课兴趣不足,不能对教学活动给予应有的足够的注意,此时,教师如果直接开始讲授新课,学生的接受效果必是不理想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将要受到影响。
随着教学信息技术2.0的深入开展,教师越来越认识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的重要性,如果教师选择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进行情境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效果,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不仅提升学习兴趣,还能为新知探究完美的铺路架桥。很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进入新课的学习,努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借助信息技术改进课堂导入环节是非常必要的。
主题一:情境导入
一、介绍第五单元主题《国乐飘香》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主题,谁能给老师讲讲你理解的了解的国乐是什么?
师:教师介绍中国民族器乐与中国文学艺术共同的美学追求和内在的统一性,以及了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追求、注重、推崇和喜好。
二、引出新课广东音乐《雨打芭蕉》
思考:1.广东地理位置、民俗风情
2.什么是广东音乐?
3.芭蕉长什么样子?与香蕉有什么不同
所选A5技术支持及使用目的:
在百度下载图片,放在ppt课件里,教师通过介绍中国民族器乐艺术和民族器乐作品美学的要求,建立学生对民族器乐艺术的审美追求,提高审美意识和能力,通过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吸引孩子对新知识的关注,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内容,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二、运用A2数字教育资源的获取与评价进行新知探究
在教学主题新知探究中,为了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提升感官认知,为了让学生对广东音乐五架头的音响、试听效果更清晰明了,为了让学生感知到雨打在芭蕉叶子上水珠晶莹剔透的舞动起来的灵动场景,为了让学生在分段聆听、哼唱主题中,感受体验广东音乐风格,我利用数字资源下载或录屏,做成课件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逐渐感受中国民族器乐之美,
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主题二:新知探究
完整聆听广东音乐《雨打芭蕉》
(一)思考:1.广东音乐的特点:
时而优雅柔和时而轻松活泼
2.乐队特点:小型乐队演奏
3.演奏风格:精致细腻
4.特色主奏乐器:高胡、笛子、二胡、阮
扬琴、琵琶
1.一起聆听雨打芭蕉的声音
2.在本节课新知探究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与老师共同探究,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欣赏讲解时,使学生记忆深刻,了解作品背景,随着信息化教育理念逐渐转变,掌握更快捷的网络资源获取与应用,让音乐课堂更加鲜活有生气!
3.在教学过程新知探究中,通过运用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的应用,进行小组探究、分段聆听、谈感受、哼唱主题片段讲授人音版八年级上册欣赏课国乐飘香《雨打芭蕉》。
所选A2技术支持及使用目的:
在百度下载图片、在哔哩哔哩、抖音下载、录屏视频,放在PPT课件里,欣赏讲解时,使学生记忆深刻,了解作品背景,初步聆听作品,完整感受歌曲的意境,把握乐曲风格,体会乐曲的意境,找出乐曲中认为有特点的有印象的乐句,解决重难点,让学生用发现的眼光看世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总结的能力,不断提升民族器乐欣赏审美能力,锻炼学生音乐记忆能力和乐曲的储备能力。
主题三:知识拓展
1.《雨打芭蕉》与诗歌赏析
2.《雨打芭蕉》与音诗画
要求:在《雨打芭蕉》背景音乐下,同桌为小组,共同完成芭蕉叶子的创作,与大家一起分享艺术创作、小组合作的快乐
主题四:收获总结
学生结合PPT教学过程,回顾本节课教学内容
所选A2技术支持及使用目的:
在百度下载图片、在哔哩哔哩、抖音下载、录屏视频,放在ppt课件里,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与老师共同探究,带学生拓展音乐与姊妹艺术的关系,主要是引领学生学以致用,下载欣赏诗歌,了解文学作品的最高境界是诗歌,他用精炼的语言,可以描绘大千世界,字里行间寓意深刻,表达作者的情感。最后音诗画的拓展,能从文化的角度理解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引领孩子们了解不同特点艺术之间在编排创作上是可以多元化,展现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和创意,在实践中增强交流与合作能力,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可以科学的整合,使整体效果更加紧凑而升华。与大家一起分享艺术创作、小组合作的快乐。
三、运用A6技术支持的课堂教授
通过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感官认知能力,学生不仅感受到我国民族乐器、民族乐曲的魅力之所在,还感受到需要代代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器乐文化艺术,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多民族文化,陶冶性情,树立民族自豪感,拓宽艺术修养!
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的蓬勃发展,信息技术更加有助于丰富课堂讲授内容以及讲授形式,满足学生的不同认知风格和起点差异,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学习新知,让音乐课堂活力满满!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021年度《教育信息化2.0形势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JJB142202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