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实施之匙
【作者】 陈明娟
【机构】 四川省广安代市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需要我们创新实施之匙,多拱并举。实践中,就是要从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开始,灵活教学实施之匙,引导学生创新实践。这样,才能有效地为学生具备良好信息技术素养埋单。
【关键字】 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实施之匙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源的历史并不见长。但现实中的信息技术这门科技却有神速之快,令人惊叹。而呈现于教材中的信息技术知识就相对要落后得多了。从较前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看,其策略无非就是教师教操作,学生看操作,然后跟着教师操作顺序学操作的模式进行的。这样的教学一旦成为模式,久之必定让人生腻,其有效性大打折扣。在全面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如何才能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就成为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重要责任。多年实践告诉我们,要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实施有效教学,落实到实践中,就要创新实施之匙。
一、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有效教学,无非就是解决两大问题,即就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而“教什么”对应的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这可以说教师功夫花在课前的重点所在。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要求我们要从以前的只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体现在,要根据新课标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为本,设计基于教学实际和学生个性发展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思想,提高学生利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为此,我们要做到这样两个方面。
(一)淡化教材,拓宽认知。信息技术在不停地发展,教材上的知识虽然也在更新,但还是相对较慢,而且知识有限。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做到尊重教材,但不照本宣科,强调方法,注重思想引领。学习的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当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工具软件,进行拓宽知识面教学,让学生学习最新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趣味化设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而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我们就要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并应把这种意识化为实践,体现在教学设计中,使学生增强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达到爱学,乐学的目的。教学中侧重实用创作而避免教条式的说教,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例题、任务的选择要有趣并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避免呆板的照本宣科,尽量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感觉理论其实并不枯燥;问题的设问尽量有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深入研究的兴趣。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良好的方法是取得教学成功的保证,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新课标明确要求我们:“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应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灵活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应走出传统培养匠人的那种模式,创新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一)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操作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法既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也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置问题,自主学习。从实践中我们知道,现行教材上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传授,而实践操作却可以由学生自行解决。但他们自主学习需要动力,需要激励。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操作积极性,调动他们主动性,以达到目的。
三、鼓励学生创新实践
虽然很多计算机操作都有严格的操作顺序,少了某一步就达不到效果。这种感觉象是很“死”,但只要我们学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现,同一种效果可以很多方法可以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创新操作,创新学习。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就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一方面,教师需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因为创造从问题开始;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的时候要注意启发他们的辩证创造思维,保持思维的相对性与求真性,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在实践练习过程中,最好不要用一样的题目,可以提供一个范围的框架,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发挥,自己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让学生用word设计书目,什么样的页眉页脚,什么样的版式版花,都由学生自己去决定。计算机教师应该把教学活动当作一种文化的渗透熏陶,让学生产生自觉自主学习的意愿,这样才有可能开发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习作首先要进行肯定,然后鼓励他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向新的角度思考,拓展创造性的思维,学以致用,学以创新。计算机教学,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我要学”的生力军,激励他们自主思考,发挥出潜在的创造力。
总之,高中学信息技术要实现有效教学我们就必须丰富实施之匙,灵活教学方法,让学生新颖多样的教学中产生“我要学”的主体意识,从而自觉成为学习主体。而要实现于此,我们就要不断更新思想和方法,精心组织教学,大胆的、创造性的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探索,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信息技术操作素养,为他们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敬,高中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J].教育研究,2017年。
[2]唐涛,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实施模式的探索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8年。
【关键字】 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实施之匙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源的历史并不见长。但现实中的信息技术这门科技却有神速之快,令人惊叹。而呈现于教材中的信息技术知识就相对要落后得多了。从较前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看,其策略无非就是教师教操作,学生看操作,然后跟着教师操作顺序学操作的模式进行的。这样的教学一旦成为模式,久之必定让人生腻,其有效性大打折扣。在全面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如何才能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就成为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重要责任。多年实践告诉我们,要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实施有效教学,落实到实践中,就要创新实施之匙。
一、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有效教学,无非就是解决两大问题,即就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而“教什么”对应的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这可以说教师功夫花在课前的重点所在。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要求我们要从以前的只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体现在,要根据新课标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为本,设计基于教学实际和学生个性发展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思想,提高学生利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为此,我们要做到这样两个方面。
(一)淡化教材,拓宽认知。信息技术在不停地发展,教材上的知识虽然也在更新,但还是相对较慢,而且知识有限。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做到尊重教材,但不照本宣科,强调方法,注重思想引领。学习的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当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工具软件,进行拓宽知识面教学,让学生学习最新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趣味化设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而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我们就要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并应把这种意识化为实践,体现在教学设计中,使学生增强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达到爱学,乐学的目的。教学中侧重实用创作而避免教条式的说教,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例题、任务的选择要有趣并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避免呆板的照本宣科,尽量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感觉理论其实并不枯燥;问题的设问尽量有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深入研究的兴趣。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良好的方法是取得教学成功的保证,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新课标明确要求我们:“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应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灵活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应走出传统培养匠人的那种模式,创新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一)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操作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法既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也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置问题,自主学习。从实践中我们知道,现行教材上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传授,而实践操作却可以由学生自行解决。但他们自主学习需要动力,需要激励。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操作积极性,调动他们主动性,以达到目的。
三、鼓励学生创新实践
虽然很多计算机操作都有严格的操作顺序,少了某一步就达不到效果。这种感觉象是很“死”,但只要我们学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现,同一种效果可以很多方法可以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创新操作,创新学习。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就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一方面,教师需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因为创造从问题开始;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的时候要注意启发他们的辩证创造思维,保持思维的相对性与求真性,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在实践练习过程中,最好不要用一样的题目,可以提供一个范围的框架,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发挥,自己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让学生用word设计书目,什么样的页眉页脚,什么样的版式版花,都由学生自己去决定。计算机教师应该把教学活动当作一种文化的渗透熏陶,让学生产生自觉自主学习的意愿,这样才有可能开发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习作首先要进行肯定,然后鼓励他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向新的角度思考,拓展创造性的思维,学以致用,学以创新。计算机教学,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我要学”的生力军,激励他们自主思考,发挥出潜在的创造力。
总之,高中学信息技术要实现有效教学我们就必须丰富实施之匙,灵活教学方法,让学生新颖多样的教学中产生“我要学”的主体意识,从而自觉成为学习主体。而要实现于此,我们就要不断更新思想和方法,精心组织教学,大胆的、创造性的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探索,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信息技术操作素养,为他们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敬,高中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J].教育研究,2017年。
[2]唐涛,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实施模式的探索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