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青少年红色教育势在必
【作者】 毕 冉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第十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论文用于课题:“红色足迹 携手探寻”之红色文化资源进校园实施研究课题编号:2021LPSY094
——《让红色经典艺术教育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突出强调“弘扬革命文化”,给广学校大音乐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时代任务。近年来,笔者及团队致力于研究与传播红色歌曲文化,并在相关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如何在新时代唱响红色歌曲,让那些曾经的时代高音为今天的发展蓄力?我认真遵照执行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锻造新时代精神的明确要求,重新对红色歌曲进行历史定位与价值建构。
红色歌曲的文化内涵——学校文艺工作者创作的群众性革命歌曲
红色歌曲是一种特定的声乐体裁类型,它鲜活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伟大奋斗历程,并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红色歌曲文化。红色歌曲文化的“红”具体表现为:首先,始终紧贴革命时代脉搏,准确反映时代精神;其次,以“人民性”为中心,服务革命队伍中的工农兵,有关创作主题、歌曲体裁的探索均以此为中心;其三,功能定位明确,主要是配合革命宣传、提高群众觉悟、鼓舞投身革命与建设洪流;其四,坚持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其五,艺术探索追求大众化、民族化、革命化方向,歌曲结构简洁规整、节奏短促坚定、旋律铿锵有力;其六,将民族民间音乐作为创作活动的源头活水,并大胆吸收20世纪世界无产阶级音乐的精华为其所用。
红色歌曲文化的发展规律——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同频共振
红色歌曲文化从产生到走向成熟,源于它始终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频共振,并成为这一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红色歌曲服务于无产阶级革命,以祖国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为灵感源泉,且始终以创造具有鲜明大众化、民族化、革命化特质的革命宣传武器为使命,整体经历了由稚嫩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从20世纪20年代末缺乏专业音乐家参与的“依曲填词”式的工农革命歌曲,到30年代上海左翼音乐运动中聂耳、任光等进步音乐家的左翼电影歌曲,这是处于初始阶段的红色歌曲的探索成果。到了抗日战争初期,以风起云涌的抗战歌咏运动为开端,涌现出了大量以战斗性与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深受工农兵欢迎的“群众歌曲”,红色歌曲进入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随着民族形式与大众化讨论的深入,红色歌曲创作探索出了“旧瓶装新酒”“编创”“全新创作”等丰富多样的创作方式。在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随着民族歌剧里程碑式作品《白毛女》等经典作品的涌现,红色歌曲文化进入到成熟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7年间,音乐家的专业化程度出现了质的提升,他们以“全新创作”的方式贡献出大量反映抗美援朝及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之声,红色歌曲文化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社会主义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歌曲均产生于这一时期,至今仍屡屡唱响于各种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中。
红色歌曲文化创新解码——“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号召全党创造“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自新文化运动以来逐渐寻找到的中国革命思想文化发展的金光大道,而这何尝不是红色歌曲文化得以不断创新并走向辉煌的生命源泉。首先,大量成功的红色歌曲是大众化、民族化、革命化高度结合后锻造的产物,这是它们能够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密钥,如《八月桂花遍地开》《歌唱二小放牛郎》《南泥湾》等革命艺术佳篇都在告诉我们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其次,在百年来的新音乐创作中,红色歌曲在刻画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坚韧品格、塑造巍峨的民族魂方面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都唱出了民族精神的最高音。其三,每一时代的红色歌曲都准确地应和着中国革命发展的脉动,它是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化的优秀成果,如同一面面革命精神的红旗高高飘扬。其四,红色歌曲的创作者扎根中国大地、扎根人民中间,他们汲取着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的深厚资源,用歌声为革命的人民歌唱。红色歌曲属于人民,自然流传广远、经久不衰。
红色经典艺术教育融入音乐表演的意义
红色经典艺术作品是指在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时期的能够传播真理、激发斗志、传播正能量的艺术作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红色经典艺术教育融入音乐表演专业对于音乐教育的意义尤为重要,利用“红色经典”的音乐教育资源对高校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既能增强其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又能培养其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而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在音乐表演专业中的融合更是能将戏曲、民歌、舞蹈等音乐舞蹈元素融合起来,为高校音乐教学带来更加多元化的题材,有助于激发高校音乐教学的创新力、对于推动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品。
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在音乐表演专业中的实践成果
盘州市第十一中学通过几年的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的建设,目前基地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和艺术创造及艺术研究建设、艺术实践建设和资源建设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学科团队建设方面组建了二课社团,明确了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经过音乐与舞蹈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科团队在音乐表演专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在课程建设方面
为扎实推进全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其中开设一批以“红军槐”精神、红色艺术、红色文化等为内容的“红色经典教育”特色课堂。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设,“红色经典”系列特色课程全面开课。
在艺术实践方面
学校红色合唱团的成立和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最为突出。合唱作为教育的高级艺术形式,是审美教育中具有普及性、广泛性、实践性等特点。合唱团的成立不仅可以发展大学生的个性特长,锻炼其组织、编创、合作能力,更是在对普及音乐教育和高雅艺术、宣传红色经典音乐和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有重要作用。首先体现出了实践性。并取得优异成绩和一致好评。其次体现出革命性和民族性特色。红色合唱团紧密围绕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的建设目标要求,打造艺术教育特色专业,在作品改编、创作、舞美设计、宣传等方面无不体现出革命性和民族性特色。
红色经典的艺术教育的传承和发扬
在受到当今多元化文化模式的影响,红色经典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小,尤其在年轻的一代当中更是不被接受。如何在当前复杂的环境中让红色经典文化成为人们所喜爱的艺术形式,如何在年轻的一代中继续根植红色基因,不忘记红色经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这是目前摆在高校中尤其是被教育部评为“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基地”的学校音乐表演专业教育工作者紧迫的任务。
转变教学理念,变动教材内容
为使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在音乐表演专业中得到发展,首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继续在经典艺术教育的实践中修改教学大纲,确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办学、教学方向,丰富教学手段。深入挖掘红色经典音乐的文化内涵,丰富红色经典音乐的传承形式。在声乐、舞蹈、钢琴、民乐等课程教学方面继续加入本地丰富的红色经典文化,不断实践和探索,走出一条既具有特色的符合教学规律同时又能受到同学喜爱的课程设置模式。
红色文化红色歌曲进校园
弘扬红色革命文化,打造特色校园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特色校园,盘州十一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有了自己鲜明的特色。用学校优良的革命精神引领学校发展。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就是革命传统教育。革命先辈在老区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内涵。
学校都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年度工作计划中,革命传统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校园红色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和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互为载体。
在创建红色校园文化特色学校活动中,学校成立了“红色文化进校园”系列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由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各室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组成。德育处、团队、少队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和具体实施细则,制订了《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方案》,明确规定将弘扬革命传统,彰显红色文化特色作为学校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方案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明晰了工作思路,确保了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能得到长期、有序、扎实、有效地开展。
让红色文化渗透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为了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和红色文化亲密接触,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在教室、走廊、宣传栏等醒目之处布置大量具有革命传统色彩的格言警句,悬挂张贴伟人肖像;2、开设革命斗争历史陈列室和校史展览室,陈列苏区革命史资料图片、学校历史资料和介绍学校历史沿革等;3、加强文明之花校园广播台建设,在广播台中广播红色故事,传唱红色歌曲;4、积极办好学校文化墙、宣传栏,黑板报、班级黑板报,加大红色文化在其中的分量;5、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充分利用老苏区丰富的革命遗存,把烈士陵园、梅南革命斗争历史陈列室、九龙嶂红军烈士纪念亭作为学校红色教育基地,6、编写《为了心中的那一抹红色》、《乡土之春》等校本教材,作为活动的辅助读物。7、开展红色文化进课堂课题研究。8、在学校网站上开设红色文化进校园专题网页。等等。
9、这些措施浓厚了学校红色文化氛围,通过一系列“红色”教育,使红色文化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全方位浸润红色文化。
树立红色音乐的研究
相对于其他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地域上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基因,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在音乐表演专业中能够很好地体现出红色经典文化的内容。同时,音乐表演在实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当中又能较好的凸显出其专业的特点并在传承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挥高校艺术教育的特长为红色经典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做出贡献是高校教育的使命,也是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在音乐表演专业实践中的充分体现。
弘扬红色歌曲文化的当代价值——锻造新的时代精神
进入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们光荣承担起锻造新的时代精神的历史任务,认真继承并弘扬红色歌曲文化。首先,红色歌曲文化是一种独特的革命文化传统,它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民族性、进步性等特征,这需要文艺工作者以严肃的历史探索精神挖掘红色歌曲文化深厚的思想意义和文化价值。其次,红色歌曲文化蕴含着厚重的革命艺术传统,大众化、民族形式是红色歌曲文化的艺术之魂,学校文艺工作者应不断钻研红色歌曲在题材挖掘、主题提炼、创作方法探索、艺术体裁实验、艺术风格塑造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使其化为新时代文艺创造的源头活水。其三,红色歌曲滋养着革命文艺家的红色基因,新时代思想已揭示了这一秘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艺术写在中国大地上。弘扬红色文化,唱响时代乐章,新时代的学校文艺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颖峰,李红梅.论江西红色文化的品牌发展[J].井冈山学报,2012.
[2]郝玉超.高校红色经典音乐的传承与教学之我见[J].青年文学家(教育论丛),2013(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