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问题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王运宽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第八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物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对初中物理而言这个阶段的知识繁琐复杂,不是很容易理解,全面掌握就更加困难,所以这对教师来说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注意力,提高学科学习探索的兴趣,引导其自主学习,在这些教学目标下问题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问题情境;物理教学;应有原则;应用策略

  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问题情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重在使学生参与教学中来,更加注重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关注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这些优势这种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到了显著体现。在对问题情境法应用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教学应用策略,这样才能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学生能够扎实牢固地掌握知识,对此为了充分发挥出该教学法的作用,需要作出进一步的探讨。
  一、概念简述
  在深化教育机制的条件下,在对该领域机制进行改革的背景下,在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师的教学目标提出了高要求,明确提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对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这二者关系弄清楚,将两者关系处理好,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加强互动,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性、独立性这两种能力素质,为其探究与质疑能力培养做出引导。以新课标改革为指导,在这个指导条件下使自主合作与探索空间的营造这个问题被摆在了突出位置,对问题情境进行设置能够有效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学习贵在提出质疑,有了问题才会有动力,才会探索问题答案,从而学到新知识,以教学内容为参考来设置问题情境,使得教学情境更具开放性,更加新颖,在情境当中学生进行探究思考活动,使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在学习中表现出自主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师生良性互动也得以实现。对问题情境需要遵循兴趣性与适宜性这两项原则,这两项原则在下面的内容中有所体现。
  二、对问题情境法应用的重要作用
  (一)对学习兴趣加以激发
  在初中阶段学生存在一个普遍问题是对学习内容不是很感兴趣,这是会使学习效率与认识能力受到影响,从原因上来看主要是由于教师并未对教学方法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创新,一味地运用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厌烦,表现出被动的学习态度,体会不到学习具有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对问题情境有效创设,这些问题能够得到改善。在问题情境背景下求知欲被激发,探索精神也得到激发,参与教学活动更积极。
  (二)使师生互动得以增强
  在教学当中由于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对于知识接受很被动,学生对知识看法的阐述受到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较大,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对传统教学模式加以创新,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听讲,如果想要使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高,教师在对问题情境积极创设当中能够使这些问题得到改善。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在问题回答中师生互动得到提高,对学生不足之处能够充分了解,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结合这种情况,将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一种途径。
  (三)认知能力能够得到提高
  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具有复杂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当中不能对知识内容的掌握这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学生学习效率受到影响,学生的抵触心理得以产生,在教学中通过对问题情境加以创设,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使其得以初步认识,知识内容能够牢固掌握,对提出的观点积极阐述,认识能力得到提高。结合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有效结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物理教学活动,对高效课堂加以构建,学习参与度能够提高。
  三、问题情境法应用策略
  (一)创设和导入情景
  在教学当中将情景导入到课堂中便于学生快速进入到角色当中,促使教育与教学目标得以完成。在对情景导入之前,收集整理资料,依次推进,将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引出来。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充实,学习兴趣得以被激发,对课堂最大程度利用好,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以“运动的描述”这个章节为例,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创设和导入情景,逐渐引出本节课的概念内容。让学生向外张望,观察马路上行驶的汽车和步行的人们,提问乘坐汽车和步行哪个快,花费时间少,学生们齐声回答乘坐汽车快,花费时间短,教师再列举几个交通工具对运动快慢进行对比,引出速度的概念,速度是用来表达物体运动快速。
  (二)与生活实际相贴合
  初中物理是逻辑性很强,和生活有很大关系的科目,其教学也不能和实际生活相脱离。一些学生由于物理学习有些理论化,感到很困难,很难将学习效率提高上去。结合这种情况,教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情况,对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联的问题加以选择,学生进行思考与解答,使学习兴趣从中得以提高,对知识理解程度得以加深,应用得以加强。
  如以惯性知识为例,还是以汽车为导入对象,教师让学生回顾平时坐汽车的经历,当汽车行驶过快的时候,突然刹车的时候还会向前行驶一段距离,或者汽车行驶在不同的场地,速度是不同的,行驶在平滑的路面上速度快,行驶在崎岖粗糙的山路上速度慢,这都是什么原因导致汽车发生这些变化的呢?为解决这些疑问,教师可利用遥控车做实验,在加速的情况突然刹车,或是在不同的路面上行驶,观察遥控车速度变化情况,从而逐渐揭示是惯性的原因导致汽车和遥控车发生的这些变化。 
  (三)结合生活经验对问题情境加以创设
  对初中物理来说涵盖了很多物理定理与原理,这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中难度增加了很多,一些在对知识讲解中很少联系到生活实际,降低了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得以降低。通常而言物理学科和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对与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情境加以创设,对其学习兴趣、积极性进行调动,为其对物理问题的自主学习、探究加以引导。
  以“光的折射”这个内容为例,教师列举捕鱼的生活案例,向学生提问怎样才能将鱼快速抓到,这样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兴趣得以激发,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中再将问题返回到光的折射这个问题上,课堂更为生动有趣,学生长期郁闷的情绪得以放松,知识记忆得以加深。
  从以上论述可知,本文从四个方面对问题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从上面的内容能够看出问题情境教学法具有重要作用,在对问题情境这种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适时的情况下适当提出问题,可以在适当时提出问题,创设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和探索性,使学生带着问题探求物理知识。
  参考文献:
  [1]李建萍.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180-181.
  [2]顾海涛.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J].湖南中学物理,2017,32(0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