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红色文化剪纸传承之艺术论文 ——《中学美术教学剪纸有新招》
【作者】 李 艳
【机构】 贵州省盘州市第十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课题编号:2021LPSY094
【摘 要】 本文主要论述艺术教师应饱含情感,充满激情,用知识技能和人格魅力去“诱导”学生。为深入学习新教材教法抓好素质教育提供实践依据,以便广大教师更好的应用于教学。
【关键词】 美术;剪纸;教学;方法
美术剪纸课是门技能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什么要让学生灵动的双眼化作呆滞的一潭死水?精练的语言,新奇的教学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情,从而使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本着话题,借此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课堂教学创新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美术剪纸这门学科,从总体上看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科目,但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对每节课有没有兴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长,就要看老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激起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效果是否达到标准这不重要(若一味地追求表面效果,就会或多或少的扼杀了学生的天赋,个性及其创造力)。至少在这节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睡觉,参与率达100%。他们的兴趣激增,情趣高涨,了解了一些知识,提高了自己的技法,并从中感受到了艺术的愉悦。传承了红色文化,如何做到这点,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我用名画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据调查,我校大部分学生认为,美术是副科、没用,学得再好也不能当饭吃,“无知”的家长死活也不同意子女从这方面发展,稍有兴趣的同学认为,上美术课时间好混,40分钟转眼就到了,不像上其它课哪样难熬,仅此而已。抓住这点,我上第一节课时不是忙着讲课,而是先拯救他们的思想。问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问题,“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学生抢答的同时觉得纳闷,“美术剪纸课怎么和语文扯上关系了?”有的把手举得老高,有的索性举起手站起来,我知道,他们的思维已经“调”进了我设的“陷阱”里。待他们回答火热时,我淋了他们一头冷水。“你们就是鲁迅笔下的中国留学生。”学生诧异的用眼睛瞪着我,不知道我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有的坐立不安“老师,为什么?”我没有回答他,只是打开投影仪,把我调查的结果影像在屏幕上,片刻后,教室里鸦雀无声,接着,我放映了匠人传承剪纸人李小凤的剪纸一张小小的作品买10万元,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剪纸家或有这一幅剪纸作品,会怎样?”有学生说:我有这么一幅作品,可以“躺着”吃一辈子,我有这么一幅作品,就把所有的亲戚接到城里,给他们提供最好的生活,让弟妹上最好的学校;我是这个画家,我要带家人环游世界;我是剪纸家…我抓住时机,从电脑里调出近期内的美术剪纸作品拍卖行情,又从报纸上选读一些资料,接着举些身边的例子,给他们指明了艺术道路,扭转了陈旧思想,启发他们怎么学习,如何实现理想,并当了一回“算命先生”要求他们伸出手,指出生命线,然后把手握紧,举于头上。告诉他们,你们已经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了。学生会心的点头笑了。
〈二〉我用实际行动“诱导”学生学习红色文化
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阶段,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鲜事物,热情大胆,敢做敢为。这就需要教师的开发和诱导,使其健康成长,学有所成。如,我在上“梅、兰、竹、菊”四君子剪纸组合创作时,先把学生分坐成两大组,使学生改变座位方式,另外,他们创作时不用走下座位就能观赏到其他同学的佳作,能形成你追我赶,取长补短的学习场面,在两组正前方分别挂上我画的剪纸作品“梅、兰、竹、菊”,导入新课后,我展示了一幅我的《四君子图》,让学生鉴赏后,作为奖品奖励给学生(优秀作品者)。有佳作相送,掌声雷鸣,又一次调动了学习激情,我赶快让学生观察,“盆景四君子”是什么样子,属于什么植被,宜于什么气候的生长,等学生观察到答案后,让他们进行3至5分钟的大写意,对他们的作品我笑着说了一句:你们都是“抽象派”画家(当然有个别优秀的),还看见40多张不同的笑脸,气氛融洽极了.这时,再组织学生到学校的花园里观察“梅、兰、竹、菊”的不同特征进行了第二次习作(比上次好多了)。第三次习作又从网上搜索图片并启发他们再三观察比较,做到举一反三后再创作,显然,比第二次好得太多了.回到多媒体教室,还看了画家画的梅、兰、竹、菊、作品.学生赞叹不已,仿佛找到了创作灵感。这时,我再用他们的作品《红军长征》讲解方法步骤,师生共同在花园进行创作(创作时,播放了轻音乐——古筝‘高山流水’)和学生在音乐的殿堂里提诗作画……。快活得像只小鸟。身后一群“鸟儿”跟着我飞来飞去,寻找不同的角度坐下后在纸上刻画。我也救助落后的“小鸟”。共同在画的海洋里翱翔。几十分钟后,优秀作品连同我的作品“亮相”于学生,找出优缺点后,再用名家剪纸名作比较延伸课后创作。批阅时,才猛的发现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着不同的面貌、特点及风格。显现出他们的创作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
二、美术剪纸课必须实行体验性教学、使其健康成长、学有所成
偶听公交车司机说,某某学校老师“好玩得很”,上课不是五谷杂粮,便是缝缝补补,反正是些破铜烂铁垃圾之类。他们虽不懂其中的奥妙,但却体现了我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创新性、体验性。只有这样才能给美术剪纸注入新的理念及活力。因此,我进行两点体验性教学。
〈一〉要注重主客体的交融,赐于学生自信的体验。
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就是学习主体对知识客体融会贯通的过程。一次人物剪纸课,我当模特,要学生进行速写、刻画,剪纸处理,面对如此熟悉的人物,教室里引来一片骚动,先让学生用文字描述讨论。他们的讲述生动有趣,有学生这样说,“我的美术老师是一个身材苗条,上课幽默风趣的老师;老师可以当时装模特,我们喜欢您;老师您是画家您的画真好;李老师是…”我没讲人物技法比例,而是启发调动学生把观察到的用画笔、刻刀表现出来。当一张张作业完成时,生动逼真、夸张变形、比例技法不当等人物展现在我面前时,令我大吃一惊,十分感动。教学效果远比单一枯燥地给学生灌输人物写生知识要丰富得多,然后,我再结合作业,讲解基本知识技巧,学生高兴地点头接受。
〈二〉要注重学习主体的肯定,赐于学生成功,快乐的体验。
电脑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它声形并茂,色彩艳丽,生动直观,吸引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如“飞夺泸定桥”剪纸一课,我让学生准备一些旧的毛线,饮料瓶,乒乓球、旧时钟,剪刀。刻刀等,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看看能把它们“变成”什么“艺术品”,通过学生的想像制作,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展现出来,讲评后在班上假拍卖,学生捧着自己的作品,成就感十足,他们获得成功快乐的学习体验,获得了对客观世界的领悟。长大成人后,由他们的美感经验获得更多的创造力,并用于生活和工作中。
三、在教学中去挖掘学生的好奇心是更时尚的教学方法
学生都有好奇心,抓住好奇心便也增强了学习氛围。为此我再体会两点教学:
〈一〉每上一课时要有一个‘亮点’来引发好奇心.
每课时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方法,久而久之你的教学方法将是最吸引学生、最经典的教学方法,如:《遵义会议》剪纸一课,我把所上班级的班长当成导游,上课时让他(她)带领大家好好游览遵义会议,就在我们贵州,当打开视频引导大家游玩时大家笑得东倒西歪,有这种愉悦的心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套色剪纸教学一般比较难,学生不易掌握,我便让他们拿出红、黄、蓝等纸张让他们就在反面线描在刻画组合”,结果画面内容丰富,色彩漂亮独一无二,有人物、动物、科幻等作品,很好的解决套色难教难学的问题。脸谱剪纸一课,我先把自己的脸画好后,蒙着面纱戴着墨镜走进教室,学生觉得神秘而好奇,当露出真面目时,学生情不自禁地在同桌或自己脸上或者纸上刻画起来了;红军服装设计剪纸一课,我用报纸、床单、布匹塑料袋等材料,将设计好的服装先穿在身上,进教室后,再“猫步”“脱展”表演,引来学生扛着书包系着桌布,跟我走起了“T”台秀;然后在描绘,剪刻,班上有同学过生日,我和本班同学为当天生日的同学,刻画起了“蛋糕和点燃的蜡烛”并把学生本人刻进去,还唱起了生日歌,该同学感动得泪流满面。我想这些足够影响学生一生。
〈二〉不能压制学生的思维,否则将抹杀学生的好奇心。
剪纸是直观教学,一眼就能看见四周同学的作业,就课堂纪律而言,决不可能像语数外那样整整齐齐的读,安安静静地做作业,这样千篇一律,我们会把学生培养成“机器”、“瞎子”和“傻子”。我决不夸大其词地说:这是误人子弟!因为艺术剪纸本身就是求异的。当然老师在讲理论、技巧和方法步骤时,毫无疑问要认真专心的听,在作业或创作时,你让他(她)们静悄悄就是压制学生的思维,因为刻画得好发出赞美的声音,“作者”听到心里会更舒服灵感又会突然再次出现,也给表现欲不强的同学榜样作用,这样一个带动十个,十个带动一百个,还有什么学不会的?剪纸刻画得不好,也会引发各种笑声,觉得人不像人,鬼不象鬼很搞笑,但是起码此学生知道没弄好,奋进的会重新再来,“受伤”的教师赶快鼓励和指导,有时开始剪不好的反倒很好。于是各种内心深处的信息反馈出来,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由此澎湃。
总之,以各种有趣的教学手段,用电影、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形象感受能力与想象力,激发学生自发地学习艺术剪纸。作为学生走上艺术创作之路的启蒙者,红色文化教育的传承者,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点亮学生心灵的苍穹,燃起艺术的火花,使他们在学习生涯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能力和艺术才华,实现人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法
[2]名家剪纸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