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作者】 阿迪拉·阿不力提甫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铁克其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数学在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为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不可或缺的工具。数学的学习需要严谨的思维能力和推论能力,因此,想要学好数学这门课程,教师需要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构建逻辑思维,探究问题的本质解决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策略

  数学无论在学习的哪个阶段,都作为各科学科中难度较大,并且重点的学科,作为三大主科之一,数学扮演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数学的学习,从小学的基础打起,只有基础稳固,随着难度的增加,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才不会特别困难,建立逻辑思维,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是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通过小组学习,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乐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难题。兴趣是一个人的老师,只有产生兴趣,才可以把这件事情做好。
  一、掌握基本知识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相关联的学科,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基本常识,比如在小学一年级上册的课本里,教师需要讲解位置,让学生学会钟表的相关知识,认识图形以及基本的数字加减运算。对于初入小学的学生们,教师需要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在课上,教师可以采取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思维能力。在小学一年级下册的数学书中,逐步加大学生对数字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进行比赛竞争,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但是小组分组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不能将每一个孩子照顾到,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借着讨论的名头聊天或者干与其不相干的事情,面对这种问题,教师应该进行合理的安排分组,优秀的与普通的学生相组合,优秀的同学可以辅导成绩较差的同学,在讲题的过程中,优秀的学生也可以进一步加深记忆。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随时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态,针对探究学习有困难的学习要及时给予指导,遇到探究不主动的,教师要督促、鼓励他参与到合作学习中,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在小组学习中得到成长。
  二、建立思维逻辑
  思维的培养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既要培养思维逻辑,但还不能固化思维,也需要进行创新,思维的建立对往后数学的学习产生重要作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举一些生活的事例,加快学生理解,应用题的出现,在学生固有的思维方式上建立了另一种题型,一些题的解决技巧具有多种,教师可以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探讨,探究更多的解法,同时让学生聆听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扩宽思维逻辑。小学数学课本在鸡兔同笼这一部分时,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重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形象一点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去理解,去构建思维模式。以人教版小学数学“角的认识”为例,一是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分组,这一环节是决定小组合作是否能够顺利的关键,教师要根据学生个性和潜能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队。二是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数学问题,设置有探讨性的问题,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起到锻炼学生思维的作用。“角的认识”这一课内容需要学生能够准确认识角的名称,掌握比较角大小的方法,并且能够初步画出角。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设计一下几个问题:1.出示红领巾示意图,说出红领巾的形状。2.观察三角板,判断该图形是不是三角形,它有什么特点。3.用纸板做出不同的角。通过三个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还能使班级中每个学生都能解决对应的问题,使得学生感受到探究学习的乐趣,让其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思考和探究,通过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共同学习沟通的情形下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这不仅是学生高效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师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策略和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本质区别,传统教学重讲解,教师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角色,而小组合作强调自主思考,倡导小组协作共同进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团体意识和协作能力。
  三、掌握学习方法,学会独立思考
  数学的学习,掌握学习方法,需要进行独立思考以此来进行提升。数学的学习,不可一味的刷题,每一种题型都有其定向的解决方法。用符号化的语言来描述数学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通过小组寻找各种学习资源,如数学书籍、在线数学课程、视频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人教版的概率问题,我们就可以采用分组的方法来进行学习,以班级的人数为例,采访学生喜欢玩的游戏的类型,通过统计人数,引出概率的学习,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将统计出的数据进行整合,通过这个图像我们又能得到什么样的有用的信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快乐与学习中共存。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初次分组可以组内投票挑选组长或由老师来指派,每组派一个代表或者组长来进行总结,总结这一节课学到了什么。由此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每学一部分知识,都是为了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每一部分的学习,都是接连起来的。小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不断探索研究,从而丰富自己的学识。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帮助探讨学习,也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交往,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小学的数学难度较小,重在培养思维逻辑的建立,教师也应把重点放在培养方面,
  参考文献:
  [1]赖素平.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策略探究[J]. 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1(12):104.
  [2]安丽娟,郭丽华.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2,42(3):82-88. 
  [3]赵盼.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与运用探究[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2(8):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