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析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美术社团建设与管理
【作者】 赵 晶
【机构】 海南省东方市铁路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双减”政策的正式发布,全国各地都纷纷制定出台有关配套措施,各地中小学教育教学生态得到明显优化和整合。为实现立德树人核心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美术课一直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美术课的实际效果、评价机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将从“美术社团”的角度切入,分析双减背景之下,小学美术社团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尤其是如何在小学美术社团建设与小学美术课堂效率提升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 双减;小学美术;社团建设;课堂效率
小学美术课程比较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学习美术课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玩中学习。为了做到有效学习,就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开展小学美术社团活动,将实践教学观念贯彻至课上、课外两方面将是提升小学美术教育实效的必要一步。
一、 小学美术社团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作为学校整体社团活动的组成部分,小学美术社团建设与管理工作要在学校的统一管理和部署之下展开。同时,也要结合“美术”的特色进行建设和管理上的改革与创新。
(一)小学美术社团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内容
双减背景之下,各项教育减负增效政策陆续发布,音体美课程得到进一步重视,小学美术社团建设与管理工作也需要在日常的工作内容中进一步丰富和改善。一是对社团组建纳新、日常活动安排等的管理。小学美术社团的正常运作需要有指导教师和爱好美术的学生来共同推进,因此需要建立纳新的常态化机制,明确纳新标准,保障社团运行的基本人员。同时还要根据社团内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社团的日常活动,比如校园宣传栏的创作和更新等。二是对社团成员的美术能力和美术素养的管理。小学美术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本质上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美术爱好,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因此在社团管理的过程中,要尤其注重社团内学生自身的美术能力和美术素养的提升,在社团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这一方面的锻炼。三是对社团活动与学校活动、课堂活动之间的关系管理。小学美术社团建设和管理,要为整体的学校管理服务,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比如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才艺学生选拔等。同时还要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服务,在时间上确保社团活动不冲击课堂教学。
(二)小学美术社团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特征
从特征上来说,小学美术社团建设与管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全程性特征。小学美术社团指导老师要对社团的建设与管理进行全程地管理和指导。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心理和能力发展情况,指导教师要从社团的组建、纳新、开展活动等要各项社团活动进行管理。二是原则性特征。小学生的日常行为等需要严格按照行为规范进行,同时在社团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安全是管理底线。三是精准性特征。小学美术社团的建设和管理需要紧密围绕美术学科特质来进行,而美术能力的发展和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所以指导教师要在社团建设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精准性指导。
二、 当前小学美术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局限与不足
(一) 理念过于陈旧或局限
一方面是将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进行明晰的划分,忽视了两者之间的交互融合的部分,美术社团活动也没有为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带来显著效果。另一方面是小学美术教师队伍在组织开展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视野较为狭窄,认为美术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在开展场所方面有明晰的界限,导致美术课堂教学在实践性的维度上没有显著革新。
(二) 小学美术教学师资状况需改善
长期以来,音、体、美课程历来在学校教育中处于边缘地位,在校方领导的意识中引不起重视,经常是其他课程挤挪的对象。美术课在学校整体教学设置中受不到重视,这一现状为美术社团建设和管理活动的开展带来更大阻碍。此外,小学美术教学素质对美术社团活动的开展效果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就目前看,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采用美术专业学院的教学体系,而培养出来的大量学生都需直接进入中小学任教,学生不能适应普通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美术教师的培养方向与中小学教师职能脱节,导致高效的美术社团活动更难开展。
(三) 小学美术社团建设和管理活动形式化问题逐渐凸显
美术教学实践活动的一个根本要求是让学生主动参与。但是我们的美术社团建设和管理活动中,虽然学生活动的频率非常高,但是学生很少能静下来想想、做做,给人的感觉是整个实践活动看似自由,但却充满了游戏规则,学生不停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学生到底收获了什么,值得怀疑。且在实践美术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往往缺少必要的评价工作和总结工作,实践教学的效果得不到总结和评估,也难以为之后的社团建设和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知道。
三、 如何强化小学美术社团建设和管理活动的意义与价值
强化小学美术社团建设和管理活动的意义与价值,帮助全方面、高效实现小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需要从实践活动以及教师两个方面同时入手。
(一) 注重美术社团建设和管理活动的设计和开展
要平衡好社团活动与教学进度的关系。新的美术教材,每节课的内容都比较多,如果安排不当,就不能完成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在开展社团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学生活动时间和课堂节奏的把握,避免活动时间过长,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影响最后的教学效果。社团活动不能重形式,轻效果。在社团活动的开展中,不能只顾学生在活动中的快乐、课堂气氛的活跃忽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讲解,本末倒置。在社团活动的实施中要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活动中是引导者,促进者,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学生遇到问题,教师只能引导,不能越俎代庖。
(二) 注重教师在社团建设和管理活动中的引导和组织
在社团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教师在社团活动中只是一个促进者,主要体现在对活动的引导、组织和激励。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有别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探索,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我。活动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重视对学生进行活动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活动、体验、操作,学生独立性的或联合活动较多。活动的时间要充分,课堂活动、校内活动校外活动相结合。
(三) 结合学校实际进行社团建设与管理的制度化设计
现代管理学认为,一件事情在长期有效地推进过程中,必须要获得机制的保障。因此,小学美术社团建设和管理工作要充分把握“双减”政策落地带来的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真正从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将社团建设和管理工作放到学校整体发展的布局中去,加强制度建设,确保美术社团能够在良好的发展状态之下长效运行。“双减”政策的发布,不单单在于重整教育生态,同时还在于重整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社团建设和管理工作也要从这些政策要求和导向之中寻找新的方法,比如出台社团的纳新标准、制定社团的年度活动计划等。
四、 结语
小学美术社团建设和管理活动在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文素养、美术素养、道德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开展美术社团建设和管理活动本身也是美术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因此从活动开展、活动中教师作用的发挥等两个方面来保障美术社团建设和管理活动效果的实现是应对当前美术实践教学中形式感太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够等问题的可行之法。
参考文献:
[1]王海儒,活动教学法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吉林教育.2019,12.
[2]陈倩,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20,2.
[3]胡建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新课程研究,2021,9.
【关键词】 双减;小学美术;社团建设;课堂效率
小学美术课程比较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学习美术课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玩中学习。为了做到有效学习,就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开展小学美术社团活动,将实践教学观念贯彻至课上、课外两方面将是提升小学美术教育实效的必要一步。
一、 小学美术社团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作为学校整体社团活动的组成部分,小学美术社团建设与管理工作要在学校的统一管理和部署之下展开。同时,也要结合“美术”的特色进行建设和管理上的改革与创新。
(一)小学美术社团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内容
双减背景之下,各项教育减负增效政策陆续发布,音体美课程得到进一步重视,小学美术社团建设与管理工作也需要在日常的工作内容中进一步丰富和改善。一是对社团组建纳新、日常活动安排等的管理。小学美术社团的正常运作需要有指导教师和爱好美术的学生来共同推进,因此需要建立纳新的常态化机制,明确纳新标准,保障社团运行的基本人员。同时还要根据社团内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社团的日常活动,比如校园宣传栏的创作和更新等。二是对社团成员的美术能力和美术素养的管理。小学美术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本质上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美术爱好,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因此在社团管理的过程中,要尤其注重社团内学生自身的美术能力和美术素养的提升,在社团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这一方面的锻炼。三是对社团活动与学校活动、课堂活动之间的关系管理。小学美术社团建设和管理,要为整体的学校管理服务,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比如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才艺学生选拔等。同时还要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服务,在时间上确保社团活动不冲击课堂教学。
(二)小学美术社团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特征
从特征上来说,小学美术社团建设与管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全程性特征。小学美术社团指导老师要对社团的建设与管理进行全程地管理和指导。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心理和能力发展情况,指导教师要从社团的组建、纳新、开展活动等要各项社团活动进行管理。二是原则性特征。小学生的日常行为等需要严格按照行为规范进行,同时在社团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安全是管理底线。三是精准性特征。小学美术社团的建设和管理需要紧密围绕美术学科特质来进行,而美术能力的发展和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所以指导教师要在社团建设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精准性指导。
二、 当前小学美术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局限与不足
(一) 理念过于陈旧或局限
一方面是将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进行明晰的划分,忽视了两者之间的交互融合的部分,美术社团活动也没有为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带来显著效果。另一方面是小学美术教师队伍在组织开展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视野较为狭窄,认为美术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在开展场所方面有明晰的界限,导致美术课堂教学在实践性的维度上没有显著革新。
(二) 小学美术教学师资状况需改善
长期以来,音、体、美课程历来在学校教育中处于边缘地位,在校方领导的意识中引不起重视,经常是其他课程挤挪的对象。美术课在学校整体教学设置中受不到重视,这一现状为美术社团建设和管理活动的开展带来更大阻碍。此外,小学美术教学素质对美术社团活动的开展效果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就目前看,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采用美术专业学院的教学体系,而培养出来的大量学生都需直接进入中小学任教,学生不能适应普通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美术教师的培养方向与中小学教师职能脱节,导致高效的美术社团活动更难开展。
(三) 小学美术社团建设和管理活动形式化问题逐渐凸显
美术教学实践活动的一个根本要求是让学生主动参与。但是我们的美术社团建设和管理活动中,虽然学生活动的频率非常高,但是学生很少能静下来想想、做做,给人的感觉是整个实践活动看似自由,但却充满了游戏规则,学生不停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学生到底收获了什么,值得怀疑。且在实践美术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往往缺少必要的评价工作和总结工作,实践教学的效果得不到总结和评估,也难以为之后的社团建设和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知道。
三、 如何强化小学美术社团建设和管理活动的意义与价值
强化小学美术社团建设和管理活动的意义与价值,帮助全方面、高效实现小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需要从实践活动以及教师两个方面同时入手。
(一) 注重美术社团建设和管理活动的设计和开展
要平衡好社团活动与教学进度的关系。新的美术教材,每节课的内容都比较多,如果安排不当,就不能完成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在开展社团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学生活动时间和课堂节奏的把握,避免活动时间过长,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影响最后的教学效果。社团活动不能重形式,轻效果。在社团活动的开展中,不能只顾学生在活动中的快乐、课堂气氛的活跃忽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讲解,本末倒置。在社团活动的实施中要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活动中是引导者,促进者,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学生遇到问题,教师只能引导,不能越俎代庖。
(二) 注重教师在社团建设和管理活动中的引导和组织
在社团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教师在社团活动中只是一个促进者,主要体现在对活动的引导、组织和激励。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有别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探索,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我。活动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重视对学生进行活动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活动、体验、操作,学生独立性的或联合活动较多。活动的时间要充分,课堂活动、校内活动校外活动相结合。
(三) 结合学校实际进行社团建设与管理的制度化设计
现代管理学认为,一件事情在长期有效地推进过程中,必须要获得机制的保障。因此,小学美术社团建设和管理工作要充分把握“双减”政策落地带来的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真正从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将社团建设和管理工作放到学校整体发展的布局中去,加强制度建设,确保美术社团能够在良好的发展状态之下长效运行。“双减”政策的发布,不单单在于重整教育生态,同时还在于重整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社团建设和管理工作也要从这些政策要求和导向之中寻找新的方法,比如出台社团的纳新标准、制定社团的年度活动计划等。
四、 结语
小学美术社团建设和管理活动在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文素养、美术素养、道德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开展美术社团建设和管理活动本身也是美术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因此从活动开展、活动中教师作用的发挥等两个方面来保障美术社团建设和管理活动效果的实现是应对当前美术实践教学中形式感太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够等问题的可行之法。
参考文献:
[1]王海儒,活动教学法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吉林教育.2019,12.
[2]陈倩,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20,2.
[3]胡建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新课程研究,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