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概论

【作者】 胡世碧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第八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和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多样化是目前的普遍教学需求。小组合作学习是比较热们的教学模式,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有效的使用该方法还需要探究分析,而本文就以此为研究对象进行讨论。
  【关键词】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概论

  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追求课堂教学多元化是每个教师的努力方向,而在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当中,产生了更多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受到各学科教师追捧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产生较大的成效,但是总体来说,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对该方法的应用还不够完善,如何将该方法更好地运用在实际教学中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还需要一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总结经验。
  1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性
  1.1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小组学习共同体,各成员之间相互影响,每个人都参与在小组的荣誉甚至排名活动中。当学习不再是个体的事情而是关乎到整个小组其它成员的切身利益时,学生的学习动力就增强,这种“捆绑式”学习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每个成员在参与小组学习活动时,增加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一方面促进了班集体的团结,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2 降低教师教学难度
  小组中都是学习程度不同的成员,班级后进生的一部分带进任务就分担给了各小组的组长,这样就减缓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和工作复杂性。相应的教师多余出的精力就能更好的用在提高教学技能,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魅力等方面。
  2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2.1 重视程度不够,分组学习形式化
  在快节奏应试化的教学背景下,教师更注重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而针对如何提高课堂质量所投入的精力不够,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习推广热潮中,部分教师也积极的跟随形势,将小组合作学习加入到课堂元素中。但是由于教师重视程度不够,所建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却很少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该模式只存留在形式化阶段。另外,也存在部分教师比较负责任,追求课堂多元化,切实的在实际教学中建立起来相关的学习框架,而由于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在进行小组讨论或者互助学习的时候,不能充分的利用机会提高学习效率,所以也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效果不明显。
  2.2 小组分配不合理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最重要的就是小组成员分配,一般都是根据学生的成绩按照优劣配比进行分组,而小组成员分配一般是以一个固定的小组运用在各学科中,其中忽略了学生所出现的偏科现象,某些学生虽然总体成绩较好但语文学习能力却不够,而在小组中担任比较核心的领导角色在语文课堂中就发挥不到太好的作用。所以,小组成员分配不合理是目前存在的普遍现象,不能根据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力和特点进行优劣分配是导致小组合作模式在语文课堂中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之一。另外,在很多学生的意识中,认为语文学科背背就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不够严肃,学习自主能力不强,在教师所给予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充分的利用机会,达不到共享合作的学习要求。
  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应用的方法
  3.1 创设课堂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于初中学习的其他学科而言,初中语文的学科内容比较丰富多彩,那么在教师良好教学能力的配合之下一定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而其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关键,改变传统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固定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分组学习,为也不同的小组分配课题,通过课外资料查询和结合课本知识总结概括出所分配内容的主要内容,给予一定准备时间后,在课堂上进行集中展现,并通过其它小组共同评分的方式进行竞赛,教师充当活动的指导者并在最后对于相关的学习内容再进行补充总结。在该过程中,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感,并且以活动比赛的方式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通过特有的方式为学习奠定了心理基础,也为教师此后再进行课堂活动安排提供了动力。
  3.2 丰富课堂结构
  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语文学科的地位也在逐渐的提高,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必修的理科性质学科,所以不管是教师层面还是学生层面,分别从教学和学习方面都提高重视程度是必要的。但是目前来说,很多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堂课以讲授法贯彻始终,不能准确的把握语文教学内容的特点而创设教学情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整堂课单方面的输出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整体的效果比较低下。而重视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一方面是丰富了课堂结构,使语文教学课堂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的层次,提高了课堂活跃度;另一方面,完整的小组合作学习结构是必要的,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结合组织互助学习,提高学生的可能参与感,并且在互助学习中交流学习经验和学习困惑,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要求。
  3.3 合理分配学习任务
  以班委教学单位化为以组为教学单位,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文成绩、学习特点等作为小组划分的依据,使小组的结构更合理,而在实际的教学任务分配中也可以根据每个组的学习特点进行划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另外,明确小组中学生的角色担当,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比较适合担任小组长,督促组员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实行组内一对一学习的模式,切实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最后,为了更大的激励学习的学习潜力,教师可制定一定的奖惩制度,实行组于组之间相互竞争,相互督促的策略,激发组内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小组荣辱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该学科的成绩。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既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支撑点,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目前在初中课堂中对该方法的应用所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教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的从实践教学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贾冠杰.语文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8. 
  [2]李春华.掌握与合作学习的若干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18(2):21-23 . 
  [3]毛瑞芬.论合作学习的特点和方法[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