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培智语文课堂教学优化浅探

【作者】 尹为为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评价特殊教育学校的标准是融人社会的程度,然而,我们现在培智语文的教学内容仍然偏向于普校的知识,作为培智班的一线教师,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我们培智语文的教育更应该回归到生活当中去,我们更应该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而更能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回到主流社会当中去。
  【关键词】 培智;语文;教学内容;主流社会 

  培智学校新课程标准强调:培智学校的最终教育目标就是把每个智障生最大限度的融入社会,使之适应社会,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培智学校语文教学标准强调: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在生活中运用语言,识字,阅读,口语交流都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语文教学融入到社会中,同时生活又是语文学习的源泉,是课中学习语文,让语文教学融入到社会中,同时生活又是语文学习的源泉,是课堂生活化的延伸。
  语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是学生体会到语文处处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感到语文在我们身边的作用。因此,我们面对的是智障的孩子,必须敢于大胆的创新,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从生活中去寻找语文资源,使学生学以致用。语文是一门培养智障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的学科,语文学习离不开学生的生活,而生活化的语文能使智障生获得生活经验,促进他们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
  一、培智班语文生活化的方法
  智障儿童智力水平低下,学习速度慢,注意力集中困难,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差,学习动机低,学习兴趣较少。为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就必须从学生最有直接关系的内容入手,采取最符合其身心发展特征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若想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就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方能达到这一目的。在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一些方法作以介绍。
  1.情景化教学法
  弱智儿童的生活经验特别贫乏,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以生活为依据,通过学习来丰富学生感性的生活知识,才能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并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中只有注意把教学内容和生活情景的创设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把书上所描述的内容变为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情景,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知识、适应社会生活。如:我们在教学《厕所卫生》一课时,由于他们都是来自农村,他们对城市里的入厕不习惯甚至不懂得如何冲洗厕所,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深刻的认识各种便池和上完厕所要冲洗,带他们到厕所做介绍。还有教学《脸的卫生》一课时,让每个学生都有脸盆,带他们到洗簌间,讲解有关如何洗脸的过程。
  2.游戏法
  由于弱智儿童理解能力差,对他们来说,游戏就是生活,游戏就是学习,游戏就是教育,为了帮助他们理解知识,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我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做一些新颖、有趣的游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如:低年级识字是个难点,为使孩子们很好的记忆,采用“找一找”“读一读、顺口溜”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字。如教“对”字和“灯”字时,我把它们用硬纸片剪成。
  “又”和“寸”“火”和“丁”,教他们唱找朋友的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又”“寸”“对”,“火”“丁”“灯”,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到知识,开动脑筋掌握识字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3.实践操作法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教师要充分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让生活成为学习知识的教材,引导学生投身学习实践,让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社会。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亲自去尝一尝。如:带学生看电影、放风筝、识站牌等。学校搞的各种活动,助残日、庆“六”、庆国庆等都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然后让他们谈谈活动的内容及感受并写下来。
  二、培智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校寻找语文于生活的相结合点。单纯的让学生学习要热爱劳动的精神或是单用课本知识向学生讲述蔬菜、水果的名称、样子这样学生很难真正的学会,理解,甚至运用。开设这个课程真正的让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既能很好的了解蔬菜、水果的的特点,又做到了理论于实践相结合这一点,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蔬菜》中的西红柿、茄子、黄瓜时,我在市场买了实物,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比一比等方法,让学生自己说出他们的颜色,形状,味道,而且也让学生掌握了一种如何辨认不同蔬菜的生活技能。让生活成为了学生的学习教材。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世界的傀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我校的这个课程真正的把语文教育与生活结合了起来。摆脱了让学生人格分裂成两个世界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