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当前中职语文教学方法
【作者】 杨永长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中等职业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在当前中职学校的课程结构中,语文学科被定位在基础文化课系列。由于教育对象和培养目标自身颇多的特殊性,语文课的教学要求和考核难度与普高相比大大降低。惟其如此,很多学校和教师在思想意识上对于中职语文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不是在教学计划中一再压缩语文课课时,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删减教学内容,有些学校甚至要求语文教师只给中职学生讲点应用文写作常识。这样一来,一直强调“文道统一”的语文课,一直以活色生香、妙趣横生为标志的语文教学就变得非常功利、“市侩”而索然寡味,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迷茫,学生也鲜有收获。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教学情景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如果缺乏对生活实践的深刻体会,就无法创作出经久不衰的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如果学生不能对文学作品进行精确理解,就无法感悟文章内涵、不能切身体会作者思想。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生活化情景的渗透,使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较好的激发,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比如,在学习《背影》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情况,以“背影”为题材写作文,这样就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融合在一起了。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以后,教师使用多媒体将父子情深的视频、图片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课文情感,对作者的思想情感就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二、进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法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然后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这种角色扮演分析教学内容,充分体会教学人物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比如在中职语文课堂上,会有很多故事情节性比较强的小说需要学生学习,角色扮演一直被广大教师所采用,例如重新编排剧本,分角色朗读,在课堂上演出,等等。这种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习如何进行人际交往,提高社会能力。例如,在学习《项链》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别扮演课文里人物的角色:玛蒂尔德、玛蒂尔德的丈夫、路瓦裁夫人和珠宝店的老板,让同学们进行课上表演。通过这个短剧表演,无论是出演的同学们还是观看的同学们都会对文章人物的性格变化一目了然,学生能够很直观地感受文章要表达出来的意思,即玛蒂尔德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的影响,导致自身虚荣心过于膨胀,害人害己。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为学生提供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章要传达的中心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开展思维训练
我们提倡中职语文课同样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绝不照搬普通高中的那一套做法,而应按照市场对技能人才文化素养的具体要求,结合语文教学的固有原则和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合理地设计问题,引发思考,启迪智慧,并安排好听、说、读、写的训练。譬如工科类的专业在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语文(职业模块)》时,会学到卡尔?马克思在高中毕业时写的一篇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在扫除字词障碍后理清课文思路,然后抓住“考虑”这一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思考:人们在选择职业时“没有认真考虑”哪些情况,产生了哪些后果;从“认真考虑”方面又讲述了哪些内容;作者认为选择职业的主要指针是什么;为什么说为人类幸福而工作才是最高尚的职业;等等。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先对文章进行阅读、理解、接收,然后再进行判断和推理,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过程。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尽管从阅读理解到分析判断每个环节的任务都不轻松,也都需要语文教师的提示和点拨,但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必然会有起色、有进步、有提高。而且在语文课上阐发的观念和缜密的逻辑推理,对于即将面临择业、就业和创业的中职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更加深刻的指导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在中职教材中,如《像山那样思考》《好雪片片》《一碗清汤荞麦面》《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等课文,都蕴涵深厚的人文情愫和人文关怀,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远离甚至抛弃必要的思维训练,学生也就无从体会和感悟,语文教学自然也就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求真、从善、爱美的思想品质的情意目标。尤其在现阶段,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品质普遍偏低,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要在语文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对复杂的现实世界进行必要的思考,对林林总总、千变万化的身边事物做出判断和取舍,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理想,改变自身诸如不懂感恩、好逸恶劳、缺乏同情心,不爱护自然等诸多不良品性和习惯。
四、准确评价任务
一般情况下,可先由学生自己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再由学习小组内成员互相评价各自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最后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或组织疑点难点讨论综合评价,以此来检测学习效果。任务结束实施评价之后,教师要及时讲评,反馈矫正,查漏补缺,确保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全面达成教学目标。“积跬步而致千里,聚细流而成江海”。任务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是“教——学——做”的完整行动过程。只要教师勤于探索,勇于实践,耕耘不辍,弛而不息,坚持科学设定任务,认真解析任务,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一个个任务,教学目标定能实现,教学质量必将提高。
自21世纪开始,我国便开始大力推行职业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成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改革重点。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仍采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即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听课做练习,极大地忽略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学习效率低,磨灭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好感,而且导致学生创新精神、语文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学习不到位。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除了引导学生学习以外,教师也应该改变教学理念和模式,让课堂变得活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率。
一、创设教学情景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如果缺乏对生活实践的深刻体会,就无法创作出经久不衰的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如果学生不能对文学作品进行精确理解,就无法感悟文章内涵、不能切身体会作者思想。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生活化情景的渗透,使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较好的激发,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比如,在学习《背影》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情况,以“背影”为题材写作文,这样就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融合在一起了。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以后,教师使用多媒体将父子情深的视频、图片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课文情感,对作者的思想情感就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二、进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法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然后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这种角色扮演分析教学内容,充分体会教学人物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比如在中职语文课堂上,会有很多故事情节性比较强的小说需要学生学习,角色扮演一直被广大教师所采用,例如重新编排剧本,分角色朗读,在课堂上演出,等等。这种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习如何进行人际交往,提高社会能力。例如,在学习《项链》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别扮演课文里人物的角色:玛蒂尔德、玛蒂尔德的丈夫、路瓦裁夫人和珠宝店的老板,让同学们进行课上表演。通过这个短剧表演,无论是出演的同学们还是观看的同学们都会对文章人物的性格变化一目了然,学生能够很直观地感受文章要表达出来的意思,即玛蒂尔德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的影响,导致自身虚荣心过于膨胀,害人害己。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为学生提供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章要传达的中心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开展思维训练
我们提倡中职语文课同样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绝不照搬普通高中的那一套做法,而应按照市场对技能人才文化素养的具体要求,结合语文教学的固有原则和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合理地设计问题,引发思考,启迪智慧,并安排好听、说、读、写的训练。譬如工科类的专业在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语文(职业模块)》时,会学到卡尔?马克思在高中毕业时写的一篇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在扫除字词障碍后理清课文思路,然后抓住“考虑”这一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思考:人们在选择职业时“没有认真考虑”哪些情况,产生了哪些后果;从“认真考虑”方面又讲述了哪些内容;作者认为选择职业的主要指针是什么;为什么说为人类幸福而工作才是最高尚的职业;等等。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先对文章进行阅读、理解、接收,然后再进行判断和推理,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过程。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尽管从阅读理解到分析判断每个环节的任务都不轻松,也都需要语文教师的提示和点拨,但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必然会有起色、有进步、有提高。而且在语文课上阐发的观念和缜密的逻辑推理,对于即将面临择业、就业和创业的中职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更加深刻的指导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在中职教材中,如《像山那样思考》《好雪片片》《一碗清汤荞麦面》《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等课文,都蕴涵深厚的人文情愫和人文关怀,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远离甚至抛弃必要的思维训练,学生也就无从体会和感悟,语文教学自然也就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求真、从善、爱美的思想品质的情意目标。尤其在现阶段,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品质普遍偏低,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要在语文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对复杂的现实世界进行必要的思考,对林林总总、千变万化的身边事物做出判断和取舍,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理想,改变自身诸如不懂感恩、好逸恶劳、缺乏同情心,不爱护自然等诸多不良品性和习惯。
四、准确评价任务
一般情况下,可先由学生自己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再由学习小组内成员互相评价各自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最后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或组织疑点难点讨论综合评价,以此来检测学习效果。任务结束实施评价之后,教师要及时讲评,反馈矫正,查漏补缺,确保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全面达成教学目标。“积跬步而致千里,聚细流而成江海”。任务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是“教——学——做”的完整行动过程。只要教师勤于探索,勇于实践,耕耘不辍,弛而不息,坚持科学设定任务,认真解析任务,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一个个任务,教学目标定能实现,教学质量必将提高。
自21世纪开始,我国便开始大力推行职业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成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改革重点。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仍采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即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听课做练习,极大地忽略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学习效率低,磨灭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好感,而且导致学生创新精神、语文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学习不到位。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除了引导学生学习以外,教师也应该改变教学理念和模式,让课堂变得活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