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信息化手段在中职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运用

【作者】 蒋 淳

【机构】 四川省武胜万善职业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手段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同样得到了广泛的教学运用。本文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优化听说读写实践和增大教学容量三方面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信息化手段;运用

  随着教育科技发展,以信息化手段助力教学效果提升成为了教育部倡导数字化教育的重要追求。纵观现行课堂,在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无不是在将信息化手段作为提效提质重要支撑的实践在推进。而中职语文教学也同样需要这样的工具来助力学生就业创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培养。由于中职学生汉语水平普遍偏低,加之他们自身对语文课堂的教与学都没有多浓厚的兴趣,致使他们在这样的实践中的注意力、思维力不能很好地被调动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走出“我讲你听”的“满堂灌”旧模式,利用新的理念指导自我创新实践,通过活用教法、资源实现课堂的不断变革。把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于现行课堂中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探索,其教学意义且多且好,既能使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更好地组织起来,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改善教与学效果。
  一、运用信息化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我要学”兴趣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育是以书面材料为基础的“裸口教”,只有黑板作呈现载体,这种缺乏直观的形象表现如果没有强烈兴趣作动力供给自然会让人觉得乏味。而利用信息化手段来优化呈现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将文本、声音和图像相结合,必要时还可以利用动画和视频影像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使我们实施的语文课堂走上信息化教学之路,在这充满生机求知路途中学生自然就会感受到语文课堂兴趣盎然。比如,在《鸿门宴》的教与学过程中,为了不让学生被枯燥难懂的文言文吓得没有兴趣学,我们就可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剪辑相关影视片断来优化呈现,点燃学生“我要学”兴趣,使他们注意力聚焦在内容上,在对故事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再细读文本走进课文,这样自然就会感受到内容的简单好学。而且这样的实施还能使他们耳目一新,更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个故事这篇课文,实现“学”的优化。
  二、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听说读写,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在听、说、读、写的展开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手段中的多媒体设备就可有效起到优化路径的作用,特别是其营造出的良好的教学气氛可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听说读写实践的兴趣。这四种方式既是语言学习的一种工具,也是我们语文课堂培养的目标所在。传统在促进这几方面展开时总感觉方式过于单一,但我们在寻找好的方法进行突破时却又苦于没有好的手段来助力。而信息化手段的教学运用却解决了这一难题。
  听。在促进学生听力发展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就可利用信息化手段来优化听觉参与学习的路径和听的内容,结合课文内容选择最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音乐作品,在安排学生听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放飞想象,帮助学生掌握文本的精华,这样就能使情景式教学达到最高境界,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佳化。比如《荷塘月色》一文教学中我们可利用信息化手段引进《春江花月夜》,《祝福》一文的教学引进《二泉映月》,把音乐播放时间安排在文章高潮部分的教学中,这样不仅能诱发学生听的兴趣,促进听的自觉和兴奋性,还能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放飞思维,激活理解力,并且让他们收获到惊喜、陶醉、兴奋的情感体验。
  说和读。利用“班班通”中的信息化手段展开说和读两种语文实践,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在说的表达能力和读的阅读技能培养上发挥主体作用。在教学《我与地坛》时,利用《懂你》的音乐让学生自己进行有节奏的朗诵,而且这种标准化的范读还能向听者提供发音、语速、声调、停顿等范本。有了这种范本就可有效促进学生模仿,当他们读得“有模有样”时,“味”就出来了,而且也能理解了。培养学生说和读等语文实践能力就是要使学生敢于张口说语文、勤于张口读语文。在此过程中,信息化手段就可起到营造氛围和提供示范等多重效果。
  写。信息化手段的教学运用所产生的巨大的信息量能够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施中我们通常会给同学们呈现一些好的作品作示范范例,以便他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写法要求和获得生动参照,特别是在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议论文中材料与论点的关系、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方法、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的方法与效果等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手段就更能直观,化枯燥为形象感知。特别是在自能改文的教学示范中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的便利更能体现教学直观,而且这种实施,比粉笔和黑板更具示范性、针对性和有说服力。
  三、运用信息化手段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化手段的教学运用因其自身的信息量大,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所教知识的整个过程,在优化视听中促进了感官兴奋性生成,故而在促进学生理解建构中起到了很好的提效作用,从而节约了时间,腾出了课堂空间,实现了提效效果。作为实施者,就可将这样的时间和空间又利用起来开展其他语文实践。比如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内容教学时我们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就可事半功倍而提高教学效率。很多老师以为该文节选自《红楼梦》学生就会很熟悉,其实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中间又有几人去读过。所以,在解决文本陌生问题上我选择了信息化辅助。利用智能教学一体机播放了该内容的视频短片,使学生在观赏中迅速了解文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这样实施既可以减少学生理解时间,减少老师分析时间,还可激活学生兴趣增强理解力,使教与学更有效互动。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实现更好助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过程中我们不能忘了信息化手段教学运用的实施,并且还要克服其缺点,使其高效为我们教学提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春浩,谈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