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作者】 宋喜凤
【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近几年来,我国在教育方面不断贯彻并落实新的教育政策,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于各学科提出了革新要求,需要围绕学科核心价值观念,完成对音乐教学的调整与优化。在当前高中音乐教学中,关注学生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全面培养,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音乐教学;鉴赏能力;策略探讨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对高中生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音乐创新能力。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是重要时期,教师应深刻认识到音乐鉴赏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急迫性。让学生在高中阶段灌输音乐素养,培养美化品格。只有不断探索音乐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发挥其余热。
一、突出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鉴赏
高中生是音乐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音乐鉴赏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由于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忽视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特别是审美方法的教学和鉴赏习惯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面对音乐曲目时难以进行主动鉴赏、独立鉴赏,难以形成科学的音乐鉴赏意识,影响班级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专题鉴赏课程、自主鉴赏任务的设计入手,为学生创造更多进行音乐鉴赏实践的空间。以《乡土的情怀》的教学为例,本课以民族音乐为主题,包含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要求学生能够建立音乐文化与民族风土人情之间的紧密联系,了解音乐文化是体会各个地区民族风情的重要途径。本课音乐类型相对多元,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时可以突出音乐文化的主题,为学生设计一个自主鉴赏任务,鼓励学生在课下搜集与俄罗斯民族、挪威民族的生活背景、发展历程等相关知识,了解其音乐风格和主基调。在了解背景和特色的基础上,开设专题民族音乐鉴赏课程,通过这种形式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积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将音乐鉴赏的方法渗透到日常学习之中,培养学生自主鉴赏的意识和能力。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在高中阶段,音乐学科的教学开展不但要传授好知识,也要对高中生鉴赏能力加强培养,以此陶冶他们情操,让高中生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了解。首先应根据他们爱好研究有效教学策略,并应用于实践,才能更好的落实培养计划。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以辅助,将音乐转化成图文并茂的视频,让高中生认真聆听与鉴赏,能丰富他们情感体验,促使高中生完全掌握知识,得以认知音乐艺术价值,实现鉴赏能力提升。例如,在《黄河颂》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加强培养高中生鉴赏能力,会让课堂更具吸引力,使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本首歌曲中速稍快,是由现代诗人光未然的现代诗改编,讴歌了黄河宏伟气势,意境开阔高远且充满力量,能给人强烈精神震撼。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搜集视频版本歌曲,整理后在课堂播放,让高中生认真聆听与仔细鉴赏。这种直观方式呈现歌曲中黄河壮观、磅礴气势,会给予高中生丰富情感体验,使其透彻领悟歌曲中要传达的精神与情感。不但会提高高中生鉴赏能力,也能使其理解、掌握好本课知识,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与艺术价值,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三、借助微课补充背景资料,降低学生鉴赏难度
鉴赏音乐作品的前提是了解创作背景、把握作词者和作曲者在特定时期的感受,从而揣摩其创作意图,再据此分析曲调、节奏、情感内涵以及对应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高质量地完成鉴赏任务。例如,高中音乐教师在教授《保卫黄河》前制作微课课件,准确且完整地介绍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从而将其放在特定历史时期中,让学生联想革命年代的具体景象去分析,感受简洁有力的歌词中蕴含着的来自革命先烈的呐喊,体会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浴血奋战的不屈精神,然后再联系歌曲的节拍展开分析,说一说作曲的特点和优势。借助微课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之后,学生们的鉴赏思路会更加清晰,能够迅速把握要点,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且可以准确把握乐曲中蕴含的情感,再从外在形式分析其表现情感、增强音乐力度的方法,也会在实际演唱时根据鉴赏所得融入个人感情,彰显出乐曲的魅力,有助于增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同时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
四、调整作品难度,锻炼学生鉴赏能力
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鉴赏能力都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地调节音乐作品的难度,尽量选择结构短小、鲜明的音乐作品。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后,可以尝试去阅读几部名著。对于那些感知、鉴赏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一些经典作品,那么不但很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会对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造成不良的影响。但是,如果有一些具有演唱能力、识谱能力较高的学生,如果重复地让他们学习一些基本音阶,这不但会导致学生慢慢地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还会造成学生的精力和时间的浪费。所以,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并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潜能,教师应该对音乐作品的难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在指导学生欣赏《第五交响曲》的时候,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脱离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所以不能要求学生去感受、去理解,而是要让学生从主题的特点、发展过程开始,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和理解这种风格,从而为学生的欣赏提供更好的环境。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不仅要使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美,学会鉴赏其中的美,还要学会如何去表现其中的美、创造音乐美。新时代背景下,学生需要得到全面发展,提升人文素养和音乐素养。高中阶段作为素质教育中的关键一环,应更为注重音乐鉴赏和创作,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其音乐鉴赏能和创造力,使其成为全面发展且身心健康的高素质高中生,通过音乐这面镜子照射出更广阔的大千世界,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吴瑕.高中音乐课堂培养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教学策略[J].智力,2023(1):163-166.
[2]李子叶,沙莎.钢琴即兴伴奏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戏剧之家,2023(4):130-132.
【关键词】 音乐教学;鉴赏能力;策略探讨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对高中生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音乐创新能力。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是重要时期,教师应深刻认识到音乐鉴赏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急迫性。让学生在高中阶段灌输音乐素养,培养美化品格。只有不断探索音乐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发挥其余热。
一、突出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鉴赏
高中生是音乐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音乐鉴赏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由于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忽视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特别是审美方法的教学和鉴赏习惯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面对音乐曲目时难以进行主动鉴赏、独立鉴赏,难以形成科学的音乐鉴赏意识,影响班级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专题鉴赏课程、自主鉴赏任务的设计入手,为学生创造更多进行音乐鉴赏实践的空间。以《乡土的情怀》的教学为例,本课以民族音乐为主题,包含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要求学生能够建立音乐文化与民族风土人情之间的紧密联系,了解音乐文化是体会各个地区民族风情的重要途径。本课音乐类型相对多元,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时可以突出音乐文化的主题,为学生设计一个自主鉴赏任务,鼓励学生在课下搜集与俄罗斯民族、挪威民族的生活背景、发展历程等相关知识,了解其音乐风格和主基调。在了解背景和特色的基础上,开设专题民族音乐鉴赏课程,通过这种形式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积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将音乐鉴赏的方法渗透到日常学习之中,培养学生自主鉴赏的意识和能力。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在高中阶段,音乐学科的教学开展不但要传授好知识,也要对高中生鉴赏能力加强培养,以此陶冶他们情操,让高中生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了解。首先应根据他们爱好研究有效教学策略,并应用于实践,才能更好的落实培养计划。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以辅助,将音乐转化成图文并茂的视频,让高中生认真聆听与鉴赏,能丰富他们情感体验,促使高中生完全掌握知识,得以认知音乐艺术价值,实现鉴赏能力提升。例如,在《黄河颂》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加强培养高中生鉴赏能力,会让课堂更具吸引力,使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本首歌曲中速稍快,是由现代诗人光未然的现代诗改编,讴歌了黄河宏伟气势,意境开阔高远且充满力量,能给人强烈精神震撼。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搜集视频版本歌曲,整理后在课堂播放,让高中生认真聆听与仔细鉴赏。这种直观方式呈现歌曲中黄河壮观、磅礴气势,会给予高中生丰富情感体验,使其透彻领悟歌曲中要传达的精神与情感。不但会提高高中生鉴赏能力,也能使其理解、掌握好本课知识,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与艺术价值,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三、借助微课补充背景资料,降低学生鉴赏难度
鉴赏音乐作品的前提是了解创作背景、把握作词者和作曲者在特定时期的感受,从而揣摩其创作意图,再据此分析曲调、节奏、情感内涵以及对应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高质量地完成鉴赏任务。例如,高中音乐教师在教授《保卫黄河》前制作微课课件,准确且完整地介绍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从而将其放在特定历史时期中,让学生联想革命年代的具体景象去分析,感受简洁有力的歌词中蕴含着的来自革命先烈的呐喊,体会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浴血奋战的不屈精神,然后再联系歌曲的节拍展开分析,说一说作曲的特点和优势。借助微课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之后,学生们的鉴赏思路会更加清晰,能够迅速把握要点,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且可以准确把握乐曲中蕴含的情感,再从外在形式分析其表现情感、增强音乐力度的方法,也会在实际演唱时根据鉴赏所得融入个人感情,彰显出乐曲的魅力,有助于增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同时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
四、调整作品难度,锻炼学生鉴赏能力
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鉴赏能力都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地调节音乐作品的难度,尽量选择结构短小、鲜明的音乐作品。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后,可以尝试去阅读几部名著。对于那些感知、鉴赏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一些经典作品,那么不但很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会对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造成不良的影响。但是,如果有一些具有演唱能力、识谱能力较高的学生,如果重复地让他们学习一些基本音阶,这不但会导致学生慢慢地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还会造成学生的精力和时间的浪费。所以,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并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潜能,教师应该对音乐作品的难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在指导学生欣赏《第五交响曲》的时候,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脱离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所以不能要求学生去感受、去理解,而是要让学生从主题的特点、发展过程开始,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和理解这种风格,从而为学生的欣赏提供更好的环境。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不仅要使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美,学会鉴赏其中的美,还要学会如何去表现其中的美、创造音乐美。新时代背景下,学生需要得到全面发展,提升人文素养和音乐素养。高中阶段作为素质教育中的关键一环,应更为注重音乐鉴赏和创作,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其音乐鉴赏能和创造力,使其成为全面发展且身心健康的高素质高中生,通过音乐这面镜子照射出更广阔的大千世界,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吴瑕.高中音乐课堂培养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教学策略[J].智力,2023(1):163-166.
[2]李子叶,沙莎.钢琴即兴伴奏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戏剧之家,2023(4):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