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探索“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浅论
【作者】 王世清
【机构】 青海省大通县桥头第一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小学教师关注的话题。在学校课堂中,作业的布置往往关系到小学数学的整体质量,然而有的老师安排数学作业时只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并没有使作业起到真正的效果。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从多方面思考按照学生不同水平设置不同作业,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布置作业,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思维和协作精神,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双减;小学数学;课堂作业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传统数学作业的布置往往关乎着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而传统数学作业由于作业内容单调、形式乏味,会导致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写数学作业,对数学作业日渐厌烦。所以,老师在实际课堂中就要按照教学布置,设计出学生喜欢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可以感受到更多的数学练习的技巧和快乐,通过数学作业的布置与完成实现数学成绩的提升。
一、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适当的前置作业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乐于做作业的前提是作业是有趣的、吸引学生的眼球,而学生的日常生活非常接近,使学生有一种亲密感。通过研究设计进行合理的前置作业,让学生由消极的学习状态向积极的转变。前置作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让学生们自己想办法从哪里开始,在此阶段,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第二阶段,同学们相互协作,在这个时候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对某个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通过此时的小组交流,他们可以更加冷静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预设作业,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养成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二、注重学生合作学习精神
传统课堂作业中,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基本都会强调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作业,所以一些学生产生了害怕作业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设置一些必须小组协作方可进行的作业。比如:老师应该将同学分成几个分组,并且每组指派一位队长,要求组员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数学报,数学报的主要内容就是将与数学有关的知识进行汇总,然后再学期结束后,将欣颖的数学论文张贴在墙壁上,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增进学习,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统计》这一课时时,老师可布置分组以完成统计各个小队家庭成员一礼拜用水与电费用量。让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数学,并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与实际生活积极结合
课堂作业是学生作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客观事实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目前,新课改也在进一步地强调,将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应用于实践,有效地使小学生的数学实践和基本知识学习相互整合,鼓励他们不断进行实践活动,从活动中找出数学答案,这对数学教师提高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有创新精神。实践活动也需要合理地整合,然后他们可以将他们所学到的知识与课堂实践生活相结合,这也为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例如,当学生学习克的部分时,老师可以创造性地安排数学家庭的课堂作业,让学生帮助妈妈在超市买400克小米和30克红枣。回家后,加入2000克煮小米红枣粥,通过具体实际操作,使学生对克有自己的感受,能大概感受到克有多重。在第二天的课堂中,把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结果在课堂上加以分享,并利用我们这个研究方法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和日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让学生通过与生活相关的实践中,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考虑到小学生多样性的实际需求
通过做作业,学生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同时还可以促使中小学生全方位地、终身地的发展和培养,因此老师们也就必须对课堂作业做出更加个性化的设计。而且,创新性地课堂作业,还可以帮助学生与父母共同完成家庭作业,加强亲子间的关系,从而促进了亲子间的情感沟通,通过学校、家长的合作沟通,来提升和发展学生在校内的学习效果。通过这个方法,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成长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学生。
同时,老师在安排教学工作时,一定要合理恰当,而对未做完作业的同学,要问他为什么没有做好,不要随便责备。教师的态度会影响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对于没有完成作业就严厉批评这种行为,会造成孩子们产生消极的情绪,从而减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造成怀着敷衍的心情完成作业,或者只是为应对教师的检查而完成学作业,老师这么做,虽然提高了学生数学作业的数量,但是作业的品质却并不合格,因为这样的话既不利于学员巩固课程的所学内容,又不利于学生掌握才能的培养,同时也会增加孩子们对数学的反感,进而更严重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完善作业评价体系
通过作业评价,学生可以系统的认识自己缺陷和不足,从而有效地充实知识结构。首先,教师应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与联系,使家长充分地认识到课堂作业的必要性,并指导学生高效地完成。同时,认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状况,提供适当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再次,学生应该参与评价,这样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对方的作业完成情况,这样学生的主观意识就可以得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之间也就能互相学习与成长。当老师在进行作业评价等教学活动时,不可以仅仅提出学生的错误问题,而且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刻地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如有些出错是由于过分粗心造成,老师要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态度。一些出错则是由于不能牢固把握知识点而造成,老师要予以针对性指引,以引导其熟练地把握。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课堂作业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对提数学核心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小学的数学教师,应科学运用有限课堂时间,把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扩展到实际生活各方面上,使数学课堂作业和生活有机地融合,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冲破原有束缚,从而使得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具有较高热情和积极性,能起到在积累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实践活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研究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洁.探索“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浅论[J].小学生(下旬刊),2023,(01):121-123.
[2]李学涛.“双减”政策下减负增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实践探索[J].学苑教育,2022,(33):42-43+46.
[3]刘生辉.“双减”政策下探索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新教师,2022,(06):55-56.
【关键词】 双减;小学数学;课堂作业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传统数学作业的布置往往关乎着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而传统数学作业由于作业内容单调、形式乏味,会导致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写数学作业,对数学作业日渐厌烦。所以,老师在实际课堂中就要按照教学布置,设计出学生喜欢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可以感受到更多的数学练习的技巧和快乐,通过数学作业的布置与完成实现数学成绩的提升。
一、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适当的前置作业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乐于做作业的前提是作业是有趣的、吸引学生的眼球,而学生的日常生活非常接近,使学生有一种亲密感。通过研究设计进行合理的前置作业,让学生由消极的学习状态向积极的转变。前置作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让学生们自己想办法从哪里开始,在此阶段,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第二阶段,同学们相互协作,在这个时候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对某个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通过此时的小组交流,他们可以更加冷静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预设作业,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养成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二、注重学生合作学习精神
传统课堂作业中,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基本都会强调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作业,所以一些学生产生了害怕作业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设置一些必须小组协作方可进行的作业。比如:老师应该将同学分成几个分组,并且每组指派一位队长,要求组员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数学报,数学报的主要内容就是将与数学有关的知识进行汇总,然后再学期结束后,将欣颖的数学论文张贴在墙壁上,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增进学习,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统计》这一课时时,老师可布置分组以完成统计各个小队家庭成员一礼拜用水与电费用量。让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数学,并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与实际生活积极结合
课堂作业是学生作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客观事实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目前,新课改也在进一步地强调,将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应用于实践,有效地使小学生的数学实践和基本知识学习相互整合,鼓励他们不断进行实践活动,从活动中找出数学答案,这对数学教师提高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有创新精神。实践活动也需要合理地整合,然后他们可以将他们所学到的知识与课堂实践生活相结合,这也为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例如,当学生学习克的部分时,老师可以创造性地安排数学家庭的课堂作业,让学生帮助妈妈在超市买400克小米和30克红枣。回家后,加入2000克煮小米红枣粥,通过具体实际操作,使学生对克有自己的感受,能大概感受到克有多重。在第二天的课堂中,把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结果在课堂上加以分享,并利用我们这个研究方法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和日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让学生通过与生活相关的实践中,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考虑到小学生多样性的实际需求
通过做作业,学生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同时还可以促使中小学生全方位地、终身地的发展和培养,因此老师们也就必须对课堂作业做出更加个性化的设计。而且,创新性地课堂作业,还可以帮助学生与父母共同完成家庭作业,加强亲子间的关系,从而促进了亲子间的情感沟通,通过学校、家长的合作沟通,来提升和发展学生在校内的学习效果。通过这个方法,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成长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学生。
同时,老师在安排教学工作时,一定要合理恰当,而对未做完作业的同学,要问他为什么没有做好,不要随便责备。教师的态度会影响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对于没有完成作业就严厉批评这种行为,会造成孩子们产生消极的情绪,从而减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造成怀着敷衍的心情完成作业,或者只是为应对教师的检查而完成学作业,老师这么做,虽然提高了学生数学作业的数量,但是作业的品质却并不合格,因为这样的话既不利于学员巩固课程的所学内容,又不利于学生掌握才能的培养,同时也会增加孩子们对数学的反感,进而更严重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完善作业评价体系
通过作业评价,学生可以系统的认识自己缺陷和不足,从而有效地充实知识结构。首先,教师应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与联系,使家长充分地认识到课堂作业的必要性,并指导学生高效地完成。同时,认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状况,提供适当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再次,学生应该参与评价,这样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对方的作业完成情况,这样学生的主观意识就可以得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之间也就能互相学习与成长。当老师在进行作业评价等教学活动时,不可以仅仅提出学生的错误问题,而且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刻地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如有些出错是由于过分粗心造成,老师要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态度。一些出错则是由于不能牢固把握知识点而造成,老师要予以针对性指引,以引导其熟练地把握。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课堂作业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对提数学核心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小学的数学教师,应科学运用有限课堂时间,把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扩展到实际生活各方面上,使数学课堂作业和生活有机地融合,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冲破原有束缚,从而使得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具有较高热情和积极性,能起到在积累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实践活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研究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洁.探索“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浅论[J].小学生(下旬刊),2023,(01):121-123.
[2]李学涛.“双减”政策下减负增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实践探索[J].学苑教育,2022,(33):42-43+46.
[3]刘生辉.“双减”政策下探索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新教师,2022,(0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