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幼儿园主题课程中自然资源的有效运用

【作者】 杨春艳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四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幼儿园主题课程是指幼师定期根据相关主题进行材料准备,并在当期围绕主题来对幼儿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这属于发散式的知识面拓展课程,主题课程的开展要求尽可能地贴近幼儿的生活,并且尽可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而主题课程的课程资源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大体分为两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虽然自然资源在教育过程中较少提及,但是自然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能够让教育内容多样化,本文就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幼儿园主题课程的有效性展开讨论。
  【关键词】 幼儿园;主题课程;自然资源

  幼儿园开展主题课程的价值意义在于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学习到更多有趣的知识。开展发挥幼儿自主性的主题课程能够促进幼儿的独立成长,还能够增强幼师关注学生的自觉性,意识性;开展提高幼儿表达的主题课程能够鼓励孩子学会表达,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展保护环境的主题活动课程能够让幼儿提高环保意识,遵循自然规律,不破坏生态环境。总之,有选择地开展主题课程是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
  一、携带自然物品,增加幼儿见识
  幼儿园通常是以保护幼儿不受伤为核心目的来进行管理,这也就间接决定了对于一些特殊的主题课程幼儿将无法切身地去接受,为了保证幼儿健康成长,那些特殊的主题课程的内容或许只能停留在幼师所讲的故事之中,又或者只能在多媒体上见到。但是如果幼师通过携带相关自然物品的方式来进行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兴趣,还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危险。例如,在进行培育幼儿科学思维能力的主题课程的时候,幼儿年纪过小,不可能让幼儿真正地去从事科学研究实验,但主题课程又如此要求,因此幼师在计划教学的时候能够携带一些自然物品进入幼儿园,提供幼儿进行观察、探索,让幼儿的科学思维在不接触危险物品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提升。至于选择的自然物品,老师可以携带风格迥异的石头或者不同品种的树叶,这些物品相对而言都比较安全并且贴近自然,幼师能够在进行主题教育的过程中让幼儿自我探索这些自然物品之间的关联,观察大自然的一石一木。由于不同地域的矿类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只需要通过一块石头就能讲述当地的自然风光,从而让幼儿对大自然产生许多科学探究的兴趣。又或者通过演示不同树叶掉落在地面的方向来让幼儿发现探索其中的奥秘,他们会惊喜地发现树叶大多是背朝上,或许幼师向几岁的幼儿解释叶肉组织等专业术语是困难且没必要的,但是幼师能够用幼儿理解的表达方式来进行科普,比如幼师能够说“树叶的正面平时比较贪吃,吸收的营养比背面多,所以肚子也比背面大,因此树叶落下的时候较轻的一面在上......”总之,在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培育幼儿科学思维的主题活动时,既需要考虑到自然资源与科学的关联性,也需要考虑到幼儿的心智能否理解的问题,并且要尽量让幼儿自己去观察,达到培育科学思维的目的。
  二、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这些都是他们天然的学习环境。而自然资源的丰富让大自然成为了幼儿最好的教材,并且由于幼儿生性热爱大自然,在他们眼中,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他们对这个新奇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这让幼儿们十分热衷于探索未知。而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幼儿心智的发展,还能够培育幼儿团结友爱的优秀品质,在实践过程中还能够让幼儿形成自我、他人、自然的稳定架构,让幼儿产生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思考,且由于幼儿好动的成长特征,实践活动能够充分释放幼儿的天性。因此我们可以说,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促进幼儿社会性成长的最佳途径,除此之外,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实践相连接是重要且有效的。例如,在开展珍惜粮食的主题教育的时候,幼师可以带领幼儿园开辟一处菜地,通过让幼儿亲自种植蔬菜来感受粮食来之不易,在这一过程里,幼儿不仅需要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还需要考虑到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合作;又或者可以带领幼儿前往田野,实实在在地去接触大自然所供养的一切,去感受农民的勤劳。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幼儿实践时,幼师只需要扮演好指引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也就是告诉幼儿进行实践的具体流程方式,而不必过多干涉幼儿行为,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尊重其主体地位。
  三、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特殊游戏
  由于幼儿喜欢游戏的天性,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大多是寓教于乐。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还不至于压抑幼儿的天性,并且由于幼儿心智发展不完全,其认知能力有缺陷,认知经验也相对来说比较缺乏,只通过知识的讲解具有一定局限性,无法让幼儿足够了解这个世界,由于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也是幼儿获得发展的最基本的途径,幼儿的身心发展能够通过游戏实现,因此在开展主题课程的时候必然无法缺少这一游戏环节,需要借助游戏达到教育目的。而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则决定了游戏形式的多样性,相比冰冷的游戏器材,大自然提供给幼儿的游戏资源更生动,是提升幼儿兴趣的根本,幼师能够借助自然资源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例如,在开展保护环境的主题课程时,幼师教过幼儿垃圾分类的知识之后,幼师能够带领幼儿回归大自然,在大自然里收集被人类遗弃的垃圾,然后让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的游戏,看谁能够又快又正确地分类。在捡垃圾的过程中,幼儿不仅树立了要爱护环境的思想,还提高了动手能力;而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游戏的兴趣,还顺势深化了垃圾分类的知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自然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找到自然资源与主题教学相结合的正确方式,使自然资源在主题教学能够有效利用,这样幼儿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然后,在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也需要规避一定的问题,最主要的便是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状况和理解能力,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坚持其主体地位。最后,幼儿教学大多偏向寓教于乐,自然资源融入主题课程时应当考虑到课程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叶春清.幼儿园自然资源在教育实践中的开发与利用[C].//首届北京市幼儿园教师培训论坛论文集.2013:57-61.
  [2]梅晓琳.大自然,孩子们的宝贝——浅谈幼儿园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J]. 家庭.育儿,20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