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
【作者】 安秀花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自从“减负教育”提出以来,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减负与增效之间的关系,减负针对于学生层面而言,让学生的学习压力适当的减轻,而增效针对于语文学习的效果,教师需要突破常规,设计出小学语文教学方案。目前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充分掌握相关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灵活地使用语文的学科知识,从而使其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应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但是,在目前的阶段,仍然有一些教师采取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求,而且还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阻碍了有效的语文课堂建设。语文学科中阅读与写作是关键的两部分,素质教育普及的大背景下,仍存在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难以与时俱进,缺乏读写结合教学的意识,教学比较形式化,依旧以传统的方法教育学生,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枯燥,往往机械地做着阅读练习与写作练习,忽视了读与写的关联,教学效率不高,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依赖教师的习惯,不主动动脑思考,自学能力不足,课外拓展匮乏。一方面让学生把握学习的整体思路,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能够结合具体的语篇,总结出语文学习的规律,而部分的学生,将重点放置在语篇的学习,而忽视对语文学习技巧的掌握,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之中的现实性问题,因此,教师结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可以看出双减政策的提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是政策性的导向,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与班级之中的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一方面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把握语文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从而突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为今后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导入环节。
课堂导入非常重要,优质的导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学习情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从导入这一环节入手,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愿望。例如:在教学《落花生》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围绕文本内容设置了如下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果不其然,学生被谜语吸引,萌生了强烈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迫切地想要探究谜底。此时,教师并未直接出示谜底,而是将舞台交给学生,鼓励学生阐述谜面的含义,了解花生的样子。在此基础上,展示谜底——“花生”,为学习“做人要做花生一样的人”做好铺垫,更好地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2.借助媒体技术,创设优良情境。
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多媒体是一种形式丰富的资源宝库,它能够呈现出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资料。这些直观生动的画面、悦耳聆听的声音,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刺激学生的视觉及听觉,进而达到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在课堂的导入环节里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到课堂上。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雷锋助人为乐的事迹录像,让学生了解雷锋并受到感染。看完后,可以引导学生用词语形容自己的感受。紧接着提出一个问题: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利用录像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再对学生进行提问,能充分激发学生想要读书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利用课外良好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社会,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与网络信息媒体的发展密切相关,当然也影响了现在的学生。很多小学生没有读书的意识,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读书就是其课余时间最好的选择。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特别是结合所学的课内知识给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指导,这既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又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此外,还可以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讲先辈名人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动人故事,来告诉学生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学生知晓这是提升其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引起学生的重视,逐渐养成阅读习惯。
3.利用文言文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其除了是教学内容之外,也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工具。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教师在教学文言文前可以先简略讲述这篇文言文所写的故事或与文言文相关的名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精卫填海》一文时,教师先讲故事:“炎帝的女儿去东海游泳,不幸溺死,化为精卫鸟,每天用嘴衔树枝和石块来填东海。”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降低了学习难度,自然会有兴趣投入到课文学习中。这时再引导学生去读这篇文言文,学生自然兴趣很浓厚。
4.组织角色扮演,开展游戏活动。
随着年段的提升,语文知识难度有所增加,但学生依旧爱玩,对于游戏活动,他们往往是神采飞扬、乐此不疲。基于学习兴趣激发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尝试将趣味十足的游戏元素融入到课堂上,将原本乏味的语文学习转变为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在玩中学、学中玩,实现寓教于乐。例如:在教学《将相和》这一课的时候,可以明确的是,本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以及“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组成的,主要讲述了蔺相如与廉颇从“不和”到“和”的过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特点鲜明,十分适合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开展角色扮演的游戏活动。当然,在此之前,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剖析文本,把握人物的心理、特征,在演绎中更好地贴近角色。这样,学生在演绎中深化对人物关系的理解,明晰故事脉络,了解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而且,在参与演绎、观看演绎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会强化,积极地解读文章。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可以发挥已有资源的作用,紧扣故事展示图片或音频,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丰富人物角色,增强对文本的感知。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做到自律,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能够真正自愿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据数据显示,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其次,有很多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本身成绩始终提高不上,会在内心产生恐惧。所以,老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鼓励学生自主去进行实践学习。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当前所学语文知识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这不仅仅是有鼓励,也要对其存在的不足做出批评教育。
(三)运用“预学单”、“助学单”、“延学单”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效果,因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效果的好坏又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师生都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设计“预学单”让学生课前预习时完成,课堂上,教师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助学单”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当堂完成教师的作业。“延学单”是教师设计的让学生用上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完成相应的练习。这样学生一课一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优化课后作业结构。
在有效作业的设计中,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设计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此时教师就要摒弃“题海战术”,选择最有效最重点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语文知识的巩固练习,拓展迁移。要让学生认知到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并结合生活化知识完成作业反馈。
(五)明确评价。
教师指导组内分工合作,选择一名学生作为小组长,领导小组,其余组员按照各自优势进行分工,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明确讨论的目的,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与理解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老师应该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及时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进行扩展阅读,增加知识量,进行课后作业设计,减轻学生的负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双减工作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自从“减负教育”提出以来,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减负与增效之间的关系,减负针对于学生层面而言,让学生的学习压力适当的减轻,而增效针对于语文学习的效果,教师需要突破常规,设计出小学语文教学方案。目前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充分掌握相关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灵活地使用语文的学科知识,从而使其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应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但是,在目前的阶段,仍然有一些教师采取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求,而且还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阻碍了有效的语文课堂建设。语文学科中阅读与写作是关键的两部分,素质教育普及的大背景下,仍存在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难以与时俱进,缺乏读写结合教学的意识,教学比较形式化,依旧以传统的方法教育学生,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枯燥,往往机械地做着阅读练习与写作练习,忽视了读与写的关联,教学效率不高,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依赖教师的习惯,不主动动脑思考,自学能力不足,课外拓展匮乏。一方面让学生把握学习的整体思路,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能够结合具体的语篇,总结出语文学习的规律,而部分的学生,将重点放置在语篇的学习,而忽视对语文学习技巧的掌握,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之中的现实性问题,因此,教师结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可以看出双减政策的提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是政策性的导向,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与班级之中的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一方面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把握语文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从而突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为今后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导入环节。
课堂导入非常重要,优质的导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学习情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从导入这一环节入手,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愿望。例如:在教学《落花生》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围绕文本内容设置了如下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果不其然,学生被谜语吸引,萌生了强烈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迫切地想要探究谜底。此时,教师并未直接出示谜底,而是将舞台交给学生,鼓励学生阐述谜面的含义,了解花生的样子。在此基础上,展示谜底——“花生”,为学习“做人要做花生一样的人”做好铺垫,更好地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2.借助媒体技术,创设优良情境。
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多媒体是一种形式丰富的资源宝库,它能够呈现出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资料。这些直观生动的画面、悦耳聆听的声音,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刺激学生的视觉及听觉,进而达到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在课堂的导入环节里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到课堂上。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雷锋助人为乐的事迹录像,让学生了解雷锋并受到感染。看完后,可以引导学生用词语形容自己的感受。紧接着提出一个问题: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利用录像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再对学生进行提问,能充分激发学生想要读书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利用课外良好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社会,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与网络信息媒体的发展密切相关,当然也影响了现在的学生。很多小学生没有读书的意识,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读书就是其课余时间最好的选择。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特别是结合所学的课内知识给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指导,这既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又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此外,还可以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讲先辈名人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动人故事,来告诉学生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学生知晓这是提升其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引起学生的重视,逐渐养成阅读习惯。
3.利用文言文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其除了是教学内容之外,也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工具。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教师在教学文言文前可以先简略讲述这篇文言文所写的故事或与文言文相关的名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精卫填海》一文时,教师先讲故事:“炎帝的女儿去东海游泳,不幸溺死,化为精卫鸟,每天用嘴衔树枝和石块来填东海。”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降低了学习难度,自然会有兴趣投入到课文学习中。这时再引导学生去读这篇文言文,学生自然兴趣很浓厚。
4.组织角色扮演,开展游戏活动。
随着年段的提升,语文知识难度有所增加,但学生依旧爱玩,对于游戏活动,他们往往是神采飞扬、乐此不疲。基于学习兴趣激发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尝试将趣味十足的游戏元素融入到课堂上,将原本乏味的语文学习转变为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在玩中学、学中玩,实现寓教于乐。例如:在教学《将相和》这一课的时候,可以明确的是,本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以及“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组成的,主要讲述了蔺相如与廉颇从“不和”到“和”的过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特点鲜明,十分适合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开展角色扮演的游戏活动。当然,在此之前,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剖析文本,把握人物的心理、特征,在演绎中更好地贴近角色。这样,学生在演绎中深化对人物关系的理解,明晰故事脉络,了解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而且,在参与演绎、观看演绎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会强化,积极地解读文章。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可以发挥已有资源的作用,紧扣故事展示图片或音频,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丰富人物角色,增强对文本的感知。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做到自律,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能够真正自愿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据数据显示,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其次,有很多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本身成绩始终提高不上,会在内心产生恐惧。所以,老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鼓励学生自主去进行实践学习。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当前所学语文知识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这不仅仅是有鼓励,也要对其存在的不足做出批评教育。
(三)运用“预学单”、“助学单”、“延学单”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效果,因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效果的好坏又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师生都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设计“预学单”让学生课前预习时完成,课堂上,教师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助学单”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当堂完成教师的作业。“延学单”是教师设计的让学生用上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完成相应的练习。这样学生一课一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优化课后作业结构。
在有效作业的设计中,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设计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此时教师就要摒弃“题海战术”,选择最有效最重点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语文知识的巩固练习,拓展迁移。要让学生认知到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并结合生活化知识完成作业反馈。
(五)明确评价。
教师指导组内分工合作,选择一名学生作为小组长,领导小组,其余组员按照各自优势进行分工,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明确讨论的目的,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与理解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老师应该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及时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进行扩展阅读,增加知识量,进行课后作业设计,减轻学生的负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双减工作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