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前预习的设计方法与策略
【作者】 王海霞
【机构】 青海省大通县第一完全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英语是一门语言技能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双减”背景下,需要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模式改变成以学生课前预习、合作探究、课堂检测等环节构成的新型模式,就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为学生设计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该研究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样学等,也为了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好地完成课堂各环节的学习任务。
那么,初中英语课前预习环节该如何设计呢?我认为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和预习目标
在设计预习时,不仅要有清楚明确的预习目标,还要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做好预习,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可分为以下四层:
第一在指导学生预习单词方面,可以根据音标提示单词的读音,并在小组中相互纠正。正确、熟练地学习单词。
第二在指导学生预习短语、课文的重点句型方面,根据已学有关短语提示,在课文中标记出短语并在课本上写出。以便教师和小组长课前检查。
第三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各学习小组自己组织活动,开展讨论,形成结论,教师不要过度参与。学生如有问题,教师先不要直接告知答案。
第四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根据课本上的阅读题型或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阅读理解,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大意,并完成教师设计的和练习册上的阅读理解题。
二、设计课前预习的策略
1、预习题的设计要有梯度。预习题要面向全体,由浅入深,如果题目要求都较高,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如果题目都比较容易,学生就不能获得经过自主学习之后茅塞顿开的成就感。
2、预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布置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了解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预习题要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心所在。我们在课前批阅学生的预习导学时,学生的预习效果如何、对新句型的掌握达到何种程度可以一目了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和进度。
3、预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究和学习。因此,在设计预习题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比如词汇的预习是新授课必须的预习题型,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背单词,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其他题型,如连线、猜意、填空等,预习效果会更好。
4、预习题的设计要便于检测。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后,在心理上是希望获得教师肯定性的评价的。对于所布置的预习作业,教师应巧妙地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根据需要加以检测。例如:要求预习生词,除了背出单词,还可以抽学生朗读生词,对表现优异者进行表扬和鼓励;预习要求掌握某知识点,课上可以请学生当一回小老师示范讲解。布置的预习作业只有在课堂上体现,学生才会重视,预习才会更有效。
预习的设计是随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而不断改变的,教师只有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情,更科学合理地设计预习任务,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使预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预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功能,又是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关键环节,为学生设计适合学情有针对性的课前预习内容,既能为学生创建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又能借助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良性发展。
那么,初中英语课前预习环节该如何设计呢?我认为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和预习目标
在设计预习时,不仅要有清楚明确的预习目标,还要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做好预习,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可分为以下四层:
第一在指导学生预习单词方面,可以根据音标提示单词的读音,并在小组中相互纠正。正确、熟练地学习单词。
第二在指导学生预习短语、课文的重点句型方面,根据已学有关短语提示,在课文中标记出短语并在课本上写出。以便教师和小组长课前检查。
第三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各学习小组自己组织活动,开展讨论,形成结论,教师不要过度参与。学生如有问题,教师先不要直接告知答案。
第四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根据课本上的阅读题型或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阅读理解,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大意,并完成教师设计的和练习册上的阅读理解题。
二、设计课前预习的策略
1、预习题的设计要有梯度。预习题要面向全体,由浅入深,如果题目要求都较高,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如果题目都比较容易,学生就不能获得经过自主学习之后茅塞顿开的成就感。
2、预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布置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了解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预习题要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心所在。我们在课前批阅学生的预习导学时,学生的预习效果如何、对新句型的掌握达到何种程度可以一目了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和进度。
3、预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究和学习。因此,在设计预习题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比如词汇的预习是新授课必须的预习题型,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背单词,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其他题型,如连线、猜意、填空等,预习效果会更好。
4、预习题的设计要便于检测。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后,在心理上是希望获得教师肯定性的评价的。对于所布置的预习作业,教师应巧妙地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根据需要加以检测。例如:要求预习生词,除了背出单词,还可以抽学生朗读生词,对表现优异者进行表扬和鼓励;预习要求掌握某知识点,课上可以请学生当一回小老师示范讲解。布置的预习作业只有在课堂上体现,学生才会重视,预习才会更有效。
预习的设计是随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而不断改变的,教师只有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情,更科学合理地设计预习任务,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使预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预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功能,又是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关键环节,为学生设计适合学情有针对性的课前预习内容,既能为学生创建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又能借助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