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思考

【作者】 段成靖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城南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双减”是当下网络热搜。在“双减”政策实施前,学校作业的布置具有“繁(量大)”、“难(超标)”、“偏(怪异)”、“旧(死板)”等特点,学生完成作业多是在做无效劳动,从而导致学生厌学情绪高涨。“双减”政策实施当下,学校作业布置提倡“据”、“时”、“量”、“型”、“质”、“效”相统一。通过优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真正落实学生减负增效的目标,让学生不再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还给学生一个轻松健康的作业空间,真正实现育人的全面化、个性化、精准化。
  【关键词】 “双减”;作业设计;思考

  如今“双减”正在全国“义教”各校轰轰烈烈地开展,各“义教”学校也正在全力答好“减负提质”“追求教育高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人民放心、满意的教育”这张“试卷”。基于此,笔者围绕“双减”政策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来谈谈“双减”背景下作业如何设计与实施。
  大家都知道,作业是学生最熟悉的“陌生人”,做得最多,却又了解得最少。“双减”政策虽强调“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但并不是说不布置作业。“双减”政策强调不布置“机械、重复、偏、难、怪、旧”的作业,那么“义教”学校的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就一定要按照“双减”意见的要求做,作业不能加重学生负担。在此,笔者从从事多年的一线教学和教学管理经验中得出,要真正实现“双减”政策下的“减负增效提质”,教师在作业设计与实施方面必须做到“据”、“时”、“量”、“型”、“质”、“效”相统一。
  首先,关于“据”,即布置作业的依据或根据。“双减”政策前,教师作业布置的随意性大,也没有考虑布置作业的“时”、“量”、“型”、“质”、“效”。事出有因,业出有据。“双减”当下,为了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义教阶段的教师在作业布置时必须考虑以下四个条件:一是课程标准;二是落实国家义教“双减”文件精神和“五项管理”关于作业的要求及四川省中小学减负“十严十不准”;三是根据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的“一科一辅”;四是学生实际。
  其二,关于“时”,即作业时长和作业时段。传统教学中作业的“时长”多是“不计其长”,“双减”政策明确规定“初中作业时长不超过1.5小时”。传统教学中作业的“时段”仅指课后作业,它强调的是当堂学生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和强化,而且又多是学生回到家中去完成;当下,新课程改革和“双减”政策落实双管齐下,新课程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它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强调教师不要“满堂灌”,应树立“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以学定教”的理念,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预习内容;教师在课堂中也应根据教学实际让师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布置任务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知识的生成;当然,关于课后作业我们都知道它于教师来说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巩固、理解、应用当堂所学,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一堂高效的课堂教学后的作业,学生会轻车熟路,
  作业时长会很短,并且教师也可据情不布置课后书面作业,以免和其他学科布置的作业时间而产生超时的冲突。
  其三,关于“量”,即学科的数量和作业总量的“多少”。传统教学中作业布置几乎科科天天都有,学生苦不堪言;“双减”政策要求初中学校的七八年级每天布置作业的学科不超过4个学科,九年级不超过5个学科。作业总量在传统教学的作业布置时,可以用试卷、资料铺天盖地来形容;“双减”政策要求学校布置的作业内容应“少而精”,但内容不要僵化,要有“趣”“实”“变”的特点,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参与作业,并且作业总量每天在不超过1.5小时内完成。当然,作业布置的学科量和作业总量的“多少”应根据学校关于作业管理相关规定由班主任或年级组长或学校教导处来统一管理,以便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地。
  其四,关于“型”,即作业设计的题型和类型。传统作业基本是课后练习或外订、外买资料、外买试卷,题型多是中考样式,应试指向性强;“双减”当下的作业已不仅仅是练习、巩固、应试,作业设计的题型和类型应注重“分层、实践、拓展、开放、弹性”等特征。分层作业,面向全体。教师根据学生个体情况的层次差异,把作业设计成难度不同的作业,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学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保持学习的拼劲,而相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练有所得,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树立信心。分层作业(即“作业超市”)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落实作业环节的“因材施教”;实践、拓展作业,提升能力;作业设计应该多创设一些丰富的需要共同合作完成的交际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开放性作业,多元尝试。作业设计布置要从一维走向多维,关注结果的同时,还关注学生在作业中折射出的情感、态度与思维过程。作业设计除了题型形式多样,还可引导学生根据内容选择作业题目,增加自主选择的机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又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弹性作业,是指教师设计一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性地完成或不完成的作业,也指一周有一天或两天没有作业,留给学生一些自主选择,或运动、或阅读、或生活实践等项目,让学生全面发展。
  其五、关于“质”,即作业设计的质量。曾经的“题海战术”追求的是把学生变成“刷题机器”,作业就只讲数量,没过多考虑作业的质量,这样学生的负担就很重。本来作业的设计和实施的质量是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尺度,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双减”视域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就应该利用各种资源,精选或设计数量适当、难度相当,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作业。曾经有位校长说,“作业是教师精心设计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一位优秀的老师,可以通过一项作业,让孩子变成诗人、音乐人、剪辑师、画家……最重要的是收获了自我价值,发现了兴趣爱好,同时也懂得了感恩!”因此,“双减”当下,追求高质量的作业设就是义教阶段学校每位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校本课题。
  最后,关于“效”,即作业实施的效果。“双减”当下,作业已不仅仅是练习巩固,作业的效果应当是让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感和成就感,通过作业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得到提升。
  作业设计和实施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探究的成果将不断更新,它需要我们教师与时俱进,内化理念,物化行为,活化实践。科学设计作业,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给予学生创新发展的空间,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从而培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双减”政策落地的当下,“减负、增效、提质”势在必行,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也将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2021年0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