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核心素养
【作者】 王红平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北小街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核心素养是当下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而这种理念告别了旧式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将其和知识教学相結合,从而达成两者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局面。而在当今小学语文课堂中,也应当推行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设计,往往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并且有助于学生综合思维和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在小学语文方面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核心素养。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而推行现代教育理念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了解到现代教育理念教学的意义,从而才能够进一步地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并且将其应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能够很好地促进小学语文的教学,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知识、思维、能力等的提升,以便于他们将来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一、在“教”与“学”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思想道德教育是学生最为基础的教育,要想成事必先成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水准和正确的思想,才能正确的运用自己的能力造福国家和人民。所以在小学教育中,特别是语文教育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领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都要融入到课文当中去,通过课文教学与学生互动,在一教一学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当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学习《金色的鱼钩》这一篇时,在课堂教育之时可以借题发挥,通过文章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首先教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多了解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多收集一些关于红军长征时期的故事,在适当的时候讲述给学生。这样做即可以适当的拓宽学生的知识层次,也可以让他们知道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而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也是同理,可以一边拓宽学生的眼界,一边促进爱国教育,赞扬故事中的奉献精神。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默默的促进“教”与“学”的发展,从而对学生产生长远的影响,也由此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二、在“教”与“学”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核心素养中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生活中处处存在挫折,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一个努力向上的心态。这一点十分重要,谁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让学生学会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即使跌入深远也要努力向往美好的生活。
例如,教师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鲁滨逊,在面对这种孤立无援的情况是该怎么办,并引导学生不要放弃希望,不要自暴自弃,不要害怕挫折。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课堂讨论,就通过随堂发言的形式阐述如果自己是鲁滨逊会怎么样逃离困境。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学生养成在逆境中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逆境里也能展翅飞翔。而且,我们还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品质,通过故事的情节和逻辑,和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和时代背景,使学生们能在这个故事中汲取到营养,最终升华自己的灵魂。而只要给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核,那么一切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即使未来学生有迷茫的时候,他们也可以自我激励,直至走出困境。
三、在“教”与“学”中促进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除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还要推进学生对文化的热爱。以人为本,不仅仅是生命上的,更应该是精神上的。我们国家拥有着许许多多源远流长的优秀的文化习俗,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而文化的主体是人,因此身为教师更有义务将这些文化习俗教导给学生们,让他们代代相传。而这,也更是为了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们为自己的国家自豪。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导文章《腊八粥》和《藏戏》时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有趣的是,这两篇文章刚好一个是全民族公认的文化习俗,另一个是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习俗;而且这两篇文章一篇是精讲文章,一篇是略读文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以《腊八粥》为主,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等方式精讲这篇文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产生对中国文化习俗的热爱。然后在教导略读课文《藏戏》时可以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后撰写学习心得。除此之外,也可以用一节课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分组讲解这篇课文,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自主思考从而达到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最后,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著作,让学生有课后学习的习惯。
核心素养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大势所趋,而在其中推行现代教育理念亦十分重要,通过“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与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相互映衬,做到三管齐下,在潜移默化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而推行现代教育理念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了解到现代教育理念教学的意义,从而才能够进一步地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并且将其应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能够很好地促进小学语文的教学,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知识、思维、能力等的提升,以便于他们将来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一、在“教”与“学”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思想道德教育是学生最为基础的教育,要想成事必先成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水准和正确的思想,才能正确的运用自己的能力造福国家和人民。所以在小学教育中,特别是语文教育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领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都要融入到课文当中去,通过课文教学与学生互动,在一教一学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当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学习《金色的鱼钩》这一篇时,在课堂教育之时可以借题发挥,通过文章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首先教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多了解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多收集一些关于红军长征时期的故事,在适当的时候讲述给学生。这样做即可以适当的拓宽学生的知识层次,也可以让他们知道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而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也是同理,可以一边拓宽学生的眼界,一边促进爱国教育,赞扬故事中的奉献精神。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默默的促进“教”与“学”的发展,从而对学生产生长远的影响,也由此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二、在“教”与“学”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核心素养中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生活中处处存在挫折,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一个努力向上的心态。这一点十分重要,谁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让学生学会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即使跌入深远也要努力向往美好的生活。
例如,教师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鲁滨逊,在面对这种孤立无援的情况是该怎么办,并引导学生不要放弃希望,不要自暴自弃,不要害怕挫折。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课堂讨论,就通过随堂发言的形式阐述如果自己是鲁滨逊会怎么样逃离困境。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学生养成在逆境中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逆境里也能展翅飞翔。而且,我们还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品质,通过故事的情节和逻辑,和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和时代背景,使学生们能在这个故事中汲取到营养,最终升华自己的灵魂。而只要给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核,那么一切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即使未来学生有迷茫的时候,他们也可以自我激励,直至走出困境。
三、在“教”与“学”中促进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除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还要推进学生对文化的热爱。以人为本,不仅仅是生命上的,更应该是精神上的。我们国家拥有着许许多多源远流长的优秀的文化习俗,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而文化的主体是人,因此身为教师更有义务将这些文化习俗教导给学生们,让他们代代相传。而这,也更是为了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们为自己的国家自豪。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导文章《腊八粥》和《藏戏》时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有趣的是,这两篇文章刚好一个是全民族公认的文化习俗,另一个是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习俗;而且这两篇文章一篇是精讲文章,一篇是略读文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以《腊八粥》为主,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等方式精讲这篇文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产生对中国文化习俗的热爱。然后在教导略读课文《藏戏》时可以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后撰写学习心得。除此之外,也可以用一节课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分组讲解这篇课文,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自主思考从而达到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最后,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著作,让学生有课后学习的习惯。
核心素养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大势所趋,而在其中推行现代教育理念亦十分重要,通过“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与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相互映衬,做到三管齐下,在潜移默化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